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怎么最终解决问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好的素质基础上呢?   怎么最终解决问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好的素质基础上呢?

火烧 2016-04-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解决周期率与集体化发展需以人的良好素质为基础,分析毛主席思想中斗私批修的重要性,指出私心导致精英剥削与制度失效,强调提升素质是破除恶性循环的关键。

  怎么最终解决问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好的素质基础上呢?

  张志敏

  最近在回复一些人有关于毛主席在解决周期率和集体化发展模式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两大块最终指向的都是人的好的素质上。

  当年黄炎培在延安与毛主席的一席谈话让毛主席极为重视,当时的毛主席就说了:我们找到了解决周期律的根本方法了,它就是人们起来当家作主、人人负责,只有这样就不会导致政息人亡的局面出来。

  毛主席在延安是这样说的,因此当他夺权定都北京以后也是这样做的,是让老百姓起来负责的,因此后来他发到了文革。

  在当时,这其实就是再重新洗牌,和四九年的那个时候是一样的,是整个颠倒重来的。

  对内重新洗牌的如此彻底,却没有导致被反作用给搞得力不支而倒下,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很快毛主席就发现了新上来的小青年比老队员更加的不可靠,因此他便再次的洗牌,让知青上山下乡去了。

  这种一上台就变成老虎、维护其台上利益、成为新的剥削阶级的局面让毛主席最终认定根源在于人的私心。因为人的私心不变,那么就无法改变上台的成为剥削阶级的这样一种发展局面,因此他后来就把核心放在于斗私批修上,而斗私是最核心的。但是这样,那就路漫漫了,整个社会的人的私心的根治是一件极其难办的事,而办不成就无法改变上台的成为老虎,这样也就无法解决精英剥削制度了、这样人人上来负责就成为了无法实行的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现实了,这样靠人人上来负责去消除周期率也就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现实了,这样也就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了。

  而马列主义的集体化发展模式也同样陷入到了这种因为人的自私、素质达不到而无法实现它的局面出来,而无法实现它,那么这两者(人的素质和集体化模式)就不再是一种良性循环而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发展局面出来了。这也是毛主席后来要大家狠批私心一闪念的根本。

  人们在集体化的食堂、公社里边竟然是把大食堂搞的发展不下去,在那个时候,公社也只是撑着。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深受人的素质的影响的,贫穷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感同身受的。因此,当毛主席离开我们的时候,这集体制度也终究就被瓦解了:从田间地头到工厂、矿山等等,大家也都在搞私有化、单干去了,几千万工人下岗了。

  这实际上就证明了人的素质和发展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的素质不好,那么他也就不能够吃大补的东西。然而,人的素质不好以后和不好的模式就相辅相成发展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的素质越来越差了。用毛时代对比现在,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因此,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根本之处在于解决人的素质问题。

  确实,上台执政者需要好的素质和走集体化需要好的素质让毛主席最终认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素质问题,以此为核心才能让社会真正从旧社会走向新的社会。然而,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人性难改,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好素质的人,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发展模式也发展不了,最终,这个社会还是建立于亚当·斯密的基于人自私的基础去发展经济了。

  对,我们要突破就必须要突破以人好的素质为前提的这个条件去发展,只有如此,那我们才能曲径通幽。

  看过我文章的人也许会记得我曾经因为偶得一个砖头的手机,后来因为我灵机一动让它升级,这样就让它变成为智能手机并因此获得一个智能的语音打字机。后来我还发现离线也能语音打字。我就这样突破了思维定势,让低配置的手机也能实现了高配置的电脑能干的活了。

  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要解决周期律、集体化模式就涉及到人素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应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我看第二次文明的发展,我发现它一旦发展了。它就把过去对权力垄断的封建制度一下子就给淘汰了,因此,封建制度导致的改朝换代的现象也就被消除了。

  这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对,并不需要从人的素质入手就能解决权力制度的问题。

  工业文明发展的,它实际上是科技飞跃再和做大蛋糕紧密结合的结果,因此要解决周期律和走集体化道路,那么我们如果有了新的科技、新的模式,那么就能像工业文明一样突破第一次文明的局限了。对,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信息文明发展模式能让我们走出周期律和无法走集体化道路的困境。

  具体的信息化模式我已经多次说过了,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