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
怎样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
作者 望长城内外
近期,市场上的猪肉涨价幅度很大。在许多地方,去年10月一斤猪肉只卖到10元钱左右,可现在已卖到30多元甚至直逼40元一斤。实际上,近期涨价的不仅仅是猪肉,牛羊肉、鱼禽蛋和蔬菜等副食品的市场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例如,在有的大城市,四季豆的零售价在上市旺季也达8-10元一斤。只不过近期猪肉价格涨得幅度太大,比较显眼罢了。下面,对近期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作些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对近期猪肉涨价原因的分析
近期猪肉为什么涨价?据有关方面解释,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受“猪周期”下行影响。由于实行市场经济,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市场猪肉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投入和生猪存栏数增加,生猪出栏数增加又导致市场猪肉价格回落,市场猪肉价格下跌的结果是造成养猪投入和生猪存栏数下降,生猪出栏数下降又会造成市场供不应求,导致猪肉价格再次上涨。猪肉价格从上涨至高位再回落,一般需要几年时间。本轮生猪价格于去年跌至周期低点后,已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
二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按照生猪生产规律,从母猪怀孕到育肥猪出栏约需10个月。去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数下降,今年8月份,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环比减少9.8%、同比下降38.7%,能繁母猪存栏数环比减少9.1%、同比下降37.4%。于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的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价格较快上涨。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业防疫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猪肉价格上涨。
三是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的影响。畜禽养殖粪便不经有效处理就进入农田或堆放,是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些地方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禁止养猪等行政措施,也是生猪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解释称,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影响,中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他说,现在生猪生产明显下滑,猪肉市场的供应偏紧,直接原因就是生猪产能下降了,猪少了,导致供应偏紧、价格上涨。
我认为,近期猪肉涨价,除了以上三个原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猪肉销售商及中间环节趁机抬价。
从生猪收购到市场销售,一般要经过运输、屠宰、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目前,猪肉销售商及中间环节的加价普遍偏高。据南方财富网报道,2019年10月30日山东省德州市的生猪价格如下:
|
外三元(元/公斤) |
内三元(元/公斤) |
土杂猪(元/公斤) |
|
40.30 |
39.60 |
39.40 |
(注:由三个品种杂交生产的猪叫三元猪,这三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品种,称为外三元,也叫洋三元;如果这三个品种中有一到两个我国的品种,称为内三元。)
另据微信公众号“猪业视角”2019年11月1日报道,10月30日,记者走访德州市城区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精瘦肉的价格每公斤已经突破70元大关,而五花肉的价格更是已经达到了80元/公斤以上,在大学路银座超市,精瘦肉的价格为78元/公斤,五花肉的价格为83.6元/公斤。
生猪的产肉率一般为75%左右,一头200斤的瘦肉型生猪屠宰后约有170斤总猪肉。所谓总猪肉,就是杀猪后,猪瘦肉、肥肉,也包括猪骨、猪头、猪脚、猪下水等总重。其中精瘦肉、五花肉和大、小、肋排一般不少于140斤。由此推算,10月30日在德州市,一头200斤的瘦肉型生猪收购价约4000元,屠宰后零售总价可达6000元。这表明,目前,猪肉销售商及中间环节的加价普遍偏高,并在生猪价格上涨后趁机抬价。
二是市场通胀大环境的推动。
这些年,适度通胀理论在我国经济界比较盛行。这种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所谓温和的通货膨胀就是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象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
在适度通胀理论的影响下,这些年我国市场物价基本是年年都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间,除了1998、1999、2001这3个年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略有回落外,其它37个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最高的一年(1994年)同比上涨24.1% ,40年累计上涨了650.9。(详见附件《1980—2018历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都要比当年度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的幅度多1-2个百分点,有的年份如2007、2008和2011年,要多7-8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14.3)是年度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幅度(5.9)的2.4倍。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幅度明显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8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是650.9,也就是说2018年居民消费的平均价格是1978年的6.51倍。可是,看看现在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与1978年的市场价格相比,至少都上涨了10倍以上。例如,1978年时,大米0.14元/斤,而现在至少1.5元/斤,一般都在4-5元/斤;1978年时,大白菜0.01—0.02元/斤,而现在一般都在1元/斤;1978年时,铅笔0.02—0.05元/只,而现在一般都在0.5—1元/只;1978年时,电影票一般0.1元/张,而现在一般都在15—100元/张;1978年时,理发(男子剪发加洗发)一般为0.1—0.5元/人次,而现在一般都在10—50元/人次……,等等。
这些年,社会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只要职工一加工资,退休人员一加养老金,市场上的物价特别是食品就会涨价。因此,许多民众都有这样的感觉:工资和养老金涨了,物价也贵了,手里的钞票也毛了,能买到的东西反而比以前少了。有钱人为了手里的钱保值增值可以去炒房、炒黄金,而穷人连一套住房都买不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通货膨胀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点一点地吞掉。
