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历史道路的新选择 历史道路的新选择

火烧 2016-02-2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在资本主义体系困境下,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产能过剩与经济问题,强调转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历史道路的新选择

思考者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学习会上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据我所知,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包括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在内,最明确的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分析方法,来认识、把握社会经济运动的过程和规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问题,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问题。

  深受鼓舞!认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的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中国终于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了!

  我又想,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呢?细想其实不复杂。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的社会经济融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的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本的大发展阶段,同时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走到了今天,随着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仍没有走出困境,而处在这个世界资本主义大体系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在新自由主义政策和凯恩斯主义政策轮番实施之后(200多年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历史中,典型的两大政策),如何克服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经济社会中的重重问题和困难,保持发展的势头,在原来的理论体系内,也同样无计可施了。

  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在这轮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以金融垄断资本对全球掠夺、剥削为特征的轮回中,已经达到了冲突的极点。至今没有找到摆脱危机困境的方法,证明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已经穷途末路。因此,当前应该是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条件。

  同时,以世界为市场的,以“全球工厂”定位的,以几乎耗尽国内资源、灾难性的破坏环境、赤裸裸地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贡献几亿人的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市场经济,已经全面的、深入的“产能过剩”了。既然是在“全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 不言而喻,也就是一个“全球”级别的“产能过剩”了。

  30多年过后,放眼当前,“两条道路”又一次摆在中国面前。

  是作世界资本主义的陪葬人,继续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死死抱着“资本主义经济学”不放,苦苦寻求着“供给还是需求”、“投资还是消费”、“财政还是货币”、“宽松还是紧缩”、“实业还是虚拟”;死死抱着GDP不放, 是“7.0”、还是“6.5”;……。

  还是搞社会主义经济,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近看到何新同志的一篇文章,我赞成他的观点,引荐在此:

  “中国走得通的未来道路既不是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国家主义,也绝对不可能是自由主义。通向社会和谐未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新社会主义”。

  “新社会主义“的内涵就是:

  “新社会主义应包含科学的计划经济,包含对两极分化的遏制,包含对那批为富不仁者、趁改革中制度的败坏而掠取国家资源暴富者和冷血剥削者的再剥夺。也应包含恩格斯和列宁论述的人民民主理想和“社会主义新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

  2016.2.2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