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鹤龄:3问杨继绳:全国饿死人全知为何家乡的却全不知

火烧 2017-06-1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质疑杨继绳《墓碑》未提及湖北饥荒,指出其家乡浠水县饥荒严重却未详细记录,引发对作者动机与信息遗漏的讨论。

 鹤龄:3问杨继绳:全国饿死人全知为何家乡的却全不知

 

杨继绳是湖北浠水下湾人。他的《墓碑》分别为河南、甘肃、四川、安徽、吉林、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云南、河北、贵州共12省编章作记,又在第十三章《各省饥荒纵览》分别为山西、广西、宁夏、福建共章作记。奇怪的是,湖北的饥荒却被他忘记,找不到他为湖北作的记!

是湖北没有发生饥荒吗?不对! 据他的描述,其家乡湖北浠水县早在19594月间就被饥民们啃光了树皮草根,所以,饥荒发生的时间应先于全国,饥荒的惨烈应该更甚于全国!所以,也应该是《墓碑》必写的一章,应该是《墓碑》着重写的一章。但是,浠水有多少人?饿死了多少人?他没有写。他的家乡下湾有多少人?饿死了多少人?他也没有写。

他为什么不写?

是不知道吗?不可能!全中国饿死的人他一概全知,难道自己的家乡反而会一概全不知!难道自己所在的队,一个小小的下湾的情况有可能全不知!

至少,小小的下湾,他应该全知,他肯定全知,但他不愿意说。为什么?因为他的家乡没有饿死人,与他的《墓碑》不能保持协调一致,所以,他不好说!不过,他虽不说,馅还是露出来了。请看:

“我不知道更远地方发生的事情,我以为我家乡发生的事是个别现象。我以为父亲的死只是我一个家庭的不幸。

这个个别现象不就是他家死了一个人吗!也就是说,他的家乡,其他人都没有死!他的家乡,没有饿殍为他润笔增!于是,他就写景,写乡中荒景

走到湾里,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门前的榆树(浠水称之为油树)没有皮,白花花的,底下的根也刨光了,剩下一个凌乱的土坑。池塘干了,邻居说是为了捞蚌放干的。蚌有股难闻的腥味,过去是不吃的。没有狗叫,没有鸡跑,连过去欢蹦乱跳的小孩子们也待在家里出不来。湾里一片死寂

杨继绳的乡景想象描写倒也非常的逼真。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家乡这个树皮树根啃光的并非个别现象与只有他家死了父亲的个别现象又打起架来了。你家乡树皮树根都啃光了,只出现了你一家遭遇不幸的个别现象,而你描写的其他地区树皮树根啃光,为什么遭遇不幸的就是普遍现象,就是几乎家家饿死了人,甚至全家死绝甚至整个村子死光呢!

原来,他之所以要写家乡的“荒景”,完全是为了引出父亲的所谓“饿死”!

 

 

附:百问杨继绳·前言与目录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7/06/380363.html

已发帖:

http://www.wyzxwk.com/e/DoInfo/m_listInfo.php?mid=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