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亭:歌颂伟大的统帅毛泽东 歌颂伟大的统帅毛泽东
歌颂伟大的统帅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系列文章之三
李华亭
毛泽东是世界上唯一不穿元帅服的大元帅,是个从不拿枪的军委主席,但他却是让国内的十大元帅以及上将、中将、少将们人人心悦诚服的大元帅,他却是让对手蒋介石甘拜下风的统帅,他却是让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不得不签画押的统帅,他却是让不可一世的新沙皇无可奈何的统帅。
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确立了他在红军中的统帅地位。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临时中央推行王明“左”倾路线致使失败不得不进行长征,红军血战湘江后,其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方兵力悬殊。蒋介石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对红军尾随追击,企图一举消灭红军。相反,毛泽东则紧紧把握调出守金沙江(长江)的滇军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不计一战一役胜败,利用红军机动灵活特点,因势利导,牵着国民党大部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造成敌人的被动,寻机歼敌,最终巧度金沙江成功跳出40万包围圈北上抗日。
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突遇川军助战,为避敌锋芒,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此时黔北(贵州)空虚,毛当机立断乘遵义空虚杀他个回马枪。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把国民党大部队甩开三天路程,打乱敌人部署,刚刚送走红军的黔军惊魂未定,没想到红军神兵天降再次兵临城下,蒋介石此时如梦方醒,黔军方寸大乱,5日内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占黔北重镇遵义,黔军守将一直逃到乌江边,慌乱中砍断浮桥,来不及过江士兵纷纷掉进河里,遵义战役一举仟灭黔军吴奇伟两个师八个团,俘敌三千,取得了湘江惨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使疲惫的红军得到补给,一扫湘江惨败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蒋介石被打疼了,又指挥大部队向遵义杀来。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毛命令红军虚张声势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大部队则隐蔽起来,待敌人大军向西再次追至川南之际,毛泽东立即决定,乘敌不备主力折兵向东,红军在国民党重兵集团的缝隙中,神不知鬼不觉中于1935年3月21日晚四度赤水,并31日南下突破乌江,成功把几十万追兵甩在北岸,兵峰直逼贵阳。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吓得魂飞魄散,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随时准备逃跑。一面严令云南军阀火速“救驾”。这一着,早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行军中毛泽东在雨中展开地图画了一条大大的弧线:“只要将守金沙江的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就在滇军部队昼夜兼程东调贵阳之际,红军却绕过贵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直插云南。云南军阀大惊失色,一面向蒋求救,一面将云南北部金沙江军队南下增援。这样,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线就空了。期待已久的渡江北上时机终于到了!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万分火急的指示抢度金沙江,红军一部进抵距昆明15公里处,沿途张贴标语虚张声势,造成了进逼昆明之势。使昆明守敌不敢应战,红军主力趁机掉头向北日夜兼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直驱金沙江,并于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的7天7夜,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大摇大摆地巧度金沙江北上,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敌人的追兵赶到南岸时,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可以说,四度赤水,毛泽东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导演了这一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赢得了党心、军心,从此朱德、周恩来等等一大批革命家聚集在毛主席周围。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确立了他在中国的统帅地位。此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四十四师(旅),非正规军二十九个师,共一百五十四万多人。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毛泽东通观全局,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把握关键,具有惊人的战略胆识。
在辽沈战役临近时,毛泽东同志要求东北野战军“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大歼灭战的决心”。“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动总攻,经过31小时激烈战斗,夺取该城。范汉杰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态势。
