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清明时节纪念毛主席

火烧 2015-03-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清明时节纪念毛主席,回顾其建设与发展历程,强调重工业建设与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影响深远。

 

    可能很多人觉得、或者是被一些人宣传后认为,毛主席在世的那些年,人们都很穷,生活条件非常差。那么,为什么是那样的呢?可能有的人就不知道了。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产量低,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短缺,工业水平更是落后,只能生产茶碗茶壶,只能生产纸张,钢铁也奇缺,不能生产一辆拖拉机、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架飞机。而且因为遭帝国主义的掠夺、殖民主义的压榨、战争赔款的盘剥,国家是一穷二白,面对如此状况,我们的民族怎么自立?我们的民族怎么自强?

就如何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毛主席在1953912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是这么说的:

“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的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仁政的偏向。”(《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第163页)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一点,但是,经过兴修水利、大炼钢铁、建汽车制造厂、推广农机、两弹一星、……。使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给了人民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和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给我们国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再想想“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其实也是“大仁政”与“小仁政”的关系。

如果没有重工业、“文化大革命”的“大仁政”,试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2015-3-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