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外交部回应第三名加拿大人被拘:没有听说

火烧 2018-12-20 00:00:00 国防外交 1025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第三名加拿大人被拘事件,称未听说相关情况。同时提及中加领事沟通及孟晚舟事件,强调华为无安全威胁,反对科技霸权主义。

外交部回应“第三名加拿大人被拘”,华春莹:没有听说

  2018-12-19 15:28环球网张卉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47237.html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张卉】据加拿大《全国邮报》19日消息,加拿大外交部周二证实,第三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被拘留。

  在1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询问此事。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你说的情况,我没有听说”。华春莹说,之前有两个加拿大公民因为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被中方有关部门依法拘留。

  加拿大外交部:第三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拘留

  据加拿大《全国邮报》19日消息,加拿大外交部周二证实,第三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被拘留。

  报道称,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他们“知道一名加拿大公民”已被拘留,但因隐私原因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全国邮报》称,该报无法证实第三名被拘留加拿大公民身份,但据知情人透露,此人不是外交官身份,也不是在华加拿大企业人员。

  此前,中国外交部证实,两名加拿大公民因为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关于这两个案件,中加之间保持着畅通的领事沟通。

外交部:打压华为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主义

  2018-12-19 16:28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47734.html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张卉】近期,孟晚舟事件持续引发外界关注。在19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有媒体问昨天华为邀请国际记者沟通是否对孟晚舟事件有帮助。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华为邀请记者或者向外界更好地介绍自己,帮助外界更好地认识他们公司的运行情况。关于其作用意义和影响,应该去向华为公司了解。

  关于近期外界对华为的密集关注,华春莹说华为作为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的供应商和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它产品的质量信誉包括安全性方面都是受到了合作伙伴的广泛的充分的肯定,也没有任何一家有什么证据来说明华为真像某些势力或者某些国家指责的那样在安全方面存在威胁。

  现在有些国家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和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正常的科技发展合作政治化,以可能存在安全威胁的莫须有罪名,抹黑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华春莹说。

  “这是非常狭隘的,有罪推定的思维。本质上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主义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也违反了WTO非歧视的原则。”华春莹说。

  华春莹强调中国的发展权利,包括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权利,应该得到各方充分的尊重。任何的抹黑和攻击都没有办法阻挡中国企业成长发展走向世界的步伐。

加拿大议员喊话特鲁多:别受特朗普摆布,应拒绝引渡孟晚舟

  2018-12-19 09:47环球网赵衍龙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44414.html

  【环球网综合报道】加拿大中文电台12月18月报道,加拿大新民主党温哥华京士威大道(Kingsway)选区国会议员戴伟斯呼吁渥太华不要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摆布,应该拒绝引渡华为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去美国。

  加拿大中文电台报道称,戴伟斯说,特鲁多在拘捕行动前知情,证明孟晚舟事件是政治游戏,他表示,特朗普只是想将孟晚舟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加拿大不应该成为特朗普棋子。

  戴伟斯又表示,根据引渡法,在存在非正义,受强迫或涉及政治的情况下,本国应该拒绝引渡。他呼吁司法部长作出正确决定。

  加拿大中文电台报道称,戴伟斯还认为,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捕孟晚舟并无错,但是如果引渡孟晚舟去美国,最后可能是中美双方在谈判中获利,而加拿大成为利益受损的一方。

英媒:受孟晚舟事件影响,中加自贸谈判已停滞

  2018-12-19 07:37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43169.html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8日报道,因孟晚舟事件导致中加关系陷入低谷,加拿大“垂涎已久的”中加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停滞。

  报道称,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今年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税,被认为是对这一牢固关系的重击,美加的贸易谈判又“多磨多难、不可预知”,因此加拿大急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卫报》称,就在11月,加拿大与多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前景还非常乐观,加拿大国际贸易多样化部长卡尔称,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是加拿大探索新市场和新伙伴的“主要组成部分”。

  《卫报》称,达成自贸协定对中国和加拿大都非常有利可图。加拿大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金额提高至750亿加元,而去年加拿大对华全部出口额才180亿加元。报道引述加拿大国际贸易律师赫尔曼的话称,加拿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论证中加自贸协定带来的巨大好处。但现在加拿大政府内部许多人士担心,加中关系恶化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新西兰先驱报》社论批评美加扣押孟晚舟:做法很过分!