淮海战役我军60万人打蒋军80万人,因此争取战场上主动权成为成败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指出:“本战役的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毛泽东同志善于多谋善断,多次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指挥员磋商,从多种方案中,作出战略决策。当时任华野付参谋长张震评论道:“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博采众长,使这个方针得到补充和进一步完善。”这是淮海战役胜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平津战役,华北敌军分别驻在东起栾县、西迄张家口狭长地带上,摆成一字长蛇阵。毛泽东同志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指出:华北敌军 “都已成惊弓之鸟”,“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据此“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后各个歼灭”。打长蛇阵,先打两头。12月22至24日,我军在完成了对天津包围后,先后攻占新保安,解放张家口,基本消灭傅系主力,断了敌西逃后路。接着,我军于1949年1月15日一举攻克天津。傅作义守军没有退路,接受和平解决。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解决国民党军队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三大战役伟大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开辟继续前进的发展道路。三大战役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巨大威力,三大战役显示了毛泽东同志军事指挥的卓绝才能。
五十年代初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赢得了其在世界军事领域里的统帅地位。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国就悍然出兵朝鲜,公然对我国发出战争威胁和叫嚣,并对我国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和禁运,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大陆,配合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死在摇篮之中。美国共出兵51万3000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3,4,7四只庞大的航母舰队群。这样的现代化的庞大的军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谁敢与之交手?10月4日和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在讨论中,许多同志对出兵抗美援朝有顾虑,因为当时国内困难重重,长期战争的创伤尚未治愈,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大陆的土匪特务尚未肃清,我军落后的武器装备能否打赢世界上最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我国的经济力量能否支持持久战争?一旦失利,中国的处境将更加困难。会议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积极主张出兵,另一种意见是主张暂不出兵。最后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提出几十条、几百条甚至几千条顾虑,这些顾虑都是揣测可能发生的。“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在毛主席力主“打得一拳去,免得百拳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5日,作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样的决策,现在谁人敢作?
10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援,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集群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依靠着火器兵器时代最原始的冲锋枪,手雷与美国联军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战术水平,他审时度势,“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他正视敌人空中优势,避敌之强,“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在敌机炸扰下保持旺盛士气”;他及时调整作战样式,把阵地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他要求从整体利益出发,长期作战、轮番作战,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他指示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战略角度出发,团结朝鲜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对敌;他以其特有的政治家、战略家的敏感和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自始至终以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这场战争,促使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达成了局部战争的目的。
