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鹤龄:19问杨继绳:凭什么要求灾年人口增速远高于正常年份

火烧 2017-06-30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质疑杨继绳关于灾年人口增速远高于正常年份的论点,通过对比灾前灾后人口增长率,指出其数据逻辑矛盾,引发对人口损失数据的重新审视。

 鹤龄:19问杨继绳:凭什么要求灾年人口增速远高于正常年份

 

杨继绳在《墓碑·前言》中说:“我参照中外多方面的资料,确认从1958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饿死3600万人。因饥饿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为4000万人。饿死人数加上因饥饿而少出生人的数,共计7600万人。”

在《墓碑·第二十三章·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中,明确为“大饥荒使中国人口损失大约7600万”。

这个“损失大约7600万”靠谱吗?请看下面的分析。

 

1、杨继绳限定的1958 – 1962年的四年人口增长率:

 

1958年年末总人口为65994万人,经过4年到1962年末为67295万人。4年增加了1301万人。杨继绳认为在增加的1301万人的基础上还损失了7600人,即这4年应该增加8901万人。必须达到的“四年人口增长率”:

= 8901 ÷ 65994

= 13.5

= 13.5%

 

 

21954 – 1958年的四年人口增长情况:

 

1954年年末总人口为60266万人,经过4年到1958年年末为65994万人,4年增加了5728万人,“4年人口增长率”

= 5728÷ 60266

= 0.095

= 9.5%

 

 

31962 – 1966年的四年人口增长情况:

 

1962 年年末总人口为67295 万人,经过4年到1966年为74542万人,4年增加了7247万人,“4年人口增长率”

= 7247 ÷ 67295

= 0.108

= 10.8%

 

 

4、“四年”与前后“四年”的人口增长率比较

 

为了便于讲述,我们将上面的三个“四年”分别称为“灾四年”(受灾应为三年)、“灾前四年”、“灾后四年”。

“灾四年”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灾前四年和灾后四年是年景正常时期,也是两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依理而论,灾四年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前后四年的人口增长率是正常的。可是,按照杨继绳的要求,灾四年的人口增长率却反过来要高于前后两个四年的人口增长率。

比前四年:13.5%  -  9.5% = 4% (高4%

比后四年:13.5%  - 10.8% = 2.7%(高2.7%

 

要求灾年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气象正常年,不知杨继绳这是什么逻辑!

 

附:百问杨继绳·前言与目录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7/06/380363.html

已发帖:

http://www.wyzxwk.com/e/DoInfo/m_listInfo.php?mid=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