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毛主席批评宋江的深意 晚年毛主席批评宋江的深意
晚年毛主席批评宋江的深意
张志敏
晚年的毛主席时常老泪纵横,这是他为他的事业难以为继而痛苦。一想到当他走后就一如老树枯去那样,而这个时候,早已游离过去一套的中国必将遭遇到灾难性的后果。这怎能不让他痛哭流泪呢?毛主席他对他走后中国将会回逆是有深刻的认识的,他认为这种回逆的势头是难以扭转的。是的,他老人家搞文革,搞得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中国以他的所愿去走,因此他自感他自己走后还有谁能再这样继续搞下去呢?这就如一个大师在苦练高深的功夫而难以成功,这将会让下边的弟子畏难不上、退而求其次一样的。
确实,主席搞集体化的继续革命却落得个支持不多、反对者甚多的局面,这就让集体化的基础不扎实,随时会回逆到私有化、单干的老路上。但是毛主席却心有不甘,毕竟集体化道路是大家分工合作、团结合力的,这自然比私有化、单干的档次高的太多了,如果成功那可是与日月同辉的。也因此他就拼命地坚持着、继续革命着,他为教育大家、让大家一心向着集体化,因此就利用中国四大古典当中的《水浒》来评说,以宋江的投降主义前后强烈的对比来说明向剥削阶级投降、不革命的巨大的落差:宋江向大宋投降导致了最终队伍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让梁山好汉成为了历史、成为了失败的英雄的代名词。而毛主席深怕自己的井岗山好汉也成为第二个梁山好汉。批宋江就让老百姓和当权者深刻认识到有历史的前车之鉴,因此我们就不应当去重复历史的覆辙,我们大家既然已经走了这条路,就当在这种革命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走到彻底。也唯有如此,别人才不会说你怎么这么的自相矛盾和反复,当初大家单干你不让,要集体化,可后来却又搞起了单干了;当初你们把私的弄成公的,可后来怎么一夜之间就化公为私,你们因此就成为了大富翁了,这可如何对得起你们的先烈、你们的革命,从前的地主、资本家怎么说你们呢?投降、中途而废,那罪过可大了,毕竟这可是向敌人送大礼的,敌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是却不当你是一个好人。对叛徒正反双方都不会给予好下场的,自己队伍就更不用说了。
毛主席批宋,周恩来他在做一次重要的手术的时候对医生和来看望他的人说:我不是宋江。当然,他也不是宋江,因为他走在毛主席之前,没有当宋江的机会。后来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对邓小平说:你会在主席走后当宋江、去投降帝国主义,邓小平也和周一样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后来邓小平的好友李光耀却毫不客气地说邓小平是那么样的务实,竟然答应他的要求不去输出革命、搞共产主义了,这是他所没有想到过的:他说邓小平会务实地抛弃自己的信仰。当然,李光耀没有直说邓小平当了宋江,但是这样说邓小平,这自然会让大家认为邓小平是当了宋江了,就像宋江那样务实地认为自己的实力不够,只好做人的小弟、去投降了事了:停止输出革命、不革命了。也因此,中国从此就势力退出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了,许可美国对台售武器,同时出兵打越南。那时不再像从前毛时代那样完全的独立,而首先是在经济上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经济上融入西方的体系,追随美国、成为美国的一个小弟。因此,资本主义要剥削就给予剥削的方便,要廉价的劳力和廉价的资源就满足资本,中国就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招商引资了,去瓦解集体制度、公有制度、计划经济,搞完全西方的一套经济,用私有化、单干、市场经济的一套去发展经济了。同时自废武功让重要的军事项目下马,说今后没有大战,所以要刀枪入库。
这些的实质跟我不要我的阵地、举白旗有什么区别呢?要知道集体化、公有制、计划经济就是马列主义的核心、灵魂,马列主义就是要革命造反的,可是宋江一来就完全更改了前任的宗旨,不革命了、举白旗投降了。邓完全逆马列的一套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对当年江青批判他的话作出反驳的,而他也自知理亏,所以就搞不争论。正是因为中国不革命了,再加上苏联也是如此,这样逆水行舟的马列革命也因此就被水冲到了离原先的位置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因为逃避问题而让问题不得以解决,实事求是地说,毛主席对于他的身后会出现宋江是预料之中的,不仅苏联那边早已经有例子了,苏联那边不革命了、举白旗了。而在中国整个社会有出现宋江的社会的坚实的基础,在集体化道路上,毛主席就说多少人对它是敷衍了事的,因为搞集体化,让干部成为了人民公仆,而不是官僚、不能有精英般的享受了,而偏向了私有制,那不是举白旗又是什么呢?而以前因为毛主席和文革的运动的强势,所以那些热衷于精英制度的那些人就不可能站在人民的一边、靠人们的力量坐稳江山,因此只有找大靠山。而这个大靠山内就是那些倾向于精英制度的精英,外就是精英制度的优秀代表美国等强国。要靠美国那就得让着美国,对美国进行利益输送,搞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了。
确实,只要有着:我是精英,我来上要维护精英制度,感到样样看群众的眼色是不好的、不自由的,那他自然会选择如此的手段了。而这样子是形势迫使他当宋江的,如果不当宋江,那么就没有上面那个心思。站在人民的一边去继续革命,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去靠那些内外的精英、也就不会成为宋江第二了。
