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哪有什么“改变世界”的雄心,窥私欲造就了社交巨头

火烧 2019-09-24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Facebook诞生记》揭示扎克伯格如何因窥私欲创立社交巨头,早期通过盗取学生数据打分引发争议,反映其缺乏道德与隐私意识,同时展现哈佛校方宽松态度对创业的影响。

  《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是本再版书,九年前的书名叫做《Facebook: 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这本书曾被改编为众人皆知的影片《社交网络》。

  迄今为止,这本书仍然是有关Facebook诞生发展最为好看的企业传记作品。书作者本·麦兹里奇擅长写作能够生动展现故事场景,并显露人物内心与性格特质的作品,却并不是个财经作家。但正是因为如此,本·麦兹里奇摆脱了财经作家的陈规和套路,没有先入为主的用一堆诸如“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肉麻话语来讴歌企业家、创业家(传记人物),没有时时刻刻都不放过用企业家、创业家的行动细节来比对管理学教条(很多财经作家会借此兜售类似的管理学教条)。

  是的,扎克伯格在创业前以及创业过程中,根本不懂社会学家分析出的“弱联系”社交是社交网络兴起的真谛。他也不懂得管理,甚至连怎样筹钱都不会,只是提取创业伙伴爱德华多·萨瓦林的个人账户里的钱,后来碰到个更有钱的投资人肖恩·帕克,他就马上跟萨瓦林说拜拜。

  所以,《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展现了Facebook更为真实的创业经历。马克·扎克伯格并不是其他许多商业传记作品中宣称的那样,他的创业只是个偶然,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必然原因的话,其实就是因为他本人跟创业伙伴爱德华多·萨瓦林在社交上都有些障碍,所以在哈佛大学那样一个热衷把妹、派对、胡吃海喝的环境中,就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扎克伯格和萨瓦林合作创立一个软件,就是偷偷的将哈佛大学数据库里的学生档案信息调出来,抽取出女生的照片、姓名等信息,供哈佛的一众“狼友”打分。这一实验大受欢迎,扎克伯格当时还曾担心会受到校方的严厉处置,因为他的行为严格意义上讲跟到学校数据库里盗取试题是没有分别的。

  多年后,Facebook会卷入一连串的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的事件,这当然毫不奇怪,这家企业还真的跟谷歌不同,前者从一创业开始,就没有界限意识、(用户)权利意识以及最最基本的道德观念。

  扎克伯格很幸运,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哈佛的校长是劳伦斯·萨默斯。萨默斯是个学术神童,28岁就成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之后陆续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和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克林顿的总统任期结束后,萨默斯回到哈佛担任校长。萨默斯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积极推动美国金融等多个领域解除、解绑政府监管,这反映出的价值理念显然会使他倾向于宽待扎克伯格的冒险,再加上萨默斯本人就是个神童,很可能使之对天才小子扎克伯格也有惺惺相惜之意。所以,扎克伯格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处分,而且之前向校方投诉扎克伯格盗取自己创业创意的文克莱沃斯兄弟,好不容易等到萨默斯的接见后,甚至被校长大人训了一通。

  可以设想,如果当时出任哈佛校长的人,是个女性,或者有某些道德洁癖、讲求程序正确的男性,扎克伯格当初的胡闹,所获得的处置恐怕就将大相径庭了。

  在“意外”获得校方宽待甚至是鼓励后,扎克伯格的Facebook很快上线(当时还叫做TheFacebook),然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火遍了美国高校。扎克伯格和萨瓦林终于赢得了哈佛校园里那些“情圣”的待遇:漂亮的女生扎堆的对他俩投怀送抱,在图书馆的图书挡板后边,在洗手间里,在酒吧的阴暗角落中,一次次的完成征服与被征服。

  《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非常清楚的展现了Facebook的成功奥秘:

  扎克伯格就像是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幸运男主一样,无意间捡到了“绝世神功”的“秘笈”,那就是社交网络不仅要为“弱联系”的搭建提供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尤其是女生自恋、自我呈现的愿望,然后满足人们尤其是男生窥视异性的阴暗欲望,鼓励艳遇和放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