52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的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谁人能相信:美国就这样丢下113000名阵亡士兵,带着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画押以后,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美军克拉克将军说:“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美国陆军司令官。”“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无疑确立了中国跻身世界之林的历史地位,无疑奠定了毛泽东在世界军事领域的统帅地位。
六十年代末毛主席敢于反对苏修的“核讹诈”,赢得了其在全世界最高的统帅地位。前苏联在69年珍宝岛事件中吃了大亏,老羞成怒北极熊决定对我动用核武力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是继抗美援朝中国受到核威胁后的第二次最严重的核危机。当中国截获这一情报后,中央军委连夜开会,所有的军委领导同志都没有惧怕原子弹,没有向苏联求和的想法,而是纷纷提出我国储备的核浓缩铀绰绰有余,可以边生产边持续回击苏联!这时毛主席坐在旁边,仔细的倾听每个军委领导人的陈述。最后,毛主席不同意向苏联进行核武器报复,却提出不同的战略方案:禁止向苏联发射核弹,将中国的所有野战集团军集结于中苏边界,一旦苏联动用核武器,我军全部快速冲进苏联境内,多批次全方位的进攻苏联,随后,地方独立武装、武装民兵机动跟进,全部武装占领苏联领土,并全民移民苏联,在苏联安家过日子。毛主席认为如果苏联动用核武,中国肯定遭遇大面积核污染,这样中国的生存环境也就破坏了,日子就没法子过了,大搬家是必须的。毛主席还要求越境打击推进不要停下来,快速推进、全面与苏军直接开战,全面破坏苏军的军事设施与机场设施。中国后面的国民要源源不断的武装起来,直接冲进苏联。毛主席认为:既然你苏联要我无生存之地,那么我就将中国搬到你们苏联!反正不战也是死,战说不定还有机会求生,那么你苏联敢将核武用于自己国土吗? 毛主席分析说反正我们的军队是打游击战出身的,擓着篮子打天下的,走遍天下都不怕!你要我们中国活不好,我同样也要你苏联活不好,你用核武污染我们中国,那么我就与你们苏联合起来过日子。并说我毛泽东就不相信你苏军能阻挡住中国十多亿人!军委各领导同志都为毛主席这一大胆想法感到震惊与兴奋。大家都问,我们的原子弹如何办?毛主席说准备将它们全部投放到包围我们中国的美军基地。那里有美军23.7万人,免得美军等我们消灭完苏军,趁机在苏联战场投放核武再次消灭我们。所以,苏军一旦对中国动用核武,我们就对美军动用核武,即使美军用核武反击中国也无所谓,反正我们又做好再次搬家到美国的准备了。毛主席当即指示全国作好先期躲避原子弹同志想让中国同志们睡不好觉,现已凌晨2点了,你将中国中央军委的决定全文发给苏共中央,臭臭他们。然后毛主席要求周总理将如果苏军开战动用核武,中国决定对美军动用核武,防止美军趁虚而入的决定通知美国。由于当时与美国没有建交而又处于敌对关系的原因,所以将消息发给与中美关系都比较好的波兰,由他们传递给美国。苏联国防联席主席柯西金获得周总理电文,慌忙冲进勃列日涅夫的住处,喊毛泽东疯了!竟然用这种手段对付我们,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苏联元帅、将军们急忙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这时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也同时接到周总理的电文,基辛格急忙找尼克松说:中国毛泽东要向苏美全面开战!虽然中国的核武不那么精确,但核武大面积杀伤需要精确吗?此刻尼克松也惊呆了!无法回答基辛格急速询问,美国将军们也急忙开会,美国将军认为毛泽东用兵无常,朝鲜战场就是不打招呼突然爆发,如果美军西太平洋部队与军事装备及军事基地,遭遇中国核武饱和攻击与严重破坏,美军很难与中国对抗后期的核武打击,因为美军担心远程轰炸机极易遭遇苏军在北非、南非军事基地的拦截。另外,如果中国全面大转移,毛泽东很可能会向欧洲行动,不但苏军很难抵挡住中国全方位的军事攻击,整个欧洲也要受到冲击,甚至祸及美国本土。美将军认为:美国应尽快的坚决站在中国一边,帮助中国间接的抑制苏军的冲动,也有利于毛泽东冷静下来。尼克松同意这样做,基辛格立即召见苏联大使表明美国政府态度:坚决反对苏联核武打击中国,如果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美国毫不犹豫对苏联进行核报复!其实苏联在接到美国的警告之前就已经作出决定,决定不与中国开战并制定出与中国全面恢复友好谈判,柯西金已致电周总理要求紧急会面。而周总理拿着电文去毛主席住所,警卫员告诉总理毛主席正睡得十分甘甜。周总理后来立即回复柯西金电文只表明中国正在考虑,直到柯西金去越南访问时,再次要求见周总理一面,周总理同意在机场冷谈交谈半小时……。当时新华社想发一篇文章原原本本提及毛主席这套战法,结果此文被毛主席否决,毛主席说:苏联修正主义是极个别领导人错误,但苏联曾经援助过我们,那么多苏联专家与人民忍受自己国家贫困,支援中国教育、科技、工农业建设,我们不能忘记苏联人民,也不能让他们伤心,我们只针对苏联现领导人错误路线斗争。如此统帅之能,世上还可再有?
毛主席的统帅之能不是凭空生就的,是他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他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他主张“暴力革命”成为农运之王,他认定“枪杆子里头出政权”找到工农武装的出路,他首倡“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首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长征路上屡献妙计,结成“三人集团”,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逼蒋抗日,化敌为友,开创联合抗日局面,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独钟山地游击战争,运筹帷幄 决胜中华,身入虎穴谋和平,提出十大军事原则。设定东北胜局:关门打狗,亲授淮海妙计:“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创造天津、北平方式: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完美结合,粉碎“和谈”阴谋解放全中国,“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毅然出兵援朝,迫使美军认输,援助越南老挝,抗击美国侵略,从难从严练精兵,“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够啦,毛主席不愧是给我们人民带来和平、独立和尊严的的伟大统帅。
伟大的统帅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