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周永森:文化的深刻和娱乐的浅薄   文化的深刻和娱乐的浅薄

火烧 2016-01-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汉字书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比拼等节目,分析文化与娱乐的区别,强调文化节目应注重内容深度,而娱乐节目则以轻松搞笑为主,两者不可混淆。

  文化的深刻和娱乐的浅薄

  一、文化节目,如果是文化内容丰富的,必然高雅,不但高雅,而且让人喜闻乐见。

  2015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文化节目是央视的“汉字书写大会”。中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比赛,让我每次看着都紧张而愉悦。因为每次听题,我都和选手同步书写。写对的,窃自高兴,特别是很难写对的字,被我蒙上了,不仅狂喜,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写错的和不会写的都使我看到自己的严重不足,想起自己往往在同事中自诩有些文才,顿觉脸热——以后可不敢了。这个节目,汉字承载的意义和形体本身的魅力,牢牢吸引观众,让节目现场富有情趣。另外,观众的赞许和遗憾,选手的得意与失落,老师、家长的狂喜和沮丧,交错于书写比赛之中,一样不乏欢乐的气氛。其欢乐,是比赛过程自然产生,无需主持人有意调动。

  汉字书写大会,是在中国人民汉语深度阅读不足,汉字准确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创办的,对人民的启示作用是很强烈的。我认为是真的文化节目。

  二、娱乐节目,其中也有带一些文化内容的,甚至打着文化节目的旗号的,但是只要旨在娱乐,也就只能取乐而已,文化就提不上来了。

  同样是央视节目的“成语大会”,也是号称文化节目。说是成语大会,其实是让人猜成语,很像猜谜;说是猜谜,又没有猜谜的各种格,无规律可循。可以说,打着文化旗号搞娱乐。这个节目不是检验选手成语知识多少,而是玩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游戏。靠着选手的失误制造笑料,靠主持人调侃保持欢乐的气氛。例如,甲提示“掉土”,乙不知所云;甲继续提示“小石”,乙还是不知所云。原来谜底是“泥沙俱下”。 “掉土”就是泥掉下来,“小石”就是沙子,泥和沙子掉下来,就叫“泥沙俱下”。在乙答不上来的局促和尴尬中,观众开怀大笑(因为观众知道谜底)。于是娱乐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的节目看着无聊。所以,只是看了一会儿,就换了台。一个文化节目,如果有娱乐的作用,或者叫寓教于乐,当然是更好了。但是,追求文化和追求娱乐截然不同。在文化活动中产生情趣,自然有娱乐作用;在文化活动中加入娱乐,则不伦不类,最终糟蹋了文化。

  三、河北卫视的“中华诗词大比拼”节目,让我有被震撼的感觉:参赛选手能够背诵那么多诗词!我初中时,喜欢诗歌。成年后,在职求学,中文专业。从小到大到老,时常背诵诗词。看到“中华诗词大比拼”,我设身处地,自我衡量,确认如果我参赛的话,加上侥幸因素,也过不了一关(要过六关)。以前我大致算过,曾经能够背诵的,大概二百多首,且多集中于唐宋,就这,我还以为背得很多了,曾引以为骄傲。看过这个节目,我自觉地自卑起来。天哪,参加那样的比拼,没有万首的背诵量,恐怕别想闯关到底。进入决赛圈的少说也要背下几千首。都是喜欢诗词的,人和人的差距确实太大了。从现在开始,让我背诵万首,绝无可能,再背百首,都很艰难。

  “中华诗词大比拼”是文化节目,比拼当中也妙趣横生,引得现场欢笑连连。这一点,比“汉字书写大会”还要突出。但是,我总觉得它不如“汉字书写大会”持重,很担心这个节目走向娱乐化。除了背诵诗词和解答文学知识,“大比拼”还有一些活动,有娱乐倾向,应该改进。一是选手和嘉宾联欢的节目,就很没有文化。说是比诗词背诵,其实就是联欢。例如,用唱快板书的形式轮番背诵《琵琶行》,用形体动作表示某一首或某一句诗词。徒增欢笑,其实没有文化因素。二是比赛的某些环节也加入了类似“成语大会”那样的“猜谜”:嘉宾(大学士)提示,引选手猜出要背的诗句,那些提示,就像脑筋急转弯,和“成语大会”的猜谜类似。

  “中华诗词大比拼”要保持文化性质,减少娱乐性质,靠诗词背诵、解析,诗词知识传播吸引人,熏陶人,才是正道。娱乐加入太多,最后喧宾夺主,就糟蹋了这个节目。但愿主持人王凯先生能注意到这些。

  四、现在,社会上压倒性的舆论似乎就是:电视节目娱乐为先。说什么大家工作一天之后很疲倦,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又大,需要的是娱乐而不是文化,更不是受教育。这话听来理直气壮,其实未必,我确信。

  例如相声这个东西,曾经是撂地(摆地摊)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经过侯宝林等人的改造,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取材,从传统文化中取材,增强了文化内容,摒弃了骂人取乐、插科打诨,才成了被人敬重的艺术。也是因此,侯宝林才成为艺术大师,为人敬仰。

  再如二人转这个东西,本来是以唱为主,以舞蹈为辅,以说为点缀的表演艺术,曾经有不少传统名段,改开以前,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曲目也已不少;经过赵本山等人的改造成为有曲调的小品,成为杂技和杂耍,原来有的文化内容基本上都不见了,成为为娱乐而娱乐的样板。所以赵本山虽然很擅长逗乐子,在娱乐至上的社会氛围下也赢得不少人的喜欢,但是,不可能成为二人转艺术大师。我想,如果赵本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他本人或可有所作为(他的唱功还是很出色的,他的小品良莠参半,也有好的),二人转或可少遭些磨难。

  有一位名人曾把赵本山比作卓别林,我看很可笑。卓别林的大量作品反映了底层民众的苦难,在《摩登时代》中,他形象地揭露“泰罗制”“福特制”这些管理科学怎样成为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工具,让人在含泪的笑声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像卓别林这样思想深刻的喜剧演员,不可能出现在娱乐界,只能出现在艺术界;而且,如果是在一个崇尚娱乐的艺术界,产生这样的大师也难。

  当前电视上有数不清的大量的娱乐节目。因为毫无意义,这些节目,即使收视率不低,也很快被人忘却,绝不会被人喜欢,更不会让人敬重。无论什么节目,都是电视台的作品,都是编导和主持人的心血呀。做出的节目一点都不耐人寻味,播完之后就被人弃之如敝屣,恐怕编导和主持人也会遗憾无穷。电视台花那么多的钱组织一些人玩游戏,看了只能取个乐?说一句时髦的话: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