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龙门跳过是背叛——“丁卫东、黄兴国现象”评析

火烧 2016-11-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分析丁卫东与黄兴国从穷苦出身逆袭为官员,却因腐败问题被查处,结合鲤鱼跃龙门典故,反思其仕途发展与廉政建设问题。

  

龙门跳过是背叛

——“丁卫东、黄兴国现象”评析

马志远

丁卫东,原系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201510月因涉嫌受贿罪在山东省莱芜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今年9月,莱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丁卫东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没收非法所得170余万元。

黄兴国,原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20169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中央纪委调查,他所担任的党政职务同时被撤销。

丁卫东自然不能与黄兴国相比。丁被调查、撤职和刑拘前虽然是手握大权的“县太爷”,但相比于省部级的黄兴国,在职务级别上还是差了好几个档次,而且两人在仕途中也没有什么工作交集,似乎没有可比之处。丁、黄二人的相同之点,在于他们都是穷苦出身。据丁卫东自己在法庭上说,出生于1967年的他,“5岁就上坡拾草拉大耙,不满6岁就跟随父母逃荒要饭,10岁时靠捡拾破烂卖钱买书本上学读书。”好在丁卫东学习刻苦努力,19岁考入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饶县林业局,不久被调往县农委,从此入仕。此后,他的“官运”相当顺畅,31岁任乡长,33岁成为乡党委书记,35岁擢升副县长,而后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共东营区委副书记、区长。“正义网”刊发的消息说,丁卫东“鲤鱼跃龙门”般的成长经历,一度成为当地无数贫寒少年的“榜样”。

1954年出生的黄兴国,年幼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他七、八岁年纪就跟随其爷爷给生产队放牛,读书仅读到初中一年级就因家庭困难辍学,回村担任记工员、农田病虫测报员。由于做事踏实勤奋,被生产队推荐到公社粮站干临时工,后又有幸担任了公社团委书记,由此入仕,从共青团象山县委副书记、金星公社党委书记,一步步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直至成为主一个重要直辖市之政的封疆大吏。回想黄兴国当年走出村子、进入公社粮站,又成为公社团委书记,也算是鲤鱼一跃过龙门了。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笔者初见于早年初中语文课本上一篇简短的文言文:“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矣。”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的几十年间,人们便借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和夸赞通过高考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象笔者这般年纪的人,当年如果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通过高考,就意味着从此跳出了农门,获得了到城市里面分配工作、吃上商品粮的机会,甚至在将来可以谋得个一官半职,由此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之人。当年读书的时候,老师们在课堂上给我们励志、鞭策,所描绘的无非就是这样的目标,使用的无非就是“千钟粟”、“颜如玉”、“黄金屋”之类的语言。不仅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其他的学校、其他的老师也无不是这样;直到现在,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还是这样。

高考指挥棒下的教育是如此功利化,从恢复之日起就成为现代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龙门”一旦跳跃而过,即可成龙成风,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生活和遭人冷眼的社会地位,既然如此,“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忘记曾经的放牛娃经历和逃荒要饭的艰辛与苦难,背叛自己的出身,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丁卫东在法庭上做最后陈述的时候,声情并茂地读了自己事先写好的忏悔书:“随着个人的成长和职务的不断提升,自己开始骄傲自满,……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想必黄兴国将来在法庭上也会有类似的表白和表演。其实,丁卫东、黄兴国们当年读书的动机就是越过龙门,成龙成风,成为人上之人;一旦如愿以偿,随即走向腐败。如果不信,可以去民间寻访一下他们在基层公社、乡镇甚至县区里面任职时,是怎样对待那些无关系、无背景、无靠山的农民群众的。

这些年来在反腐败中被揪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中,象丁卫东、黄兴国这样贫苦出身者,应当是大多数,包括曾经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这样的大老虎,更包括基层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中的科级、股级小干部。为什么本来是贫苦出身,却在越过龙门之后背叛了自己的出身呢?是因为当初读书、入伍的动机,就是要做一个人上的人,要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而比科举制度并无多少进步的高考制度、干部制度,恰恰给了跃过龙门,“修成正果”、成龙成风的人们远高于其他社会成员平均待遇的待遇,甚至给他们以太多太多的特权,把他们培养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种培养特权阶层的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特权阶层,是整个社会腐化的土壤,是跃过龙门的鲤鱼们背叛自己出身的本阶级的土壤,也是李自成、刘宗敏们千百年来周期性再生的土壤。

回过头来细想,中国社会当然是要不断改革的,但是,最为需要改革的地方,不是发展生产力,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铲除特权阶层和这个阶层赖以滋生的土壤、制度和观念。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整风起,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历次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政治斗争,一直发展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都是这样的对整个社会进行除旧布新的历史性改造措施。没有这样的改造、改革和革命,任由特权观念泛滥、特权阶层滋生,便是鼓励跃过龙门后的鲤鱼们腐化和背叛。这样,生产力是发展不起来的,暂时取得的一点经济建设的成果必定成为催生丁卫东、黄兴国乃至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窃国大盗之辈的发酵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