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鹤龄:再答xyz31网友   鹤龄:再答xyz31网友

火烧 2016-03-20 00:00:00 舆论战争 1042
文章回应网友对春荒与饥荒数据的质疑,强调春荒为粮食缺口现象,非春季饥荒。指出三年饥荒非正常死亡数据虽不完全,但为重要参考,呼吁学术研究引用。同时批评曹树基等对政府数据的误解,并提及《墓碑》与《乌有之乡》相关争议。

  鹤龄:再答xyz31网友

  贺合林

  本人曾发一篇《答“xyz31”网友对本人质问<墓碑>文章的提问》,“xyz31”又发了留言(附后)。现再答:

  对于“xyz31”网友提出的批评,表示衷心感谢。并欢迎继续提出批评指教。

  关于“春荒”一词,个人理解,“春荒”不是表示春天饥荒或春季饥荒的词组,而是一个不可析分的单词。表示的是粮食供应中上年收获的粮食与本年收获粮食期衔接不上的一个“缺口”。由于这个“缺口”一般都出现在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约定俗成而名为春荒。口语中“春荒、闹春荒”听得比较多,而“夏荒”则少见。因此,我把《中国灾情报告》的三年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数据当作了三年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据。这种理解如系错误,则在此表示道歉。

  三年饥荒非正常死亡104万人的数据虽然如你揭示的确实是一个不完全统计数据(在此收回本人原先的认定),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分析研究三年饥荒的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数据,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正规的饥荒人口非正常死亡数据,且没有被证明是假造数据。

  不说一叶知秋,不说观一斑而知全豹,在专门针对三年饥荒饿死人问题的研究中,作为正常的学术研究,对于这个三年饥荒专项的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可以不采用它,不认可它,但是,作为参考数据,有必要引用它,也必需引用它,否则,这样的学术研究就谈不上科学研究。

  面对三年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曹树基先生可以指责批评中国政府的统计工作没有尽到责任,没有为三年饥荒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出一个确切数据,但是,却不可以指责“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公布三年大饥荒中人口死亡的确切数据”,因为,“至今没有公布……确切数据”表示的语意是有确切数据而刻意保密不公布数据!曹先生有证据证实中国政府封锁保密了这样的确切数据吗?

  网上经常有人说政府封锁了饿死人数据,我以为,与曹先生的公开声言是多少有些关系的。《墓碑》作者杨继绳说周总理下令销毁了饿死人材料,号称法学家的曹思源却公开接受《环球时报》采访,声称国家解密了三年饥荒饿死了3755万人的档案材料。两个人互证了一个谣言。(附文一篇)

  “一切都是权力下的政治,那还需要历史研究做什么?”之问,不知针对的是谁?如果针对的是我和一些网友对《墓碑》、对“饿死三千万”论调的批评,如果针对的是发了几篇“批饿文”的《乌有之乡》,那就未免太滑稽了。

  发了几篇“批饿文”的《乌有之乡》曾经被封门,而发了大量“饿死文”的《炎黄春秋》却一直安然无恙,你总不会不知道这个事实吧。

  说到我个人,你的“权力下的政治”,那就一定会更失望!

  我出身于一个拥有26亩半水田、几十亩山林、耕牛农具齐全的自耕中农家庭,这一切随着合作化全部成为公产,我家肯定是毛时代的既失利益者。与杨继绳比,那时的他家,是既得利益者(分到了土地);那时的他,是老积极,入团入党还当学校团支部书记,而我却是一个老落后:读了十几年书没入团,当了四年兵没入党,1970年因政治问题挨批,79年平反后虽然成了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可是,至今还是一个无党无派的民主人士。

  如今,为了维护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当年的老落后却不遗余力的要挑战当年的老积极!你说滑稽不滑稽?你说与权力与政治有没有关系?

  我说,毫无关系!纯系个人自发的。有关系的是它:真理!

  另告,用大量缺粮人口数量推断“其中被饿死人数就远不是百万级了”,逻辑不是很严谨,因为,缺粮人口统计是国家粮食调拨计划的前提,而不是统计出来让他们去饿死的,所以,缺粮人口数量与饿死人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附:xyz31网友留言:

  作者太粗心了,你说的《中国灾情报告》第267页的有关的统计数据:1959-1961年饥荒情况: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1039753人,完全不代表那三年大饥荒饿死人数,所以我对你文中的写的“难道说,中国政府公布的这个‘104万’数据不叫公布真相吗?”的回答是:肯定不叫公布真相!

  这里,暂且不说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事后合适的时间向人民公布相关情况,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绝不能在保密50多年后仍然还在回避事实,甚至在响亮的“反历史虚无主义”的口号中,仍然回避那段历史事实。在下面,仅就《中国灾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来看,非正常死亡1039753人是否应当被看成执政当局在“公布真相”。

  非正常死亡1039753人这个数据,来自《中国灾情报告》第267页的表1。注意,该表的表头是:“1949年—1964年春荒情况”,而不是:“1949年—1964年饥荒情况”。表中最后有一栏“夏荒人口数”,但未列出“夏荒非正常死亡人数”。此外,表中也未列出“秋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冬荒非正常死亡人数”。众所周知,大饥荒死亡人数应当是春荒、夏荒、秋荒、冬荒死亡人数之和。至于1959年—1961年中国遭受的夏灾、秋灾和冬灾的情况,请作者自己去查《中国灾情报告》,我不在此累述。

  第267页表1的春荒非正常死亡1039753人,是根据第273页的表11(1959年春荒情况),第274页的表12(1960年春荒情况),第275页的表13(1961年春荒情况)这三个统计表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加总得到的。这三个统计表的每个表,除开北京、上海、西藏、新疆之外,都缺少很多省份。比如:表11缺少山西、内蒙、东北三省、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15省数据。表12缺少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湖南、云南、甘肃、宁夏共计8个省。表13缺少山西、内蒙、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青海、宁夏共计13省。由此可见,第267页的表1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对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更是对春荒、夏荒、秋荒、冬荒非正常死亡人数的不完全统计。

  注意:表13列出了部分省的夏荒缺粮人数,仅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甘肃、青海这11省,合计夏荒缺粮高达7845万人!其中,难免有人被饿死。如果表11、表12、表13列出全部省份夏荒、秋荒、冬荒的缺粮人数再总和,其中被饿死人数就远不是百万级了。

  我想,至少基于《中国灾情报告》非正常死亡数据存在上述原因,所以被《党史二卷》所抛弃,被曹树基教授在《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中指责“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公布三年大饥荒中人口死亡的确切数据”。这种实事求是,不以政治代替历史的正确态度,难能可贵。没有这种历史唯实的态度,中国就没有希望。

  历史研究的全部前提和意义就在于:有可能通过历史研究去逼近历史真相。如果真相是没有的,特别是在人命关天领域, 一切都是权力下的政治,那还需要历史研究做什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