猪肉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据有关资料,2016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185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1.08亿吨)的47.92%;猪肉消费量为5407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量(1.08亿吨)的50.06%。资料显示,为满足国内需求,我国每年还需进口一定数量的猪肉,2016年进口量为222万吨。由此可见,保证猪肉的充足供应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二、怎样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
所谓“一菜一肉”,是指中国老百姓日常的食物结构主要是由蔬菜和肉鱼禽蛋这两大类食品构成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一菜一肉”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天”。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
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毛泽东主席多次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1934年1月27日,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主席还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毛主席又说:“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为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的题词》(1943年11月),《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4日)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可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等工作很重视,但对副食品供应问题的重视程度却有所下降;有的把副食品供应完全推向市场,生产销售全都由市场说了算,导致副食品市场时常出现波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葱击波”、“糖高宗”和“猪周期”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我们应该认识到,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绝不是小事情,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以食为天”,“一菜一肉”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天”,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轻则会影响社会稳定,重则会产生“天塌地陷”的严重后果。因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应高度重视解决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
二是要积极建立克服市场波动和平抑物价的有效机制。
解决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绝不能把副食品供应完全推向市场,生产销售全都由市场说了算。逐利是市场经济的天性。这些年来我国副食品市场多次出现大的波动,其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的。因此,要解决好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在副食品供应方面必须积极建立克服市场波动和平抑物价的有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主要副食品收购与销售的国营渠道,在价低伤农时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在价高伤民时以平价进行销售,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市场波动和平抑物价。
三是要积极推行副食品规模化生产。
据有关资料,美国超市的猪肉价格为1磅在0.99—3美元之间(1磅=0.4535924公斤),即每公斤2.18—6.61美元,约合每斤7.6—23.1元人民币。美国猪肉价格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养猪的成本低。美国的养殖场都是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大大地减少了人工的成本;由于美国玉米和谷物的价格便宜,饲料也就便宜。因此,美国的猪肉价格比较便宜。
目前,我国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在许多地方还是采取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不仅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不强,而且也造成生产成本难以降低。所以,要提高肉鱼禽蛋、蔬菜等副食品的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必须积极推行副食品规模化生产。
四是要坚决摒弃适度通胀理论。
适度通胀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证明,适度的通货膨胀虽然能刺激消费和投资,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却是以剥夺广大民众极为有限的财产为代价的,对广大劳动者来说是弊大于利;适度通胀理论也是推动市场物价(包括副食品价格)轮番上涨和社会贫富差别不断扩大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绝不能奉行适度通胀理论,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总之,解决老百姓的“一菜一肉”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大事,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副食品的充足供应和市场价格的稳定,让老百姓吃上价廉物美安全的肉鱼禽蛋和蔬菜。
附件
1980—2018历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
2018年 102.1 650.9
2017年 101.6 637.5
2016年 102.0(其中食品103.8)
2015年 101.4(其中食品102.3)
2014年 102.0(其中食品103.1)
2013年 102.6(其中食品104.7)
2012年 102.6(其中食品104.8)
2011年 105.4(其中食品111.8)
2010年 103.3(其中食品107.2)
2009年 99.3(其中食品100.7)
2008年 105.9(其中食品114.3)
2007年 104.8(其中食品112.3)
2006年 101.5(其中食品102.3)
2005年 101.8(其中食品102.9)
2004年 103.9
2003年 101.2
2002年 99.2
2001年 100.7
2000年 100.4
1999年 98.6
1998年 99.2
1997年 102.8
1996年 108.3
1995年 117.1
1994年 124.1
1993年 114.7
1992年 106.4
1991年 103.4
1990年 103.1
1989年 118.0
1988年 111.8
1987年 107.3
1986年 106.5
1985年 109.3
1984年 102.8
1983年 101.5
1982年 101.9
1981年 102.4
1980年 106.0
(2004-2018年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1980-2003年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