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杨 鲁:读微小说《民意》

火烧 2015-05-3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6
本文解读微小说《民意》,聚焦反腐主题,揭示社会不公与权力分配问题,反映工人权益受侵害现状,强调民意对反腐败的期待与现实困境。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介入”专题讨论 

(7新-4)

杨  鲁:读微小说《民意》

 

【小说《民意》地址】: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504/81283.html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那个时代。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此,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爱恨情仇。

微小说《民意》,反映了在当今物欲横流,丛林法则的世界上,各人都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竞争,拼搏。

手中握有权力,有财产权的人,可以为自己捞取大大的利益,无任何权力的劳动者,只有勤奋劳动,但创造的剩余价值被握有权力有财产权的人巧取豪夺去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劳动者反剥削,反压迫,以及反腐败要求,就成为当代民意的主流,微小说《民意》的主旨,就反映了这个反腐败的主流

清晨一上班,人们就相互讨论着老总被抓的事,这一新闻,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小说开始引入了这一爆炸性新闻。随后叙述了人们七嘴八舌倾诉心中为什么不高兴的缘由,原来是领导干部有很高的年薪,而工人们本来就得的少,借口反腐,取消福利,说效益不好,还要降工资。“得钱不干活,干活不得钱”,没有体现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力按职位分配。工人们对这种明显的分配不公表示愤懑之情,还有那幕后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其实社会上的腐败更严重,民间有顺口溜: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甚至连纪委书记也是贪污犯,老百姓的心中憋足了气,没处发。

希望老天睁眼能降人间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员。这个愿望是好的,只怕是好官没有出现,出现了也搞不长。国际歌说的好,世上没有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人民痛恨腐败,反对私改,这就是民意。民是水,官是舟。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祖先的古训不可忘啊!

(2015年05月23日, 湖北, 随州)

                                                                                                     (群22517496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