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蔡霞新文:“常识与主义”的争论真的存在吗?
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蔡霞最近发文《主义背离常识就会堕落为谎言》,臆造出来一个“常识与主义”的争论。文章开头就说:“近几年不时发生常识与主义的争论,一方强调要承认回归常识,另一方强调要坚持主义”。
真有“不时”就发生的“常识与主义”的争论吗?真有人承认常识就不要谈主义,坚持主义就不顾常识吗?真有这样的事情吗?我没有看到,我不信。历史上有“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问题与主义可以形成争论,因为“问题与主义”,一个是实际,一个是理论,即统一又对立。但这个“常识与主义”和“问题与主义”不同,“常识”与“主义”都属于知识,有统一,并不对立,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根本就争论不起来。
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常识,普通知识。主义,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根据这个解释,关于“常识与主义”的关系可以有三个结论。
第一,主义(理论)不排斥常识,常识是主义(理论)的一个部分,不知道这“常识与主义”的争论,争的是什么?
主义,无论那种主义(歪理邪说不是主义,也不是理论。看文章,蔡霞说的主义也不是指歪理邪说),都是一套系统的理论,其中都包括常识,都不可能排斥常识,虽然它高于常识。蔡霞评论员可以举例说明当前世界上什么“主义”背离了什么“常识”吗?例如,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违背了什么常识?美国的实用主义(胡适就是美国实用主义大家杜威的学生)违背了什么常识?或者说当前世界上什么主义是不符合常识的?蔡霞评论员还可以举例说明当前有谁坚持主义不要常识或者坚持常识不要主义吗?
蔡霞评论员说80年代初小岗村“包产到户”,省委书记万里坚持常识,不谈主义,予以支持。这是对万里同志的歪曲,也是对历史的歪曲。万里同志当时就认为“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所以才予以支持。万里反对教条主义,和不谈社会主义,那是有原则性区别的。当时邓小平统领改革,打的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旗号,并非不谈主义。
其实再谈小岗村,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不说小岗村改革以来始终依赖国家的补助,就说当年,土地数量气候条件都不变,小岗村18户人集体劳动时候就出去要饭,单干时候就好好干大丰收,这思想也太落后了吧?本人曾经是农民,承认农民为集体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也不至于向小岗村这样奇怪吧?这种落后现象居然被蔡霞评论员解释为“人的生存发展和主义思维发生冲突”,这是说小岗村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典型吗?中央能同意吗?万里同志地下有知能同意吗?
评论员还说文革中“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是不顾常识,只要主义。这个例子又是很不恰当。这又是一个臆造的口号。据有专家考证,文革中并没有这个口号。四人帮也没有谁说过这句话。这个口号是文革结束后,由批判四人帮的人提出来的假靶子。关于这个问题,百度一下,就有极为丰富的资料。至于“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拿下钓鱼岛”,即使其来有自,也与“常识和主义”的争论风马牛不相及。
蔡霞评论员批评了现实的包括贪腐在内的许多问题,原因归结为没有破除“主义思维”。我觉的很奇怪,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导致了贪腐等问题吗?正相反,因为全党马克思主义信念淡化,才出现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导致贪腐成风。
我们对当局不满,完全可以直言。我们的国家对人民限制过多,对民主认识模糊,对权力限制不力,法制建设也很落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未必完全准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也存在或左或右的问题,这些都是应该讨论的,但是,这些问题不是“常识与主义”之争可以解释的。
第二,常识是普通知识,主义(理论)则是经过科学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者说具有普世价值的)知识。只有主义(理论)才能系统解释某种事物的发展规律,才具有普遍性,常识是不能胜任这个任务的。
普通人可以掌握很多医疗常识,甚至能治疗个别病症,但是要阐释具有普遍性的医疗问题,还需要优秀的医生提供医疗的理论。因为常识毕竟不如理论,理论才能解释普遍规律。
蔡霞评论员说:“常识就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和表达。”常识就能认识和表达普世价值,还要理论干什么?蔡霞评论员认为的普世价值,可能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人道主义学说,其实我也认可它们有普世性,但在它们都不是常识,而是许多先进的思想家理论创作的结果。为此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理论家的名单,如卢梭伏尔泰等等,他们的著作,今天也未必人人都能看懂。例如“康德二律背反”,例如“我思故我在”,以及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所有的历史上的哲学命题,都反映着某些普世价值,至今我们普通人还需要刻苦学习才能掌握,都不是常识所能认识和表达的。
当然,常识并非一成不变,在一个时期属于高深的理论,随着社会发展,另一个时期就成了常识。例如关于正付电的知识今天已经是常识。但是,并非所有理论都能随着时代发展成为常识。就说这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恩格斯说它们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也是无产阶级的口号。我党直到胡温时期才跟上了恩格斯的思路。要真正理解人道主义思想,使得人道主义成为国人常识,恐怕还需假以时日。
蔡霞评论员文章最后一部分说:“任何一种主义都不可能穷尽真理。”当然对,可是,和 “常识与主义”之争有什么关系?任何常识更不可能穷尽真理呀?蔡霞评论员批评把真理绝对化,批评一种主义垄断了真理,我觉得这都是在批评教条主义,似乎很有必要,但是离“常识与主义”之争,越来越远了。
第三,常识和主义的关系,是普通知识与系统知识的关系,是普通知识与理论的关系,也近似于经验和理论的关系。主义,理论总是高于常识的。对此,中西哲学应该都是一样的。
蔡霞评论员说:“西方是常识性的价值取向,是在常识的底线上来判断和认知是非得失;而中国基本上是主义性的价值取向,常常用概念化的主义思维来决定是非得失。”这话如此奇怪,我是看不懂的。蔡霞也太能贬低西方了。这不就等于说西方不重视理论,不重视主义,只是凭常识办事吗?西方发明了那么多的主义,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都是西方的。蔡霞等憧憬的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文化上的个人主义也都是西方的。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都不能没有理性思维。至于“中国基本上是主义性的价值取向,常常用概念化的主义思维来决定是非得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中国13亿人,谁是概念化的主义思维?他们有多少人,能代表中国吗?这又是蔡霞评论员的臆造。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我经常听到的倒是西方更重视理性思维,我们中国则更重视经验、常识和意象思维。
其实,世上本没有“常识与主义”的争论,臆造出来一个,吸引大家注意力,借用来说自己的观点,自说自话,别人也不好批驳。这就是蔡霞评论员的用意吧?
相关文章
- 黎阳:新闻,丑闻,臭不可闻
- 林岳芳:驳中央党校蔡霞--不要拿薛蛮子攻击体制
-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为薛蛮子洗地,司马南评:老顽童最给力的女性朋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