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前卫战士:再次发出不能走那条路的呐喊!

火烧 2016-07-0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通过重读李准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反思当前社会走正道的重要性,强调道德与正道的价值,警示不可走不义致富之路。

  六十多年前作家李准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向当时的人们发出了警示性呐喊。今天重读这篇小说,再联系我们三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真是感慨万千。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我在课堂上常常给孩子们讲,我们必须走正道,这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家庭很穷,但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走正道、一家人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力量。结果,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他们终于富裕起来了。虽然现在过上了好日子,但這好日子来自不易,是靠他们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的。因此,他们子孙们非常珍惜这份来自不易的家业,始终坚守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子孙们各个人品好,走正道。这个家庭走的路才是我们大家应当走的路。

  另一个家庭也是十分贫穷,为了尽快富裕起来,他们采用“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办法,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不讲道德、不顾廉耻,只要能挣到钱什么都干,卖淫、赌博、贩毒、制假贩假、炕蒙拐骗、贩卖儿童妇女,甚至丧心病狂地杀人越货,真是无所不干。果然,短短几年里,他们发家了。富的流油。因为有了钱,家庭的各个成员都买了房、买了车,银行里存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他们谁也不愿意再去过过去的那种苦日子,子孙们一个个用这些得来的不义之财吃喝嫖赌,大肆挥霍、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这个家庭成为了当地的一害。我们能羡慕他们的富吗!我们能走他们那条致富的路吗!这绝不是我们应当走的路。这也绝不是我们所要的富!如其这样富起来,富了以后导致如此的后果,当初还不如不去“奔富”。因为,虽然他们富了,但后辈儿孙们个个都成了没有良知、没有道德的流氓无赖,成了败家子。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希望?!我们要它何用?!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条路还能继续走下去吗?该是认真反思的时候了。六十年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再次发出“不能走那条路”的呐喊!

 

  附:不能走那条路的故事梗概

  在河南西部的一个村子里,这几天,人们都在谈论着张拴要卖了“一杆旗”的那块地的事情。“一杆旗”原是全村有名的“粮食囤”。土地改革的时候,贫农张拴分得了这块好地。那时,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眼红他的。谁知道张拴不好好劳动,他把心放在投机买卖上。结果,不但亏了本,还欠了一身债。债主逼得凶,他才咬牙要卖掉“一杆旗”的那块地来还债。宋老定是个替地主干了一辈子活的老长工。解放以后,他的生活才好转,再加上平日省吃俭用,手上也有了几个积蓄。他想买几亩地。这天,他在集市上听到张拴要卖“一杆旗”的地,心里暗暗高兴。他心想:我非得把这块地买下来不可。可是,这件事情总得和自己的儿子商量商量。那天吃晚饭的时候,他的儿子东山比以往回来得晚。一打听,知道他是到张拴家去了。宋老定抓住了这个机会,连忙向儿子开口说:“你到张拴家,他那事你知道啦?”东山接着说:“他对我说:“我打算跟爹商量商量”。”宋老定听了东山这几句话心里一高兴,不免脸上堆满了笑容,向东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说:“这还有什么商量的呢,现在张拴要是卖,咱们可不能错过这机会呀!”他们父子两人谈了半天,根本就谈不到一起去。宋老定是惟恐那块地让别人占了先;而东山呢,他是个共产党员,他想劝爹借钱帮助张拴渡过难关,希望张栓能改正错误,以后好好劳动。宋老定知道他儿子原来是打算向他要钱,真是气得火冒八丈高,大声喊起来了:“你老子还没有死,你当不了这个家。”就这样,父子两个闹僵了,就连宋大妈和东山媳妇秀兰也劝不住。这天夜晚,宋老定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心里死死地惦记着“一杆旗”这块地。东山和爱人秀兰也还在谈论着这件事。秀兰是个青年团员,她批评东山对宋老定的方式不对,她说:“你见了爹连一句话也不说,你当你的党员,他当他的农民,遇着事你叫他照你的话办,当然和你吵架。”秀兰的批评对东山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二天早上,东山找到了刚从区上回来的党支部书记——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赵社长。赵社长告诉他:买地的思想目前在农村中普遍存在,要是让它发展下去,乡村里就会开始“分化”了,也就是“挡住了我们社会主义的路”。赵社长让东山首先启发他爹的阶级觉悟。东山回到家里改变了过去对自己爹的态度和方式。他和他爹从谈庄稼活,慢慢谈到解放前的苦日子,使宋老定回想起过去被地主逼得卖田卖地,差一点弄得家破人亡。他觉得这样做真是像东山说的那样:“照此下去,又会出现这家穷,那家富的情景”;这样做也对不起和他一起受过苦难的兄弟——张拴死去的父亲。他左思右想,想通了:他不能走地主的那条路,他要和大家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幸福大道。地,宋老定是决定不买了,他主动把想买地的一部分钱借给了张拴,解决了张拴目前的困难。张拴拿着宋老定借给的钱,含着感激的眼泪说:“老定叔,这会儿我算全明白了,往后我一定好好生产,赶上大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