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张在元,你最好扪心自问

火烧 2009-1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张在元事件展开,探讨社会道德标准不一,对比农民工群体,质疑舆论对个体与群体的不公对待,强调市场经济下个体牺牲的普遍性与社会公正缺失。

唉,先来一声无奈的叹气再发感言。叹气的是如今我们社会道德线的偏颇和有失公允客观性,我们社会大众心地衡量尺度上的差异与评判标准上的不对称性。究竟是社会缺德还是社会大众在缺德,我们只要把时下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张在元这一个案,与我们社会大众低头随处可拾的那些个,千万上亿的农民工打工仔,他们在与张在元目前有着相同遭遇这一广泛的社会群体放置在一个显微镜下来观察,就不难得出是谁更加缺德和无德。

   

张在元与农民工打工仔就市场经济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无存在差异?答案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张在元身披一件人才引进的外衣与毛遂自荐的农民工打工仔在契约格式上的不同,前者是契约有效期下的合约,后者是契约下无条件执行而已,都是合同格式,只不过前者叫——聘书,后者是——画押,也就这点高低之分,两者就其性质来说都是通过输出生产资料来达到生存目的的。

   

就张在元个案来看,就案例来说不过是个位数,个位数与数量级别是千万数量级上亿数量级来相较而言,我们社会舆情在口诛笔伐和众矢之的上就足以让社会大众看的跌破眼镜——不可理喻的社会形态开始横陈在我们社会大众面前了。

   

我们更加注意到的是,就与张在元此类有着极为相近的社会矛盾问题上,我们社会大众和媒体舆论的价值观在衡量良莠不齐舍去尺度上,是明显存在极大的厚此薄彼。

   

先不论张在元是不是一个好材料,就张在元自身的价值如今看来,他自身所获取到的能量要比材料燃烧所付出的热量来的要多得多。

   

如果我们对张在元其自身,来进行一下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框架下的数理量化上的归纳,显而易见就他个人的发热值而言充其量也就是一般人的一千倍,这也就是说,他个人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贡献,在面对于一个有着千万上亿数量级群体面前,他的能量和燃烧值是完全可以省略和忽略不计的,因为他的作用既没影响性又没代表性,因为——他也是市场经济的牺牲品。

   

既然,一个对于社会不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个体,所遭遇到窘境与千万上亿群体基本或完全相同,我们社会的舆情与良心发现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天壤之别?同样是一种游戏规则下的牺牲品,为什么张在元会得到舆论的厚葬?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缺德?

   

当知识分子的良心泯灭之时,也就是失道寡助之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