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学校教育不容偏差

火烧 2011-09-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分析中国教育15年一周期的文化现象,探讨不同时期教育目标与社会影响,强调教师思想引导的重要性,呼吁教育部门加强监管与责任落实。

在中国,最重要的政府官员应该是教育部长。其不仅是知识分子领袖,而且就是未来15年后的引领象征。回顾中国文化有一个15年周期现象,而学校教育就是这种文化周期的主导。以下举例说明。

1950年至1965年期间,时间跨度15年。这一时期的学校里教育主题很明确且权威。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共产主义的理想普及了整整一代人,深深扎根于这些孩子的头脑。其结果是在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坚信共产主义的一代人,为了共产主义而疾恶如仇,打砸抢、造反有理。难以收拾。

对这一代人的形象做个定义——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50后、60后。

有了这次教训,教育部不敢提共产主义了。在以后的1976年至1990年期间,时间跨度也约是15年。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主题就祭起了5.4运动精神,重提德先生、赛先生。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崇尚科学、民主的一代新人。但其结果是崇尚科学、民主的一代人,为了实现科学、民主,不认祖宗,不受领导,更是难以收拾。

对这一代人的形象做个定义——追求科学、民主的70后。

有了这次教训,教育部不敢提德先生、赛先生了。但也不知道该提倡什么了。于是就教育产业化吧。什么叫产业化?就是产业赚钱呀。从1990年至2009年前,时间跨度也约是15年。从教育部到学校,就是一个大的赚钱机器,我曾在一所大学授课,系主任告诉我,现在教师就是服务员,学生就是顾客。这样的教育,就培养了一代拜金女、拜金男。

对这一代人的形象做个定义——追求物质金钱的80后、90后。

2009年后,教育部有了拜金女、拜金男的教训,觉得又有些不对了。就又祭起了孔孟之道。国学、三字经、论语来了。 5.4运动精神现在大受怀疑了。当然,孔孟之道是中国两千年的社会的稳定剂,于社会稳定无疑有益。

对未对这一代人的形象做个定义——追求孔孟的2000后。

归纳起来,中国教育是15年一盘菜,年轻人可塑性太强,教什么、就学什么、就追求什么、就干什么。

话说到这里,发现一个规律:无论任何文化,在中国的有效期大约就是15年,届时到达极限,就要出点乱子。然后就有新的文化取代之,周而复始。

最后,本文要着重指出的是,在课本教育之外,教师的思想意识教育更为重要。在以往的时代,都有一些教师向学生灌输一些负面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在现今,又有一些教师出言不负责任,散布一些个人的负面思想观念。

对于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教育部门要负责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应当有岗位责任制。就像一个桥梁工程一样,10年后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求工程者的责任。对于负面思想观念的教师要调离岗位,使得他们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起责任来。

言论自由不适用于教育,教育必须对社会无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