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军队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由《陆军一号》想到的

火烧 2016-01-2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陆军一号》引发的思考,探讨军队改革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分析军队训练问题及改革方向,强调强军梦与西方模式的适应性,指出姜海式人才的重要性及当前社会的困境。

  追看了《陆军一号》,觉得还不错,至少有辣味了,能够指出军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它所塑造的主人公姜海也非常有典型性,那是一个敢打敢拼兼具才华的理想主义者,但不能从容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因而在事业上也颇不顺利。借用剧本表达的看法,这样的人才在军队中是极有可能提前脱军装的,能够生存下来就是个奇迹。再有就是军队在训练中的谨小慎微,以至于演习也像在演戏,排出盛大的剧目让大家在盛世欢歌中自我陶醉。在这样的情形下军人认不清自我,找不到差距。也难怪,当他们看到海湾战争中美国人是如何打仗的时候,他们会惊得目瞪口呆。但震惊了二十多年了,中国军队的素质还是令人堪忧!

  军队的情形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有姜海这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曾经号称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的共产党也陷入官僚主义的漩涡无法自拔。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依然认为最准确的表述是汪晖先生所说的“去政治化的政治”。通俗来说就是共产党打着红旗但执行的是国民党的政策,说一套做一套,长此以往,人心就乱了。习总很是强调前后三十年不能相互否认,但我也明白过来了,这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因为“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行动依然在进行。军改就是一个重大步骤。中国军队毛泽东的治军痕迹会越来越少,会逐步大踏步的转轨西方模式,通过在此方面的强探索,来实现决策层所要的强军梦。

  我想军队的改革模式会逐步渗透到国企、政府领域的。明眼人已经能够发现,装疯卖傻的新瓶装旧酒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在他们不想走老路的情况下,所谓的新路只能是西方模式。但这种西方模式能否适应中国国情,还需要千千万万个姜海的努力。所以,一些人也不要心存幻想了,要通过上层革命回归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不可行的。这和个人意愿没有关系,因为利益大网足够严密,能够扼杀一切破网行动。中国真正的危险在于,像姜海这样的人几乎绝迹。姜海面对的就是鲁迅笔下革命者的情形,到处都是冷嘲热讽。大的气候不改变,姜海这样的人会在萌芽状态下被摧残,中国的希望之火也就会越来越微弱了。

  在最近,我们见证了国民党选举中的惨败。实际上国民党的惨败也可追溯到它自身的“去政治化的政治”。蒋介石当年上台,实际上违背了了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根本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信仰,但蒋介石还以孙中山的继承人自居,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这样共产党就拥有了生存下去的法理基础,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它最终战胜国民党,尊崇孙中山,以别样的方式继承了道统。企业、政党都遵循同样的法则,牌子砸了,死亡就不远了。共产党不讲共产主义,不讲共同富裕,不讲为人民服务,即使换一块牌子,也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这是去“政治化政治”的秘密。国民党就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当它不能代表中国,丧失反攻大陆机会时,它在台湾就会被人抛弃,在无限的内斗中逐步衰败,直至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历史的辩证法。

  但转轨西方真的是一条出路吗?毛泽东的预言就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他的很多预言都成为现实,这一条也不例外。从股市的遭遇来说我们就能窥探一二。我们的美国大叔绝对不会雪中送炭的,只会落井下石,中国没有平稳着陆的时间。而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都非一时之功可以完成。想要争取宝贵时间,必须付出昂贵代价,接受美国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这实际上和借高利贷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旦开始,结局注定悲剧。历史会证明,后发的大国想要真正的实现民族复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几乎是唯一的生路。让我们忍受雾霾,活着去见证这条真理吧。

  中国或许回不去了,军队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性质。军改看起来很美,但是一个烧钱的活。看吧,每一轮的改革都会很烧钱的。那这些钱从哪来呢?看来老百姓要勒紧裤腰带了。不是人口红利没有了,而是毛泽东时代积累下来的家底拼光了。一个拥有强大武力的国家注定不会爱好和平的,历史的再一轮动荡周期又要开始了。但历经磨难之后,还会有后来人把苦难蓄就成辉煌。只有那时人们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才代表不折腾,才是人类的未来。

  《陆军一号》还是很霸气的,但是和现在的很多军旅剧一样,它不再追问为谁打仗的问题,这也是“去政治化的政治”的标志。一切都是模糊的,一切都不是很清晰,一切都像是梦,像雾像雨又像风。代替人民性的是官兵的爱情观,军人只是一种职业了。爱情是很主观的问题,当爱情成为理所应当的主题词后,我们就离革命越来越远了,军人的形象也就越来越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能会让我们一直困惑的难题。总之,一切都在梦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