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内因外因和主要次要矛盾 马克思哲学的内因外因和主要次要矛盾
马克思哲学的内因外因和主要次要矛盾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5〕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毛主席在矛盾论明确指出要抓主要矛盾,列宁指出要抓中心环节。并且指出主要矛盾是会随着客观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他们从来没有说什么要抓内因。内因无疑是变化的依据,但是无视客观条件客观环境,而且如果不首先研究客观条件客观环境,必然是无用功失败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干什么的?就是首先调查客观条件客观环境的。把内因偷换成主要矛盾,这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
无视客观环境,客观条件,片面的把内因鼓吹是主要矛盾,就如同只是搞鸡蛋,但是不用条件环境就能孵出小鸡、就能让小鸡快长的最弱智搞笑。
不能编造形而上的内因,也不能把解决问题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内因混为一谈。
关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重求是这样理解的: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般来讲,内因是事物的本质,但不能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哲学中的内因外因和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根本不是一个范畴。
并且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能够变化的。比如生产力是主要的,但是一旦到了革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则是主要矛盾方面。
种子尽管拥有内因,但是,决定它是生根发芽还是干燥风化或是腐烂,是环境也就是外在条件环境决定的,是环境决定种子的变化发展的方向。因此,没有种子则是如何获得种子是主要矛盾,具备了种子则是外在环境条件是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对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变化和内因外因的关系,从来没有把内因与主要矛盾划等号,从来就没有混为一谈或者僵化不变。
种子是主要的,但是具备了种子而需要种植的时刻,那么环境是主要矛盾了。好的种子具备了,那么主要矛盾就是环境,决定了这个种子是开花结果还是腐烂干枯。人具备了,那么决定人的性情的就是客观社会环境了。
以往存在片面理解内因的主要性,而忽视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无视有些时刻客观环境会成为决定因素。这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曲解马克思主义。
现在,社会主义蜕变失败的内因是社会主义理念还没有成熟完善,外因是美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存在。但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面临的阶级斗争的主要矛盾,却是美国西方资本主义为后台的世界资本主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