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三年困难时期天津市每人每月吃多少粮食

火烧 2008-05-18 00:00:00 历史视野 1030
文章讲述三年困难时期天津每人每月粮食定量情况,详细列出工人及其他体力劳动者粮食标准,反映当时粮食供应政策与实际分配情况,揭示历史真实数据。

三年困难时期天津市每人每月吃多少粮食

王子善

近三十年来,在反毛、非毛化的浪潮中,有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提出种种的诬蔑和抵毁,他们否定毛泽东时代的一切,制造种种谎言。其中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人”,有的甚至说是4000万人,是他们喋喋不休的重磅炸弹。说什么“文革时期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有的人在报上发表文章,题目就叫“你饿过肚子吗?”好像中国六亿多人口天天都在饿肚子。有的甚至造出,邓小平到联合国开会,把全国外汇都集中起来,只有3.8万美元,不够开消,连住宾馆的小费也付不起,这是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既可笑又低能的谎言。但是人家都是学者、名人,不是参加什么论坛,就是参加什么访谈。到处这样讲,欺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的人在各种场合,利用一切机会对毛泽东时代讽刺、挖苦、贬低。

在反毛、非毛化的队伍中,有些人可能是不了解全面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青年同志,是跟着一些所谓“精英”的喧嚣人云亦云。也有极少数人确实是对共产党、毛泽东怀有刻骨仇恨,进行诬蔑和攻击。

我们这些毛泽东时代的亲历者,各项工作的参与者,我们有责任把当时真实情况写出来,批驳那些反毛者的谎言,告诉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请他们对听到的问题都要动脑筋想一想,问一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受骗上当。

我是这一时期的亲历者,当时在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一个处工作,主持了困难时期这一段各项工作,包括落实粮食定量工作。经过是:

1960年8月17日天津市委传达了关于市场供应问题的意见。8月29日市委书记万晓塘传达了中央关于保粮、保钢、保出口,压缩基建战线,搞好交通运输问题的五个指示。9月19日市委传达了河北省委关于节约粮食、压缩定量的报告。指出自然灾害的严重情况,苏联逼债及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对天津市粮食供应的安排是:1959年粮食销量19.48亿斤(包括工业、食品等),本年中央要求减少1.6-2亿斤。天津市人口1959年为342万人,流动人口为26万人,平均每人30.5斤。1960年人口为358万人,标准压到平均每人28斤,销售控制到平均每人28.5斤。要动员10-20万人还乡,可减少3000多万斤。

困难时期粮食问题人人都关心,减少定量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具体负责。根据天津市1960年9月27日公布的各类人员的定是标准是:

1、工人及其他体力劳动者、特殊重体力劳动者48-60斤,平均55斤。重体力38-49斤,平均44斤。轻体力27-39斤,平均35斤。

2、干部及其它脑力劳动者22-32斤,平均29斤,最高不超过32斤(包括机关团体人员、企业行政人员、教职员、电话员、医务人员、保育员、传达员等均在此类,但体育教员按轻体力定量)。

3、售货员、售票员、勤杂人员、炊事员、经济警察等22-37斤,平均33斤。

4、大、中、小学生27-36斤,平均33斤。

5、居民22-32斤,平均29斤。

6、儿童:出生-1岁4斤、1-2岁8斤、2-4岁12斤、4-6岁16斤、6-8岁20斤、8-10岁23斤。

9月23日分行党委根据市委指示,对降低粮食定量问题进行了动员,号召大家节约粮食,每人定多少,自报公议。当时我们处共有60多人,讨论中大家都很积极,拥护中央和市委所提出的措施,都表示个人定量按最低标准,最后按平均数29斤,有的高一点32斤,有的低一些28斤。领导干部都定为28斤。讨论中没有遇到困难。

当时也有两个问题:

1、银行金库有十几个同志,他们是干部编制,而工作主要是出入库,扛麻袋、搬箱子实为体力劳动。给他们定量32斤,确有困难。

2、有的同志家在外地,单身一人在天津,没有调剂余地,32斤定量比较紧。

对这些同志争取了一些补助粮,在副食品生产基地生产粮食和副食品中适当照顾,也都基本得到解决。到1961年9月做一次调整,银行金库人员有三人定量增到38斤、1人37斤、2人36斤,对处内定量偏低的5人,每人增加1斤,对病号给予了补助,大家都很满意。

1960年7月-8月中央在北戴河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国民经济调整问题。9月30日批转了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控制数字的报告》,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情况很快得到扭转。在1961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贸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1962年社会购买力为640亿元,商品可供量为610亿元,1962年要做到“当年平衡,略有节余”。陈云同志说:“我们有强大的国营工业,现在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周总理说:“农村形势好转了,真正困难时期过去了”。到1962年,夏季城乡情况都有了很大好转。从我们的实际感受也可说明情况已经好转。

以上是我亲历的三年困难时期的实际情况,最困难的时期就是1960年秋到1962年夏,不到二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天津市每人减少2斤供应粮。按以上规定各行各业的供应标准,可以说基本是可以吃饱饭的,是不会饿死人的。我也没有听说过天津有饿死人的情况。各大城市情况也基本如此。

至于农村情况,全国那么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地领导干部的工作状况,政策水平、受灾程度等因素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当时中央会议和文件所讲河南信阳、甘肃等地有饿死人的情况。但是没有听说过有饿死3000万,甚至4000万人的情况,讲这个数字的人也没有提出任何根据和具体事实。如果按3000万计算,当时全国6亿人口,那样20人中就饿死1人,有那么多人饿死为什么提不出任何具体事实依据呢?这不是一些人造出来的谎言,又能说明什么呢?

有人还说:“中国没有三年自然灾害”,他们这样说是没有根据的。我想把196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领导关于节约粮食动员报告中的一段话摘录供研究,报告说:“今年自然灾害很大,八月份以后东北天天下雨,现在辽宁需要调入30亿斤粮食,内蒙计划调出80亿斤粮食完不成,河北省的旱灾是70年来从来没有的,全国受灾面积9亿亩,占耕地面积的50%,天津农村也连年受灾,因此造成粮食减产,供应紧张。”这是当时讲的,我想不会是凭空捏造的。有些人根据什么说:“没有三年自然灾害”呢?

对于毛泽东时代所处的历史条件,建国时工农业生产破坏的情况,国际、国内环境,在困难情况下的的奋斗和取得的伟大胜利,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论述,这里不再多说,只是希望广大的青年同志,能够了解老一代人,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改变中面貌所付出的牺牲和作出的贡献,不要受人蒙骗,不要数典忘祖。

2008年5月29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