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背后的泰国王室
8月25日,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签署御令,正式任命陆军司令巴育为泰国总理。巴育29日晚表示,即将成立的过渡政府中将包含数名军人成员,这是为了继续严密控制国家安全局势。
巴育25日在陆军总部接受御令后,曾向国王肖像跪拜行礼,代表接受任命。这种跪拜仪式,对泰国政局略有关注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历届新总理上任时基本都要走这个程序。
不同于英国女王这类虚位元首,泰王是拥有政治权威的。回顾泰国的多次政变中,不难看到泰王室若隐若现的身影。
公开批评泰王恐获罪
普密蓬1946年继位以来,泰国发生过十多次政变。最近的这次政变同样闹得沸沸扬扬,不同阶层利益分配不均等深层社会矛盾再次拿到台面上探讨。然而,泰国国内却鲜有人讨论泰王室在政变中扮演的角色。为什么?因为“冒犯”泰王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泰国宪法明确规定国王有不受批评的特权。
澳大利亚《Crikey》杂志举了个例子,2012年,泰国一名股票交易员曾在网上称泰王普密蓬健康恶化的消息导致股市下跌。他被控犯下“冒犯君主罪”,被判了4年监禁。因这个罪名入狱的人当中也不乏外国人。
在政治斗争中充当调停者
在少数政变中,泰王使用了保留权力来解除国家危机,令人印象深刻的应算上世纪70年代泰王的成功干政。1973年10月泰国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要求结束军事统治,但示威遭到军方的武装镇压。危急关头,泰王从幕后走到台前,宣布撤销对军政府的支持。这一年泰国实现“民主化”,军政府时代结束,此后的泰国政府多为民选政府。
鉴于泰王在国内拥有绝对权威,所以无论是没有“兵”的民选政府或是军方,对泰王室的态度都是恭敬和尊奉的,泰王作为政治中介、调停者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泰国政治难以摆脱死循环
在他信派或“红衫军”出现前,泰国政变背景主要是军方与精英阶层的权力斗争或军方内部的斗争。
代表“草根”的他信派崛起后,泰国便陷入“红黄”对峙,政治陷入死循环:把握“票仓”的他信派在大选中胜出,精英阶层发动“黄衫军”打着皇家牌对他信派施压,效忠国王的军方在党派斗争无法调停时出来“收拾残局”,发动政变,经过过渡期后重新大选。然而,到了大选时,改头换面的他信派又卷土重来。
国王老矣, 后继者准备好了吗?
现任泰王普密蓬已86岁高龄,体弱多病,近年来已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他的接任者自然成为关注焦点。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的口碑远不如其父。2010年普密蓬身体欠佳入院时,《经济学人》直言,哇集拉隆功王储“遭人厌”,尤其是保皇派和“精英”们对他没有好感。
泰国民众貌似对这位未来国王也不甚满意。哇集拉隆功王储素有花花公子的形象,热爱西方文化,曾制作“艺术”电影,他的爱犬福福甚至有“空军元帅的军衔”。在最近的这次政变期间,一段泰王室开派对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中哇集拉隆功王储与妻子蒙西拉米在花园中为爱犬福福举行庆生派对。蒙西拉米仅穿着一条丁字裤,当着丈夫的面,侧卧在地上,喂福福吃蛋糕。
王储的荒唐举动令外界更忧心他是否适合继承王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才女”诗琳通公主。这位女王储深受民众爱戴,尤其受到“黄衫军”的拥护。据称,支持诗琳通公主继承王位的财团资助了“黄衫军”的活动。部分“黄衫军”还系上紫色丝带,因为紫色代表诗琳通。
此外,哇集拉隆功王储与他信家族存在利益关联和合作。据《Crikey》杂志报道,王储拥有自己的禁卫军,里面的成员大多来自泰国北部和东北部——他信派和“红衫军”盘踞的区域。据称,在今年初泰国乱局中,王储还曾派出禁卫军去保护时任总理英拉。由此看来,如果王储即位,他信获得特赦重返泰国就“有戏”。
虽然他信家族倾向王储,但部分革命意识强烈的“红衫军”希望看到君主制的终结。在此背景下,军方5月份宣布暂停实施2007年宪法时,却保留了确定国王为国家元首这部分内容。
随着国王的老去,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国王百年之后,泰国的君主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Crikey》杂志列举了几种猜测:一种是如“黄衫军”所愿,王室的地位得到延续甚至提高。另一种是如“红衫军”所愿,王室的作用趋于形式,或者甚至取消君主制,令泰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然而,军方不太可能放松对权力的掌控。所以,泰国政治的未来走向,仍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 儒夫:国际矛盾现象与中国的现实挑战
- 泰批准高铁直通中国 或永久改变东南亚
- 泰国批准连接中泰高铁项目 助推中国更大影响力
- 泰国政变——枪杆子与选票的战争
- 悲情泰国的民主死结
- 泰国叫停大米换高铁等工程
- 宋鲁郑:我在泰国政变现场
- 泰国叫停大型水利工程:英拉政府推动 中企参与建设
- 杨光斌:西式民主的泰国之殇
- 西方民主在泰国的失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