  2018-12-18 20:46环球网崔天也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40788.html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崔天也】12日,《新西兰先驱报》发表题为“扣押华为首席财务官的做法很过分”的社论,就孟晚舟被扣押一案批评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做法。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此案的主要经过称,孟晚舟是一家通讯技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而这家公司正与美国的公司等就下一代服务展开激烈竞争。当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提出保释申请时,加拿大检察官称美国指控孟所在公司与曾Skycom公司有关联,而后者曾违反美国制裁规定与伊朗进行交易。

  随后,文章写道:“如果这并不令人反感的话,请试想一家美国公司的高管在中国政府的命令下被囚禁,美国政府有什么反应。这将成为一场全面的国际危机,白宫可能会以严重后果作为威胁。”

  文章还称,或许有人会认为中国越是强硬施压要求加拿大释放孟晚舟,就越会证明华为产品存在安全风险。但“任何一国政府面临其公民因争议问题被捕的类似情况时,都会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只向加拿大进行了回应,呼吁其释放孟晚舟,“中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的克制令人瞩目”。

  此外,文章还批评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对伊制裁,并要求所有国家的企业停止对伊贸易。在此背景下,美针对别国涉事企业唯一的惩罚措施是限制涉事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最后,文章在结尾处评论称:“美国要求加拿大扣押华为高管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加媒:孟晚舟事件后,加拿大汽车行业担心失去中企投资

  2018-12-18 17:36环球网张恒杰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39530.html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人把我们置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当地时间17日,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PMA)主席弗拉维奥•沃尔普的担忧声出现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报道中。这篇报道说,因为通用要关闭在加拿大的一家工厂,加拿大汽车工业原本希望中国车企可以接盘,但孟晚舟事件的突然发生,让一切变得悬而未决,也让加拿大汽车工业人士对中加合作前景感到了忧虑。

  据CBC报道,沃尔普透露,过去几个月,他的协会接待了来自中国两家汽车制造商的代表团,原计划下个月还会接待一家中企。沃尔普不愿透露这些公司的名字。但孟晚舟事件发生了。

  “这些公司说,‘你看,虽然我们当然仍然感兴趣,北美是我们产品的目标市场……(但是)现在,我们要暂停(计划)。”沃尔普说。

  沃尔普之所以着急,是因为加拿大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每年要卖价值30亿加元的产品给美国通用汽车在加拿大奥沙瓦开设的工厂。但通用已经决定关闭这家工厂了。加拿大汽车零配件厂商需要新的客户。

  比如中国客户。

  可就在这时,孟晚舟事件发生了。

  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与亚洲研究所助理教授丽奈特·昂说,孟晚舟事件给加拿大造成的最恶劣影响会是中国对加拿大投资被推迟两年,但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也有可能,影响只是半年。她说,由于孟晚舟的引渡宣判将在明年2月举行,未来这3个月就显得非常关键。

  沃尔普说,这世界上有实力替代通用这种产能的车企也就五六家,但现在中国车企能够来到加拿大的机会越来越小了。他吐槽说,“这是两个超级大国在角力,也许是某种冷战,美国人当然知道我们是个法治国家,但还是把我们置于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不可动摇的目标之间。”

  昂说,她认为半年内中加有可能解决分歧。“如果中国选择抓捕第三个加拿大人,我就会恐慌了”。

加拘押孟晚舟助长美国“新冷战” 美专家:加拿大被美操纵利用

  2018-12-17 05:05环球时报陶短房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24395.html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陶短房 萧达 青木 陈一 王伟 柳直】“加拿大正卷入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贸易战之中,这将对加拿大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4日再次对孟晚舟案表态。与孟晚舟刚被加警方逮捕时曾硬称“这是司法独立”不同,特鲁多这次更多表达出对卷入中美这场纷争的担忧。与此同时,加拿大外长弗里兰也在加美“2+2”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含蓄地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关这一案件可以被用来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说法。对于加拿大追随美国打压华为的行为,加拿大商界、学者以及普通民众连日来不断抨击特鲁多政府的外交政策。“加拿大被美国利用和操纵了。”

  “加拿大成为夹在中美之间的三明治”,韩国MBC电视台16日称,孟晚舟在加拿大遭逮捕事件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针对华为的一起精心策划的阴谋。该案件激起了美加中三方外交争吵,而加拿大被夹在了中间。由于目前中国不希望完全破坏中美贸易谈判的氛围,因此逮捕孟晚舟的加拿大成为中国的主要报复靶子。中国持续对加方施压,中国人也对加拿大十分愤怒,许多加拿大公司担忧自己的商品受到中国民众的抵制。奢侈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在北京三里屯的旗舰店原定于15日正式开业,但该公司却在新店揭幕前一天宣布推迟开业。该公司股票近日也大幅下跌20%。加拿大《金融邮报》称,由于中国民众对加拿大逮捕孟晚舟事件强烈不满,投资者担忧中国消费者发起抵制而使该公司业务受损。

