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10月革命的求索

火烧 2011-10-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10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合作的重要性,结合中国革命历程,分析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指出当前无产阶级力量的现实意义。

    现在,纪念10月革命好像是不合时宜的了。  

“10月革命一声炮响,推翻了沙皇”。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阿弗罗尔号巡洋舰炮打冬宫时,沙皇已经被推翻8个月了。此时,冬宫里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克伦斯基总理。原来,沙皇的被推翻是由于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905至1907年,1905年发生了沙皇屠杀工人的彼得堡事件,工人死1000人。但当年沙皇发布了10月宣言,这宣言是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议会、结社、言论自由等内容。得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但是,在1907年,沙皇又背弃了10月宣言,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随之失败。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917年,又称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 但是,成立了两个政权。 一个是苏维埃、一个是临时政府。 其间产生了两个政权对立,发生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七月示威。七月示威时发出了“一切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随即,就发生了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一个只有8个月的资产阶级政权。  

以上历史,昭显如下求解:  

其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目标一致时将所向无敌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利益的双方。在历史上,他们在实现自己诉求时,往往是利益方向一致的共同奋斗。而当此时,他们是所向无敌的。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反封建革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完成的。沙皇是俄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推翻的。   

这一点,中国与其十分相似,事实上,中国最后推翻封建主义的政治、军事势力,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完成的。北伐战争就记载了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功绩。   

对于辛亥革命的最初定义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最新的定义是全民族民主革命。但这种定义太温吞,其实就是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革命。     

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产阶级的革命必须得到无产阶级的支持。就如孙中山所说:“必须唤起工农民众,联合其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明智之见解,不是权益之计。孙中山是明白人,他懂得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支持,资产阶级将没有前途。孙中山的伟大和远见,不仅在于辛亥革命,更还在于他的三大政策。可惜历史和当今的人们都搞不太懂。孙中山明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革命这个道理,所以他流芳千古。老蒋不明白而且实在不明白,所以他遗臭万年。  

苏东当年就是如此,无论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耐烦了、懈怠了。所以,就有机可乘了。当今中国的无产阶级在那里,当今中国的无产阶级就是农民工。不要小瞧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汪峰等等。他们的力量不可小看。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应该解决他们的“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等等…….  

   

其二、无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专政  

对于十月革命前,一个是苏维埃、一个是临时政府的两个对立政权的状态。列宁著名论断:不仅要承认阶级斗争,还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的论点就在于,新民主义革命的归宿,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奋斗的结果,或无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专政,两者必取其一。所以,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但是,中国不同俄国,北伐战争后,4.12蒋介石建立了大资产阶级政权。  

两者可谓是异曲同工。都是把原来的盟友给蹬倒了。   

那么,这种“或无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专政”的现象,今后还会出现吗?是否是两个阶级共同专政。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国旗上不就是五颗星吗?在现实中也是极大可能存活一段时间的。 因为,杂交最有优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目标一致时,所向无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