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

火烧 2015-07-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运用马克思经济理论解析现实金融问题,探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与矛盾,分析剩余价值转化及资本虚拟化现象,揭示经济危机周期性规律。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
                      作者:王国胜
      金融问题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复杂、最具神秘色彩的问题。面对现实金融问题经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要正确认识形形色色的现实金融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经济理论。
      马克思经济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经济有共性。因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许多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例如,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抽象劳动;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纸币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货币资本是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经济理论是经过实际和时间检验的理论。马克思经济理论一直受到各种非议,但事实不断证明它的正确性。例如,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必然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理论;关于经济危机不断变化并且日益深化蔓延的理论;等等,一再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所证实。每当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总会有人大声疾呼回到马克思。
马克思经济理论是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理论。例如,马克思经济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是剩余劳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为什么和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息、地租等不同形式;然后又进一步对以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发展为前提的资本虚拟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里可以看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丰富详实,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当然,马克思去世之后资本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不可能对这些新发展、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但是,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新问题是在资本主义固有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对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研究仍然应当从马克思经济理论出发。当然,要回答的是新的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与马克思生前设想的由一个社会中心统一配置资源不同。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客观条件所决定,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当然也不可能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共性,也应当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分析比较集中地体现市场经济性质和特点的金融问题。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金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中,劳动一方面生产使用价值,一方面创造价值。超出劳动者自身再生产必需的劳动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形成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根据这个理论,货币、资本、土地以及其他各种资产自身都不产生剩余价值,即不会产出利润、利息、地租等价值形式的社会财富,它们只是能够分得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的真实来源是剩余劳动。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切以价值形式存在的社会财富也都不可能是货币、资本、土地及其他各种资产的产物,它们也只是能够分得这种财富。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金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贵金属货币有其内在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纸币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坚持这个理论,既要看到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看到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在商品流通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货币,市场经济不可能正常运行;又要看到货币作用的有限性,看到不仅货币自身不能“生钱”,而且货币流通状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决定经济发展。即便是纸币流通,也不能改变货币的作用。一切过度增加流通中纸币数量的金融活动既不可能增加社会财富,也不可能改变经济发展的基础,只会造成纸币贬值、通货膨胀。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金融问题,必须以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为指导。
按照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虚拟资本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对货币资本的需要,在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方面货币资本已经投入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又会由此产生一些法律证书,作为取得一定收入的权力证明,如股票、债券等等。这种法律证书有价格并且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流通,但它们只是现实资本的纸质副本,因此是虚拟的。虚拟资本像“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为实体经济筹集巨额货币资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会成为投机炒作的工具,甚至可能占用大量货币资本,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了多渠道筹集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资本,也必然出现虚拟资本。必须以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为指导,全面认识、正确运用虚拟资本,既要发挥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因为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基础。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金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而物质资料再生产中最重要的比例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比例失衡,即生产不断扩大与广大劳动者有购买力的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直接原因。任何金融活动只可能延缓这个矛盾,但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坚持这个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不能指望通过金融活动来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而且必须防止金融领域的投机活动扩大贫富差距,增加比例失衡。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可以科学地认识金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仍然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资本也仍然是社会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虽然劳动报酬不再是劳动力的价值,利润也不等同于剩余价值,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着不同的含义,但货币资本在推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多少区别。因此,以融通筹集货币资本为职能的各种金融活动也必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夸大金融的这种作用,不能认为金融可以承担起改变基本经济发展格局的任务,甚至认为金融自身具有创造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神奇力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它不可能有这样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作用。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来,金融活动的融通筹集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但是,由于金融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我膨胀的能力;由于金融资产过度增长自身会占用大量的货币资本;由于金融资产自身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虚拟性使之容易成为市场炒作的工具,甚至是违法违规谋取暴利的工具;这些都可能使金融活动背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对此,必须高度警惕。要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发展金融市场。在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交易规则、市场准入、市场建设和市场管理等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都要抑制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自我膨胀和市场炒作。要坚决打击金融市场中违法违规的投机活动,防止其扭曲市场、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和社会稳定。
用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可以正确地确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金融创新的方向。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就会极大地推动金融创新。对此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金融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既然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货币、资本不创造价值,只是为价值创造提供条件;既然实体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基础,一切金融资产、虚拟资本存在的价值和积极意义只是为了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既然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利用金融资产、虚拟资本进行市场投机炒作会加大贫富差距;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金融创新,就应当是有利于劳动创造价值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够较好地抑制投机炒作的金融创新。只有这样的与互联网的发展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更好地为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服务。这应当是金融创新的努力方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