  《多伦多星报》15日称,孟晚舟案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令加拿大商界人士充满担忧,但“加中关系、尤其商业关系不应因此停滞,如果加中纷争变成全面贸易战,就正中了特朗普这个反全球化主义者的下怀”。报道引述加拿大韦仕敦大学教授约翰逊的话称,中国占据全世界制造业的半数产能,如果加拿大要与中国企业切割,则“一切都会受到影响”。约翰逊称,安大略省一家企业试图甩掉中国供应商改为和本地供应商合作,结果后者的要价是前者的9倍。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产业研究所总经理梅森称,中国是加拿大软木第二大客户,占加出口总量30%,在美国近来不断打压加软木出口之际,倘若加拿大和中国闹翻,将处于极端不利局面。

  “加拿大是被美国利用和操纵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萨克斯16日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网站上撰文称,逮捕孟晚舟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制造“新冷战”的又一个实例,目的是试图以此对中国企业产生“寒蝉效应”来阻止中国崛起。萨克斯称,美国的逻辑是“典型冷战思维,出发点是不希望任何地方出现任何竞争对手”,“这种逻辑和做法是非常典型的美国方式,也是非常非常糟糕的方式,对于全世界而言这是一场新的冷战”。萨克斯称,“加拿大被美国利用和操纵了。美国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试图向世界示威,只要哪国胆敢和伊朗打交道,就要付出代价”。他称,加拿大政府“应独立思考,而不是总迁就美方要求”,加拿大必须认识到类似逮捕并引渡孟晚舟的做法“完全超出国际规范且极具挑衅性,不符合加拿大利益”。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遭中国政府以拘留两名加拿大公民的方式报复,中加关系跌入谷底。加拿大政府的做法不只受到中国网民痛骂,就连加拿大国内也有不少反对声浪,批评加国政府欠缺政治智慧。报道引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环球政治与国际法研究主任拜尔斯的话称,“特鲁多以尊重法治来为他的不作为开脱,事实上他曾经有过避免今天这局面的机会,但他错过了。”报道引述一名亚洲国家使节的话称:“加拿大的例子提醒我们,今后被要求‘选边站’时,得更准确评估这么做的政治风险。”

外媒关注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外交风波 日媒:加现在骑虎难下

  2018-12-15 07:29环球时报陶短房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12/13810736.html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加拿大外长弗里兰和防长萨詹14日赶赴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及防长马蒂斯会谈。此次美加双部长会谈,恰逢中国与加拿大关系突然陷入紧张的敏感时刻,加拿大本月1日听命美国无端拘押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发中国上下的愤怒与强烈谴责。过去几天,中方先后证实两名加拿大人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被依法审查,一些加拿大人猜测中方在展开“报复”。与中国的外交冲突使特鲁多政府压力日增,反对党敦促他主动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救出两名被拘人员,加拿大商界尤其是农业部门更是高喊“担忧”,因为从芥花油到软木,加国农产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卖给中国。

  “中国和加拿大将迎来一个‘不满之冬’。”14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发自北京的评论文章称,这只是一个开始,与中国公司有工作关系的加拿大公司可能遭受最沉重的打击,“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为中加关系被冰封搭建了舞台,没人知道两国关系受伤会持续多长时间”。加拿大电视台网站13日报道称,孟晚舟案了结可能历时几年。报道还称,加拿大一名高官日前匿名对记者表示,一些案子曾耗时10年,甚至12年。

  13日,中国驻加大使卢沙野在加《环球邮报》发表题为“我们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离公平正义的道路”的文章。文章写道,加方应美国要求无端拘押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是美国动用国家权力对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追杀”。《俄罗斯报》题为“野蛮的西方”的文章称,美国实施的“劫持人质”政策,将把该国变成一个恐怖主义国家,这对所有与其打交道的人来说都是危险和不可预测的。

  日本《每日新闻》14日称,孟晚舟现已被保释,但处于近似“软禁”的状态,美国如向加方提出引渡申请,加方法院还要审理,她有失去自由的可能。中国现在的目标是让孟晚舟在加拿大获得自由,回到中国。报道称,加拿大方面也感受到“事情变得比预想的麻烦很多”,如果答应中国的要求会让美国不高兴,不答应中国的话,加拿大政府还需要向中方继续提出释放2名加拿大公民的要求,可以说现在加拿大有些“骑虎难下”。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美国、日本特约记者 陶短房 萧达 李珍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崔杰通 汪析 柳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