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关于互联网社会主义的实践
凯文凯利关于互联网社会主义的实践
——用《资本论》解决中国的内忧外患(24)
凯文凯利的互联网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人造物和天生物结合在一起,按照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自然地永恒地发展到人类的灭亡。这就是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这个“活系统”是怎样形成的?“活系统”是怎样发展的?人类在“活系统”是怎样参与的?弄清这些问题,也就弄清了“活系统”的运动过程,弄清了这个运动过程,也就弄清了互联网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
第一,“活系统”是怎样形成的?
“活系统”的人造物的核心是科技。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通过追踪这些长期趋势,我们可以对“科技想要什么”有所理解。
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 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凯利令人吃惊地宣称,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科技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科技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科技是人类生命的衍生物,以及它如何按照内在需求和本能发展。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20世纪无疑是科技大发展的世纪。电报、电话、电视、电脑的快速普及,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的飞速发展,抗生素、基因药物、化学合成制剂的大量发明,高速公路、铁路、大型客机的广泛使用,还有数不清的科技产品、科学发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渗透到各个角落。科技已经包围、席卷了人的工作与生活。
对科技产品的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嵌入到人的认知和行为间无法剥离的“技术元素”,仿佛与人拥有同样的心跳和呼吸,它想要冲破重力、混乱、混沌的束缚,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它表现出的组织活性、亲和力,需要人仔细倾听、细心捕捉,并与之共舞。比如复杂性,技术元素的复杂性在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各种技术血液中被添加了信息层,经过重组用于更复杂的产品”。 比如多样性,多样性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另一种说法,但“多样性提高是健康的征兆”。 总之,科技想要拥抱生命,它想要进化、想要秩序、想要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的未来。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主导地位并非因为它诞生于人类意识,给予它这种地位的是一个同样可作为其本源的自组织,并且这个自组织还孕育出星系、行星、生命和思维。它是始于大爆炸的巨大非对称轨迹的一部分,随时间的推移而扩展为最抽象的非物质形态。”
“我希望本书能够阐明:自我创造的单线将宇宙、生物和科技串接成一个创造物。与其说生命是物质和能量产生的奇迹,不如说是必然产物。与其说技术元素是生命的对立面,不如说是它的延伸。”“我们正逐渐用无形的设计、灵活性、创新和智能化取代刚性的沉重的原子。从非常现实的意义上说,我们向以服务和理念为基础的经济迈进,是延续某种从宇宙大爆炸就开始的趋势。”
“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
由此可见,把人类几十万年积累起来的成功和失败的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把五千年来的各种书籍、文化,作为信息全部地包含在互联网的云端中,这就形成了“活系统”。
第二,“活系统”是怎样发展的?
1,“活系统”的对象都要知化。知化决定人与机器的关系。 对对象认知能力就是知化。世界的知化是一桩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类似的转变将会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中。我们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与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专注的、能衡量的、专门化的。它还能够用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个联系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样的思维是创新和财富的来源。仅仅聪明是不够的。商业动机会让与工业力量相关的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它们廉价而聪明,会被植入到所有我们制造的东西里。当我们开始发明新的智能种类和新的思维方式时,将获得更大的回报。
我根据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为四大类,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将怎样取代人类:①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②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③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④(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2,所有的信息都是流动的。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为了将信息从互联网的某个角落传输到另一边,通信协议让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复制。
在工业时代里,公司通过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生产力来最大化地节省自己的时间。这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现在,组织还要节省它们的顾客与公民的时间。它们需要尽其所能来进行实时互动。实时就是人类的时间。
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重要的不是复制品的数量,而是可以通过其他媒体链接、处理、注释、标记、突出、翻译、强化一份复制品的方式的数量。同时,流动性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
从停滞到流动,从一成不变到奔流不息,期间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稳定性。这是一场对广阔边界的开垦,许多建立在可变性基础上的额外选项都会成为可能。