然而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两个人有这种思想,有这种思想的人太多太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集体经济难以执行的时候,则要回归旧的制度的人就不要太多太多了,这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够左右得了的。对,核心的关键不在于宋江的态度,关键的问题在于局势。问题是集体制难以发展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集体制度的这个难题,那么我就能让社会当中的人没有人成为宋江。阻碍集体制发展的实际上就是人的劣根性,人的贪婪会让人倾向于精英制度,人的惰性让人在集体当中出工不出力从而让集体制度难以发展。对,只要解决了人性这两个劣根性对集体制度的影响,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我们也就不必去计较谁当宋江,去抱着这个问题不放,导致双方僵在那里。我发现信息化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具体的设计
先建一个信息中心管理一切,为读卡器自动感知、唯一标识、不可造假的电子标签应用到每个人、事物的身上,此电子标签是人一生中唯一用于一切活动的卡号。那时将消除现金,所有的经济往来都经由此中心进行管理,在每个人、单位的唯一的卡号中进行交易等。那时在所有必要的场所装备有自动识别人、物身份、知人活动的读卡器、传感器并及时把信息传给中心处理。这样中心就能知人与物处在何地了。而中心对于这个地方特性的了解,对你及时全面的了解就可知你行为价值是多少;就能知你有无闯红灯、禁区、有无在适当时间、地点干适当的事。如你做好了就上等级、有相应利益给你,否则就不行。每个人的上下班直接由中心认证、备案。物品的生产、购买等都由中心及时认证,这样就保证物忠于主人、使具体生产者逃不了责任。而人办事时借助与中心联网的智能手机等向报告中心你要干什么,经由中心认证后才可办。所有必要的设备、开关都与中心联网,认证人的身份后中心才确定是否开关等。
物品的购买、利用、维修、养护、报废等都要认证以使中心了解到劳动者的能力、道德,而这些是人利益获得的重要参考数据。这会使人为获更多而去巧用、勤劳。而中心对整个社会需要的及时全面了解使它能当好最好的中介、使资源得最佳利用。同样对人活动认证的及时、全面可了解人的生活品质,而这也是人利益获得的重要参考数据。
对人、单位所有活动的及时全面了解可知人、单位的品质而给予相应的等级、分配相应的利益。平时点滴的积累、积德、能干勤劳就能帮你上等级,如此就不必通过考试、民主评议、权威等形式确定人、单位的职位、等级、福利等。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可知人的管理、处理能力,故可依数据决定人的升降。
每个人、事物所有的档案、资料都汇总于信息中心,由其统一管理。在所有必要的场所都配有自动识别人、事物身份的读卡器并自动把读取的信息发送给中心进行认证。此时中心就知道何人、何物到何地方了、此人需要购买、应用、适用何样的东西,从而据健康的需要、最新情况而决定此人、此物可否进入、买卖等,设备、车辆是否启动。要发展婚恋关系的由于信息中心对双方资料详细了解,故能知双方在生理、性格等方面是否适合交往而去决断。人之间的其它关系等也据此原则进行管理。
物进行交易、生产、易主、典当、移动、保养、维修、报废、功能变更等;货物、钱财交易与流通;继承、收藏、义务、借东西等,进行以上这些活动时都要经由信息中心信息认证,从而使能行的行,不行的就不行,同时备案在中心。这样我们就可知每一个生产、利用等环节的具体细节,这样就可责任到人。及时、自动化认证将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健康。
物品拆开、应用要发信息给信息中心。物品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其最终流向、应用到何人(单位),此人(单位)何时用、用的如何,对这些中心是一目了然的。对整个社会的物品应用的及时全面了解可减少不必要的应用;其二可使生产、供给、应用、服务更精准、科学合理;其三可使中心能及时了解到社会上的需要从而更科学地生产供给,同时回收不用的。而散乱信息的集中将使中心更好管理,像对人上下班、吃药、吃饭、上厕所信息的了解、收集将使中心对人的服务更体贴、科学、利于人的健康。而软件能及时提醒人科学生活。那时到期的物品中心能及时了解而让人来回收。因身份认证、集中统一、信息化管理,故将应用耐用包装进行多次利用。
应用了商品、服务后需向中心报告效果如何,你和相关的人因此可得到行为价值。中心据人应用的实际效果可知人的生产服务的价值。那时人们通过信息化向中心报告自己认为何人、何事、何物如何,只要合乎客观规律、真理。那中心就可通过综合所有人的评价获知人的行为价值,并给予对方以利益,参与者也有回报。人对各种应用、服务、产品和他人的行为及各个事物的及时的反馈可让中心据前因后果而知具体人的行为价值以便分配他的利益,同时这也让世界达到最佳的发展、资源得到最佳的分配和应用。
如此科学的整体构造将让每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不再受到不合理的社会的伤害。
注1:
1971年11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中友好协会会长韩丁,做了长篇谈话。周恩来说:毛主席号召学大寨,我不反对吧。大寨还是有缺点,大寨是个“先公后私”的好的典型。文革时,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我们说的“先公后私”,有极左思潮的人说大寨人是“大公无私”;另一些人说大寨人背后其实也是为自己。
山西省革委会主任谢振华说大寨是“先公后私”,不是“大公无私”,大寨人不满意。陈永贵到北京,我说“先公后私”是中央说的,是有道理的。李文忠和雷锋那样的人很好,但只能是少数。不能学李文忠,人人找死还行?那是没必要的。
英雄只能是少数的,哪有那么多“重于泰山”的机会?如果你到处找死,那只能是“轻于鸿毛”。那就成了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的行为,那不行,那不是为人民服务。所以还是“先公后私”,这样大家可以学得到。
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是要把“公”和“私”安排好,而不是“大公无私”。社会主义不可能改造得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我们要的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是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和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