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2016年政府调控重点与难点分析   2016年政府调控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火烧 2016-03-18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2016年政府调控聚焦经济结构问题与保增长措施,分析出口受阻、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等难点,探讨财政政策、房地产影响及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2016年政府调控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要了解调控的重点,先要明白调控的目标;要明白调控的目标,先要知道目前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政府2016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出口受阻,内需不旺,结构欠佳,产能过剩,实体经济低迷。

  2、经济不振,总体下滑,影响税收和就业。

  3、人口减少,老龄化,养老社保入不敷出。

  4、贫富分化,社会矛盾突显。

  因此,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从政府的报告和总理的发言来看,核心的核心、重中之重是保增长。因为保住了增长,就保住了就业,保住了税收,保住了人民的吃饭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托底,对医保和社保保持基本的社会保障,以消除动荡和不稳定因素。至于养老问题,可以拖到以后来解决。至于保增长的方法,无非还是老一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房地产消费,拉动建材钢铁等基础行业,扩大赤字加大印钞,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相的货币贬值,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同时变相的获取部分投资资金。但带来的后果也是很麻烦的,房价结构性的居高不下,甚至报复性的上涨,因为有货币放水作为托底,重复08年底4万亿的过程,大量的货币和资金拥堵在房地产行业,造成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主要是获取资金的成本和难度进一步上升,资金成本的上升抵消了其它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的因素,资金的抽离导致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同时房价的上涨导致居民对未来的预期进一步变坏。以上是中国社会经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因素,并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扭转。

  其实中国前30年的相对高速发展,是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取得的。包括不断增加的土地、矿产、木材等基本资源,包括不断投入工业化加工和制造业的劳动人口,包括通过引进和外资不断增加的生产设备和劳动技术水平,不断增加的出口市场拉动外部和内部投资,主要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技术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量和质来实现。但通过38年的发展,以上增长基本都到了极限。

  1、人口。经过30年的计划生育,新增人口和劳动力不增反降,劳动力增加的因素没有了。同时由于人口减少,消费需求也基本饱和。

  2、科技投入。在现有世界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下,生产中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基本达到顶点。短期内不会有质的变化。

  3、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投入。基本到达了顶点。国土资源和环境恶化,严重透支,很多地方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4、外部市场。欧美等出口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也基本饱和。它们的国内中端市场基本饱和,高端市场面临欧美高端制造业的垄断和竞争,低端制造业面临越南、印度、拉美等地新兴制造业的竞争,上下两端同时面临挤压。亚非拉等地的市场需求还没有成型。中国的出口市场基本遇到了瓶颈,同样短时间内没有大幅扩张的可能。

  5、投资。目前的政府投资和负债、人民币扩张水平,再进行大幅的投资问题很多,关键是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

  6、消费。目前的国内市场,两极分化,低收入群体有消费意愿没有消费能力,高收入群体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剩下的需求在国内无法满足,只能去国外消费,拉动了国外的消费和制造业发展。同样也是结构性失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增长的要素不复存在,增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发展,欠了很多帐,现在是到该还的时候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度设计导致的后来分配不公、进而形成贫富分化、从而造成的社会有效总需求不足、资源浪费。根本的原因在于私有化导致的两极分化,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社会矛盾的根源。由于采用了依附式的发展道路,看起来短期内发展较快,却伤害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导致今天后力难继。私有化的制度设计,导致一次分配不公,并在二次分配中也很难形成调节,最后造成了国内消费市场的脱节。以上是政府目前面临困难的第四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但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看到关于这一点的论述,有言不及义、隔靴搔痒之嫌。根本的原因在于经过改革开放38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和利益既得群体,并且这些人是中国当前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或与制定者关系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和法律制定,不得不被以上因素所决定。不论上帝还是魔鬼,谁也不会去制定损害自身利益的政策。因此已经造成的贫富分化、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积重难返之嫌。并且由于利益集团的日渐庞大,已经逐渐没有人去提这件事了。利益集团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任何人挡在前面都有被碾得粉身碎骨之嫌。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还有媒体、学者不断呼吁避免两极分化,目前已经看不到类似的呼声了,而两极分化的现实日渐严重。装鸵鸟看不见问题不等于问题会自动消失。长期如此,当系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无法从内部得到消除和解决时,最后只能以未来某一时间点的崩溃为结束。

  因此,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调整两极分化上来,难点也同样在于两极分化。重点就是难点,难点才能成为重点。可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在制定工作目标和重点时碰见困难绕着走,视而不见。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曲线救国只能做些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糊面子的工作。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由于将问题拖至将来由下一任顶缸导致积重难返,未来更难解决。

  其实,两极分化的问题说难也难,说好也很好解决。既然私有化的顶层设计和依附型的发展道路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最好解决办法。公有制、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是消除两极分化的两大法宝。其中恢复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前提,全国一盘棋,统筹调度,协调发展,是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目前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政府已经逐渐被削弱乃至失去了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节,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火力到达。往往是一处有病,全身吃药,药效和药力不能精准有效的到达。是药三分毒,往往药力还没达到病灶,沿途健康的组织和器官已经被药力毒得叫苦连天、奄奄一息了。特别是重病当下猛药的时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全球化大生产是经济本身内在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小政府、大社会绝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全球一盘棋,要求有全球进行调度和协调的机构,至少国内要先协调起来。而绝对不是令出不行、政出多门,形成一处有病、全身吃药、屁股指挥脑袋、利益遥控政府的局面。在全球一体化逐渐加深的时代、在人类统一看到曙光的时代,全球呼唤秦始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