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列宁主义的理论缺陷

火烧 2011-05-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列宁主义理论缺陷,指出其在无产阶级民主、苏维埃政权与党内集权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模糊处理,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列宁不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不仅是一个理论的创始者,而且是最终组织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实践的建筑师。所以他的理论同实践之间的关系和他的理论主题本身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看来,他的一生和他的工作所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和无产阶级民主(党内的和国家的)以及资产阶级民主(西方的和东方的)有关。

  (1)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关于高度集中的新雅各宾式党的最初理论,显然是以专制俄国的秘密条件和立宪制德国的合法条件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然后,对1905-1906年革命期间所发生的群众暴动的理论多少做了一些整理,但列宁从来没有正式修正或修改过。1917年,苏维埃在俄国再度兴起,使列宁相信工人委员会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革命形式,那是和欧洲资本主义政权的全体一致的形式相反的。他在《国家与革命》中对苏维埃的著名解释,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第一次获得真正的发展。然而,列宁在那时,或在其后,都没有把他关于党的学说和他关于在俄国等地的苏维埃的论述联系或结合起来。他关于前者的著作并没有提及后者,而他有关后者的文章对前者也缄口不提。结果,就造成在国内战争爆发以后,从《国家与革命》的强烈的苏维埃民主主义,一下子倒转为俄国政府实际上的激烈的一党独裁主义。列宁在内战之后的演讲中记载了苏维埃的衰落,但他并没有经常为此操心,或感到真正的后悔。列宁关于在苏联恢复无产阶级民主以反对沙文主义的官僚机构侵蚀的最后药方,只是提议在党内,而不是在阶级内或国内,进行有限的内部变革:在他的政治遗嘱中并未见提起苏维埃。这里涉及的理论上的失败,也许可以和内战期间及其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们在对反对派施加政治镇压并为之辩解时所犯的实际错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对此加以实事求是的研究后,也许会证明这种镇压常常是没有必要的,并且是倒退的行为。

  (2)在《怎么办?》一文中列宁提出了西欧和东欧之间有着基本的历史区别,他的事业就是这样开始的。在其后他又多次(特别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到这点。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它严肃地当作马克思主义政治思考的对象。引人注目的是,也许是他的最伟大的著作《国家与革命》在讨论资产阶级时,完全是泛泛而谈的--从他论述的方式来说,可以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事实上,刚刚被二月革命所消灭的俄国政府,在范畴上有别于德国、法国、英国或美国政府,而列宁引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录所涉及的却是这几个国家。由于未能把封建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明确地区别开,列宁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间不自觉地留下了经常地混乱,使他们无法在西方发展一种有说服力的革命战略。这只有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代议制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直接和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以及与沙皇专制迥然不同的、既有许可又有强制的机制特殊结合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做到。这种理论上闭塞的实际后果是,列宁所创立和指导的第三国际无法在二十年代的现代帝国主义的最大中心--英国和美国这个盎格鲁-萨克逊世界--中广泛扎根。在这些社会中需要另一种政党和另一种战略,但这尚未创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这部经济著作,在1916年写成的时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展,然而它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是叙述情况的性质,到了战后这部著作似乎使人感到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一蹶不振了,这一点在共产国际的许多文件中成了官方公式。于是,一种隐蔽的经济崩溃主义又一次发挥作用,使得社会主义的战士不再费力去发展一种有关国家结构的政治理论,来同西方进行论争。

(风之谷书院,有信仰、有好书、有朋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