格瓦拉思想与中国青年
切·格瓦拉思想研讨会综述
作者:杨建民 时间:2008-6-26
作为根据切·格瓦拉早年亲身经历改编的美国电影《摩托日记》真实记录了切·格瓦拉与好友自驾摩托车深入南美五国的探险旅程。正是这次旅行坚定了切·格瓦拉投身革命的伟大决心。
2008年6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和古巴驻华使馆在北京联合举办切·格瓦拉思想研讨会,纪念格瓦拉诞辰80周年。与会人员包括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学者、古巴驻华使馆官员、中国前驻拉美国家的大使以及中国各界对格瓦拉思想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古巴驻华大使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同志、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主任宋晓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纪苏教授、古巴驻华使馆武官、古巴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维广副教授、古巴在华医生代表等人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古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凡和古巴使馆马里奥公使主持了研讨会。
一 格瓦拉的革命伦理观和思想遗产
佩雷拉大使在讲话中说,切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朴实,他的同志情谊,他的能力,价值观和永远承担最艰巨最具风险任务的决心;还在于他把一个思想家的品质,不可磨灭的革命道德,人的超凡敏锐都融进了他作为一名非凡的活动家的人格道德中.这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坚强。切用最新、最纯洁和最革命的方式表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他的贡献和他的政治思想在任何一个革命阶段都将永远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为他的思想和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性,不仅适用于某个时期,更超越了时代。
佩雷拉大使引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话说,切留给我们的是他的革命思想,他的革命美德,是他的性格,他的意志,他的坚强,他的工作精神。切已经留给世界一笔财富,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此近距离了解他的人,可以成为他的这笔财富的继承者。
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主任宋晓平教授在发言中说,在拉丁美洲历史上,切·格瓦拉是与西蒙·玻利瓦尔、圣马丁、何塞·马蒂等革命领袖一样响彻拉美大陆和世界的名字。切的思想和精神十分丰富。就其主要贡献来讲,当属他的伦理价值观。正如菲德尔·卡斯特罗所说,切最伟大的正是他的道德价值观,觉悟。切象征着人类最崇高的价值。首先是最彻底的人道精神,体现在为了所有的受苦人和受压迫人的解放。在当今时代,切的人道价值观则成为革命者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警示,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其次是为理想奉献一切的精神。格瓦拉自从离开家庭、踏上游历美洲大陆的那一刻起,就决心为“我们的美洲”和人类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第三是把理想付诸实践的精神。切·不仅拥有伟大的理想,而且具有把理想付诸实践的精神。他从来都是踏实认真、不屈不挠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切又从来不提自己无法做到的东西。因此,切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革命者。第四就是他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他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强烈的正义感,诚实谦虚的品格。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我认为他是我所认识的最伟大、最特殊和最无私的人之一。很少有人能够得到菲德尔如此高的赞誉。
切还提出培养“新人”的观点。“新人”集中体现了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格瓦拉在古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无处不在努力为培养新人,实现人的充分的发展而创造条件。
宋教授认为,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是人类进步思想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格瓦拉那种为穷苦人不惜献身的崇高境界和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青年人投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二 格瓦拉重返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纪苏教授是著名的格瓦拉研究专家,曾参与史诗剧《切·格瓦拉》的创作。他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格瓦拉重返中国》的发言。他从文化角度,结合中国现实阐述了格瓦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格瓦拉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彻底革命者。他怕自己脱离人民,怕自己以人民的名义忽视了人民,背叛了革命的理想。为此,他在古巴革命胜利后克己奉公,艰苦奋斗,把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作革命人格的修炼,以此使自己置身人民中间。最后甚至放弃高位,重返丛林做一名游击战士。他不但在自己的生命中阻截了“打家劫舍受招安”的历史循环,还为二十世纪那场因严重官僚化、体制化而面目不清的革命留存了一份珍贵的底本。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主义者会面对各种体制化的挑战。在当下中国,来自市场体制的考验日益严峻。目光忧郁、神色坚定的格瓦拉则为重新出发的理想主义者竖起了一道安检门:伪装的人、投机的人、起哄的人到此止步。
格瓦拉“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恰恰是他再次登陆中国的缘由所在。在迅猛发展的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发生裂变。在《切》剧的舞台上,让不少人感到不自在:有人“出冷汗”,有人觉得这是在进行“道德拷问”,有人产生“逃走”的想法。其实让剧场外更多人不自在的,是市场经济向市场社会的恶性膨胀。格瓦拉重返中国,受到了普遍的热烈欢迎,但也遇到了种种误读。这些误读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原因。首先,面对格瓦拉这样一个所向披靡的符号,我们社会的既得利益群体一方面坚决抵制,斥之为“疯子”“暴徒”,一方面通过阉割其社会革命的本质而将其“无害化”。这一切都得到市场势力的极力怂恿和大力配合。黄教授认为,格瓦拉所重返的中国还在未定之天。格瓦拉会以他不变的本质,为中国、为世界带来新的变化,蕴含了旭日和霞光的变化。
三 格瓦拉思想与中国青年
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维广副教授谈了格瓦拉在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他指出,在中国出版了许多关于格瓦拉的图书和文学作品、还建立了关于格瓦拉的网站,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格瓦拉的精神。格瓦拉是一位魅力长存的战士。刘维广把发言的重点放在格瓦拉在中国青年人中的影响方面。格瓦拉是当今世界左派政治家和进步青年的一面旗帜、一种象征。格瓦拉是一个榜样,是一种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理想和革命的坚韧作风、牺牲精神、战斗意志和工作精神。格瓦拉为了自己的信念去反抗、斗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生都在追求。今天,我们推崇的是格瓦拉忘我的革命献身精神。格瓦拉那张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战斗性的头像”,已在全世界成为一个标志,一个标新立异、追求反叛和真诚的文化符号。
格瓦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具有时代意义。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理想主义”时常受到讪笑;相反,似乎越庸俗越容易被理解、被认可。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内心对美好精神的追求从未泯灭。格瓦拉是以自我牺牲为核心的英雄主义的革命实践者。为了多数人的公正、正义而牺牲自己,是格瓦拉精神中最触动人们内心的一面。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之所以喜欢格瓦拉,就是因为他是真正的革命者,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的战士。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最喜爱的格瓦拉语录是:“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勿宁死。”“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青年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同时这也体现了当今中国青年思想的多元化和主流价值趋向。
古巴驻华武官加西亚还从一个军人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格瓦拉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古巴驻华医生的代表谈了格瓦拉精神对古巴青年的影响。会上,中古双方代表还就格瓦拉精神在两国青年人中的影响展开讨论,会议在富有成果和热烈讨论中结束。
最后,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关于英雄切·格瓦拉的纪录片
(拉美所古巴研究中心 杨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