3,所有的的信息都是屏读。文字已经从纸浆里转移到了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和平板电脑的像素当中。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屏幕之民。屏幕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充满其中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素材、剪辑资料和未成熟的理念。这是一条由微博、摘要、随手拍照片、简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构成的河流。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被人批注、标注、标记、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才是这种书籍长久以来真正想要的。数字化能让这些书籍实现“夙愿”,而且做到的还能比“夙愿”更多。万能图书馆的梦想早已有之,简单来说,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作品,无论语言,都应当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开放。
4,所有的信息都能追踪
在过去几年里,廉价的微型数字传感器能轻易记录各类不同的参数,以至于几乎人人都能测量上千种和自身有关的数据。这些涉及自身的实验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对医疗、健康和人类行为的看法。更微缩的芯片、更强劲的电池以及云端连接激励了一些自我追踪者尝试时间跨度很长的追踪,尤其在健康方面。
物联网的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这也是它所处的云端的本质属性。在未来5年中,我们预计云端中加入的340亿联网设备将会用来传输数据。云端的作用则是保存数据。任何接触云端的东西都能被追踪,也一定会被追踪。所有先前无法测量的东西都被量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追踪。
无处不在的监督是必然的。互相监督的社会中会出现一种权利意识,即每个人都有权获取关于自己的数据,并从中受益。但是每种权利都伴随着义务,因此每个人都有义务尊重信息的完整,负责任地分享信息并接受他人监督。
5,互联网社会主义已经开始
全世界40亿部手机和20亿台计算机连接到一个遍布全球的紧密“大脑皮层”中,其中还有数十亿周边芯片,以及从照相机、汽车直到卫星的附属设备。
我们生活的新平台。它是国际性的,并且永不停止工作。以如今的技术普及速度看来, 我预计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将使用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处在平台之中,或者说,人人都是这个平台
这个不完美的互联网实时覆盖510亿公顷的地面,触及150亿的机器,占据40亿人类的心智,消耗地球上5%的电能,以非人类的速度运行,在白天的一半时间里追踪我们,这个组织的规模已经大幅超越了我们目前建造的最大的系统,即各类城市。
未来30年,“活系统”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第三,人类在“活系统”中是怎样参与的
1,用使用权代替所有权。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①减物质化;②按需使用的即时性;③去中心化;④平台协同;⑤云端。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从中心化的组织向更为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的后果是,每一个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必须更快地流动起来,以保证整体在一起移动。云端崛起的下一步就是将不同的云端结合成一个“互联云”。如同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互联云则是云端的云端。
2,所有信息都能共享。当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将每个个体无时无刻地连接起来时,一种社会主义的改良技术版正在悄然兴起。所有这些发展都预示着我们在稳步迈向一种网络世界所特有的、数字化的“社会主义”。 它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运行在没有边界的互联网上,催生了贯穿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无形服务。它旨在提升个人的自主性,反对中央集权。它是去中心化的极致表现。一些未来学家已经将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在经济层面的体现命名为 共享经济。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则达到集体主义。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的协同。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共享。
3,所有信息都要互动,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现场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卖点。让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它的互动效果。现场感会将用户带入虚拟世界,但是虚拟现实设备的互动效果才是维持用户体验的要素。各个层面上的互动效果将会扩散影响到这个技术构造的虚拟世界的其他方面。现在的手机几乎可以完美地实现语音识别(包括实时翻译),所以语音将是我们与设备互动的主要方式。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推进:①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②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③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
互动的程度在提升,并且将继续提升。想要互动,就需要掌握技能、学会配合、多加体验,并加强学习。我们需要把自己嵌入到技术中,并培养自身能力。
4,坑害人的信息都要过滤。我们通过媒介来过滤信息;我们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我们通过品牌过滤;我们通过政府过滤;我们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我们通过我们的朋友过滤;我们通过自身来过滤。就如何过滤和该过滤什么而言,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要比单纯地“我们过滤和我们被过滤”要广阔得多。这些强大的计算技术可以并且也将运用到万物联网的各个领域。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5,每个人在互联网中都能提问
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创造某种全球意识,只需要让每个人都能随时与他人以及其他事物相联通,并能共同创造新事物。有了人类共享的互联互通,现在看来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将变得可能。
当出现一个疑惑或一种直觉,我不会在内心漫无目的地反复咀嚼,让自己的无知不断滋养它。我会开始做事,会迅速行动。我开始寻找、搜索、提问、质疑、突然行动、记笔记、做标记,尝试把一切变为自己的东西。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以上就是凯文凯利对互联网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描述。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失控》中凯文凯利完全站在科学的角度建立社会主义理论,在这里抛弃了互联网作为赚钱的工具的观点。但是在《必然》中却大量的论证互联网赚钱的过程。这和他的互联网社会主义理论相矛盾,这是不应该的!
劳动者2016年11月9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