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华文明与国际战略论坛节日与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通讯:
中华文明与国际战略论坛第一期,节日与文化论坛9月14日在北京东城区沙子口举行,有来自各界的二十余人与会。独立学者秋石客发表主题演讲,题目是《对当代中国节日的看法》。论坛发起人悟实先生接着谈论了节日与文化的关系,题目是《节日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节点》。
秋石客认为,当前中国节日的设立不合理,太西方化,脱离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教师节设置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次日,有明显的反动性,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污蔑和侮辱,因此要求改变。
悟实先生指出,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属于国家和民族文化特征外在的显要部分。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有特定的内容特色,在民族文化中有强烈的惯性,民众会自觉按照它的内容要求渡过。纪念日一般是国家设置的近现代节日,对国家民族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事件进行纪念。合理设置纪念日是现代民族国家定格自己文化特征的必要方式,是构建民族文化骨架极其重要的方面。现代社会,成熟国家都会及时设立自己的纪念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至今未能构建好自己民族文化的骨架,未能合理设置体现自己民族发展历史特征的纪念日,这影响了中国国家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彰显,让民众难以正确认识自己,影响着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有效交往。因此,需要梳理民族文化历史,合理设置国家民族的纪念日。
悟实先生还提出了一些自己认为需要设立的纪念日,如纪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民族始祖节(轩辕节),纪念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儒学节(孔圣节),纪念中华民族智慧代表诸葛亮的智慧节(诸葛节),纪念毛泽东的红太阳节(毛泽东节),以及抗美援朝反侵略节等。此外,他还提出要以"狗与华人不得入内"辱华事件为标志设立"华羞节"(中国人权节),以《瑷珲条约》,《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为标志设立"大劫难节",以南京大屠杀为标志设立"大灾难节"等。
论坛主任张勤德,中国老年报创始人秋枫,某公司董事长于书琴,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副秘书长秦秀忠,河南一红色网友陈红兵等人也都发表了相关看法。
中华文明与国际战略论坛8月10日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