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点燃了珍珠港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可谓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我的理解中,我把珍珠港事件放置在这一位置上。珍珠港事件不但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参战,而且在实际上宣告了德意日法西斯分区作战模式的形成,也拉开了它们被各个击破的序曲。我不再把珍珠港事件的导演看成是美国人,而是把希特勒作为幕后导演挖掘出来,希特勒选择攻击苏联为日本人北上还是南下的抉择画上了句号。
从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外面的世界对德国人的吸引力逐渐加码,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也成为德国人关注的热土。从租借胶州湾到领衔八国联军侵华,德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但一战的失败让德国人的中国战略遭到重创,日本取代德国成为山东的主人,也让德国人如鲠在喉,埋下了双方仇恨的种子。在战败后的艰难时刻,德国人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大批德国高级军事顾问在中国的冒险,为德国以后的中国战略埋下了伏笔。
曾经有历史学家评价道,如果希特勒能在击败法国后罢手,那么他将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我也一直认为,希特勒入侵苏联是巨大的战略失误。他的兵锋更应指向北非,在拿下法国后,向这里进发,能够让法国几十万规模军队的非洲军团彻底臣服,控制红海——大西洋航线,稳固德意的后方。这时候再向英国的非洲军团发起攻击,控制非洲,德国就能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能源储备。接着用兵中东,向印度进发,希特勒就能实现拿破仑没有完成的事业。但希特勒为何要执意灭亡苏联呢?一旦希特勒成功了,那么希特勒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亚洲的大门。德、日法西斯也会实现会师。如果真的成功,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就会成为德国的附庸,就像欧洲的匈牙利、罗马尼亚这些国家一样,成为德国攻击美国的马前卒,这是日本不愿看到的。
因而,日本一直在向德国表明态度,从《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到《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方案》签订,日本都在告诉德国,它并不会在德国攻击苏联的时候帮什么忙。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间谍佐尔格,我甚至怀疑他之所以能在日本获得日本即将发动珍珠港事件的准确情报,也许是日本方面的有意为之。因为这么重要的情报,在中国也被泄了密。日本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有了这个情报,苏联将远东地区50多万兵力运往莫斯科,解了莫斯科的围,希特勒失去了一锤定音的机会。这还不算完,日本成功实施了珍珠港偷袭,把美国人成功调动出来了,希特勒的胜算就更少了。日美之间也算演一个双簧。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希特勒到苏联的冒险引起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让日本不得以选择了南下的战略,与美国为敌,从这时候起,二战的结局就已注定。实际上日本人是有进攻苏联的现实需要的,因为远东的苏联军队对日军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从抗战八年来关东军上百万人一直在东北驻扎按兵不动可见一斑。如果德国将扣动扳机的机会让给日本,那么德国就会坐享其成。日本虽然硬件实力不如德国,但苏联毕竟两面受敌,在远东地区极限兵力也就是100多万。日本集全国之力是有获胜的可能的,至少可能性大于入侵美国。一旦日本胜利,二战就会真的演变成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期也就遥遥无期了。
说完了上面的这些,又让我想起了一个久违但令人恐惧的话题——阴谋论。具体一些就是希特勒是否被操控?看看二战初期之时,希特勒算是一位英明睿智、从谏如流的主帅。采纳曼施泰因的“曼施泰因计划”突破阿登山区更是让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但后期的希特勒刚愎自用,犯下了诸多令人费解的失误,比如让被包围的几十万英法军队实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的入侵苏联计划遭到了诸多高级将领的反对而强制执行,隆美尔主张增兵北非的方案也被驳回,这一切只能用希特勒走火入魔来解释,但前后的反差太过巨大。如果阴谋论的论调成立,那么二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掉英法霸权,把苏联树立成资本主义的敌人,为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背书,最终要确立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切都成了真。
拿破仑说过“皇帝只是历史的奴隶。”而在世界历史中,日本是美国的奴隶。不想成为附庸的日本帮助西方摧毁了大清帝国、扫除了英法在亚洲的势力,最终心安理得的成为美国的玩物。我们再回想一下军国主义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起了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我们应该知道全世界最大的军火商就是美国,它是百年来世界动荡的根源,不去反对这个世界邪恶轴心,世界永远处于恐惧之中。我又回想了两个画面,珍珠港连绵不绝的火海以及“小男孩”在长崎和广岛的咆哮。究竟谁是受害者呢?或许我们可以说是那个大魔头希特勒、本拉登或者最近的IS,以后还有更多的名词,但美国能够撇得清与它们的关联吗?我不知道。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