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火烧 2016-04-12 00:00:00 思潮碰撞 1045
文章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与帝国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分析劳动与生产资料分离、剩余价值生产等核心特点,揭示资本主义如何通过发展生产力减少工人工资,体现资本积累与社会分化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帝国主义经济的探讨(13)

  “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再从商品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简单说,资本就是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用钱赚钱的活动。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只有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才是资本!进入资本主义以后,货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有价值的金银货币,一种是没有价值的纸币,因此,用货币赚钱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市场经济中把金银货币作为资本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这就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简称资本主义经济。另一种是,在市场经济中把纸币作为资本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这就是帝国主义的生产方式,简称帝国主义经济。因为金银货币具有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因为纸币没有价值,所以在帝国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消失了,纸币规律发生作用。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经济的本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够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经济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第一,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生产是产品生产,交换是多余产品的简单商品交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价值的增值。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不是为了价值。金银货币是转瞬即逝的交换手段,不是物质财富的代表!东方的长达5000年的亚细亚所有制即古代共产主义是这样,西欧的封建社会也是这样。十三世纪在西欧的封建社会中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劳动者主要是农民丧失了土地以及生产工具变成了无产者。劳动的客观条件即生产资料变成了商品。当时的商人和高利贷者用积累的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并雇佣了无产者,开始了商品生产,通过市场售卖商品获得了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利润。商人和高利贷者就变成了资本家,无产者就变成了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从此就在人类的历史上诞生了。资本主义诞生以后,就把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从一个地方发展到全国,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全世界。所以,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人类的两极分化,少数人越来越富,大多数人越来越穷!

  第二,资本主义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工资。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雇佣工人生产,资本家获得的是利润,马克思叫做剩余价值。工人获得是工资。工资加利润就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唯一价值,剩余价值则是无偿创造的价值,价值就是劳动的结晶。工资越多利润就越少,利润越多工资就越少。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利用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或者利用减少工人工资相对增加资本家的利润,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为,工资是工人用来购买生活资料的,工资的价值等于所购买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或者价格降低了,工资的价值也就减少了。所以,资本家就用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减少工人的工资!资本主义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办法就是发展劳动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力的办法就是使用科学技术,使用机器劳动。所以,资本主义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就是减少工人的工资。

  商品中的价值量就是劳动时间的量。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就是价值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越高,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就越少,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少!但是资本家的利润最大化是生产的唯一的目的。试问,资本家在不违背价值规律的条件下是怎样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呢?原来,是用减少劳动力的价值,使得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获得的。“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力的价值也是这样,因为它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相反,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它随着生产力提高而提高,随着生产力降低而降低。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十二小时社会平均工作日总是生产6先令的价值产品,而不管这个价值额如何分割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和剩余价值。但是,如果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劳动力的日价值,从5先令下降到3先令,那末剩余价值就从1先令增加到3先令。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从前需要10个劳动小时,现在只要6个劳动小时就够了。有4个劳动小时空了出来,可以并入剩余劳动的范围。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由此可见,劳动生产力越高,相对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主义就是在不违背价值规律的情况下利用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规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这样做,不减少工人的工资是不可能的!

  第三,资本主义只有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利润

  资本家要把金银货币投入到市场中去获得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利润)的过程是:预付一定量的金银货币做为货币资本,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把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通过生产把生产资料加工成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也就把生产资本转化成商品资本。最后把商品资本在市场上售卖以后,就又把商品资本转化成货币资本。这就是资本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资本家的价值(或者资本)首先存在于货币资本中,接着转化到生产资本中。这时资本价值并没有增加,通过生产,资本价值增加了工资价值和利润价值。因此,资本价值在商品资本中不仅包含原预付的资本价值,也包含利润价值(剩余价值)。只有把商品资本出售后才能获得利润价值!在这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就是实体资本或者现实资本,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利润价值和实现利润价值,离开实体资本或者现实资本是不可能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商品资本就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转化成商品经营资本也就是商业资本。同时货币资本也就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转化成货币经营资本。随着这种转化,金银货币就从交换手段转化成支付手段。随着支付手段的形成,就产生了商业信用!从此,商业信用就成了发展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杠杆!或者说就成了资本主义发展实体经济的杠杆!商业信用不仅缩短了生产资本的生产时间,为生产资本的扩大提供了保证。而且为商品资本的流通缩短了流通的时间,为商品资本转化成货币资本提供了保证。当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货币资本就集中到银行并为股份制生产流通代替私人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条件。银行信用也就代替了商业信用,从而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创造了条件。

  顺便说说,资本主义经济是英国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形式,美国的资本主义是英国资本主义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的经济形式,美国独立以后,银行信用已经在美国的经济中开始发生作用,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发展到帝国主义经济!从那时开始全世界的经济就开始了帝国主义经济的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从来没有在中国实现过!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毛泽东时代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的程度,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世界帝国主义经济的的组成部分!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是说,改革开放的经济是和西方帝国主义经济一样的帝国主义经济!

  劳动者2016年4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