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国家发改委称“45万亿投资”非政府刺激计划 不必惊讶,去年投资超60万亿

火烧 2017-03-01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国家发改委回应45万亿投资非刺激计划,强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刺激计划不同,属常态安排。23省份发布45万亿投资目标,与2016年60万亿投资规模相匹配,非临时性刺激政策。

  国家发改委回应“45万亿投资”:非政府刺激计划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赵文君、安蓓)针对近来有23个省份发布的总计约4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国家发改委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如按照这一速度,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左右,这与23个省份今年的投资可能达到45万亿是基本匹配的。”李朴民说。

  李朴民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全社会以货币表现的制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民间投资,还有外商投资等其他投资。所谓“投资刺激计划”,是在特殊时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

  李朴民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坚决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

  人民网:“45万亿投资”与“4万亿”计划大相径庭

  所谓的“45万亿投资”对应的概念只是今年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并非实际完成额。即使是实际完成额,也与2008年推出的“4万亿”计划不是一回事,两者大相径庭。

  2008年的“4万亿”计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而临时推出,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等。而“45万亿”只是地方政府每年例行的工作安排。

  “前者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后者是常态的存量。”民生证券研究院PPP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振鑫向记者解释道。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一直保持在45万亿元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就已达到了近45万亿元,去年更是达到59.7万亿元。相比之下,今年,各地方政府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总额达45万亿元,就不显夸张了。

  

人民网:“45万亿投资”与“4万亿”计划大相径庭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单位:万亿)

  而在已公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23个省(市、区)中,11 个地区下调了目标,9 个地区维持不变,3 个地区有所上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政策实施后,老百姓最直观感受到的房价大幅上涨,也并不直接源于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而是‘4万亿’计划中的第十条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被过度使用,使得2009年的货币量(M2)增速超过27%,为近十几年之最。”朱振鑫指出。

  汇财资讯:2017年、45万亿,这是让货币毁灭的节奏么?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到217日,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数字相加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大周末的,看到这新闻,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45万亿是什么概念?中国2015年末总人口为13.75亿,相当于有人要求不论男女老少每个中国人都要拿出3.3万元来投资;全世界人口70亿人,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投资6400元……

  什么项目能撑起来这么大的投资呢?

  当然是铁路、公路、机场、地铁等无数的“铁公机”项目,我们这10多年来不一直都这么搞么?2008年的“4万亿”投资造成中国债务飙升、房价飙升的爆炸性隐患一直还在,难道,为了纪念那个4万亿,2017年干脆来个40万亿?

  咱是普通小老百姓,看不懂国家宏大战略,唯一想问一句:人民币到底还是不是钱?

  如果是钱,中国2017年1月份的储备货币总量仅为30.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也不过34.8万亿元,而2016年底中国总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仅为155万亿元,这一下子冒出来45万亿元的投资,要新发放多少贷款、要新印多少人民币才能跟得上?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更是不得了,45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6.5万亿美元,我不知道全球其他国家2016年的所有投资加起来,有没有这个数字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14年曾在博客上公布一个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接近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水泥消耗量的1.5倍!

  

  水泥是什么?是铁公机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美国在整个20世纪都处于扩张的全盛期,绝大多数公路、桥梁和摩天大楼都是在当时修建的,中美国土面积也差不多,3年顶得过人家100年,这数据已经够逆天了。

  那么,2017年的这45万亿元投资,是准备让地球爆炸的节奏么?

  我曾经写了好几篇文章讨论中国的债务,正是从2008年的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整体债务才出现飞速增加——2007年中国债务总额仅为7.4万亿元,到2014年已经飞速增加到28.2万亿美元,2016年底的债务数据,根据最新汇率折算已经高达37万亿美元……

  要知道,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美国政府总债务也不过21万亿美元,我们在GDP还不足美国60%的情况下,债务总额按汇率折算已高达37万亿美元,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37万亿美元的债务,要么人民币不值那么多钱,要么,就是中国脱离了地球引力……

  如果在此基础上推出45万亿元的投资,我们的债务难道是准备翻倍么?如果翻倍,全球2015年底的GDP尚不足74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债务总额将超过全世界的GDP!

  根据传统的经验,中国绝大多数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自有资金一般都在1/5以下,其余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45万亿元投资如果成真,几年之内,人民币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翻倍绝对是可预期的结果(2008年4万亿之后,广义货币供应量迅速由2008年底的47万亿变成2012年底的97万亿元),人民币的未来必定是钱将不钱……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与2016年初相比,2017年绝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特别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诸如手机、电脑、空调之泪的之类过去十几年一直都在降价的电子消费品价格都在上调,大宗商品在过去2016年的上涨更不必说……

  

  即便中国的确是处于债务通缩周期,为了避免债务危机,为了避免信用危机,需要释放一定量的信贷,但哐当一下45万亿元的数据,还真是让人震惊了,这是明显奔着让地球毁灭,让货币毁灭的节奏去的啊!

  看来,无论印度、俄罗斯还是巴西、中国,所有的新兴国家政府脑子里都有一个坚如磐石的信念:印钞,让世界更美好!

  我不知道未来的人们会怎么看待今天的世界和今天的中国,也许,他们也会像会像元曲里那样对中国式投资和印钞感叹一句:印,百姓苦,停,百姓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