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政局的乱象中看泰国国王的角色
泰王国是一个佛教徒遍地和充满异国风情的国家.阳光,沙滩,海浪还有椰林成片的海岛,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喜欢旅游的人把它看成是渡假休闲的天堂.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在佛祖圣地取得真经故事也是在这个国家的旅游胜地也是泰国的著名寺院拍摄完成的.其实佛祖创世人真正出生地是在过去的古印度也今天的在有世界第一高峰的喜玛拉雅山中的山国尼泊尔.在这个山的国度里由于原始封建落后,让原教旨宗教迷信愚弄麻醉人民数百年.极度的闭塞加上山高路远,拍"西游记"片子自然不会到那个地方去了.那大都只有探险家或沽名钓誉的记者去了.可尼泊尔眼下正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下信奉毛主义的政党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毛泽东思想同本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武装斗争,解放了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农村和山区.在这种基础下又与进行进行街头反对国王封建独裁的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在取得政治主导后,最终赢得了这个国家的政权.按说尼泊尔的这种动荡的政治局面不应该出现在泰国这个到处充满佛光祥云的国度里,这普遍信奉佛教,众人几乎每天都念众生平等的国度里,这几年来越发不和谐和充满着浓厚的街头政治暴力,用时髦的话来说是街头民主政治.这些在街头举行示威抗议的民众不是占领总理府就是包围国会,要不然就是堵飞机场和首都的交通要道.今天黄衫军来做这些事,明天红衫军接着干,反正造反有理,就是让政府办不了公,重要的国际会议开不成,政府这几年换了好几茬,真是你方唱摆我登场,走马换灯一样古怪光离.而且没完没了.不知何时收场.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行道.看泰国乱局,其实主要是这四方势力角逐,王室,军队,支持他信和反对他信的势力的双方.他信与他的红衫军,代表的是贫苦农民,占人口70%以上,他信通过杀富济贫,向农民施恩施惠,让那些得到好处的农民选他;反对他信的黄衫军代表城里精英,与法官、军队等归类,收入富有,并以他信贪腐为由,认一直嚷嚷他信的民粹选举不公平。这两大派闹来闹去,让人感到泰国的政治跟儿戏差不多,甚至比看球赛还热闹?多数原则选举制度把他信及其支持者送上了权力宝座,但另一派不满之人又借助军队与法庭把上台者给罚下场。偌大一个国家的命运就由这帮人闹腾,谁能放得下心?冲击占领机场,冲击重要的东盟会议,已引起多次流血事件在泰国人眼里也不算什么了,这政府还有权威性吗?谁能真正代表这个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信是这个国家权力斗争的焦点人物,这几年围绕着他,这个国家争论不休.
他信是泰国的传奇人物,是靠办电信业发家致富迅速崛起的.并一举成为泰国的电信大王.这与意大利的现任总理贝鲁斯科尼有相内似之处,都能东山再起.而且他们本人就象征着一股政治力量,一股能左右国家政治命运的政治力量.他信由于创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聚集了雄厚的财力物力,并以此为依托雄心勃勃问鼎政治,并在泰国政界崭露头角,名声大起.他具有明星般政治家的魅力,唤起了大多数低下层百姓的热情和期望,短短几年他就登上泰国总理宝座.在他当政期间大力推动改革,这不免触动了即得利益者的利益,(这里面包括了王室,军队的高层),但他信的改革措施得到了中下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民的强烈支持,但也遭到了城市里中上层阶级的强烈反对,这方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里,他们虽人数少,但能量大,不时有王室和军队的暗中支持.街头闹事,搞些人天天喊口号骂大街,吸引媒体的注意和人们的眼球.在曼谷已成家常便饭,但支持他信的人还是那么多,仍不能憾动他信的政治地位,也颠覆他信政权,结果使支持他信的大部分人更相信他信,坚定地站在他信的一边反对派根本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在双方较量无果的僵局下,2008年在他信出国参加联合国会议时,军队发动政变,废黜了他信政府,并以贪污罪通辑他信.非常奇怪的是整个西方国家竟然无人谴责.整个媒体失语,这实际就等于默认了这次违宪的军事政变.
西方国家,按过去惯常的规律,一旦某国民选领袖被废,他们一定会大加鞭责的,但对泰国反复废拙民选领袖,他们却集体失声.按照过去美国政客的一惯逻辑,对于法庭与军队这样反复罢免民选领袖,他们一定都会大加鞭责的。西方政客们都自诩为民主斗士,要维护普世价值观。按道理应该对泰国军方屡屡罚民选领袖下台大加遣责的,但如果你好好地找一找他们的报纸与杂志,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的话,也是英国人拒绝让被军变赶下台的泰国前总理他信再继续呆在英国,美国政府则干脆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可不是美国人的一惯作派,大声遣责才是美国人该干的事。所以我们更觉得奇怪了,也是我们的邻居巴基斯坦,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穆加拉夫将军,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只好脱下军装,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不但前总理给弄丢了性命,穆将军也暗然离开总统宝座,巴国近期又陷入无限的动荡中去了。还有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等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一切都与国王有关!泰国王是在西方国家长大的,代表了西方国家在泰国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在冷战时期,泰国王就是反共的桥头堡,有恩于欧美。而且国王在泰国的一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
有西方记者在对泰国国王多年考察后,得出泰国王是一个反民主的君主,他长期与泰国大商业主、腐败的军界乃至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结盟,以保护一个长达数世纪且改良甚少的王朝。普密蓬1927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是当时泰王的同父异母兄弟。1933年,普密蓬随母移居瑞士洛桑,接受了法语、英语、拉丁语和德语训练。 1945年普密蓬回到泰国。次年,他的兄长阿塔南遭遇枪击神秘死亡,十几岁的普密蓬被出乎意料地推上了王位。1947年,泰国军界发动政变赶走了总理,二战中附逆日本人而一度失势的军界强人再度得势。政变得到了王宫的允许,保皇主义者协助起草了一部有利于王室利益的新宪法。当时国际社会冷战初起,美国将泰国看作是阻止共产主义的堡垒,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一直帮助扶持泰国君主制的复兴。
原来泰国国王从小喝过欧美土地上的水,又是冷战时阻止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为什么西方国家怎么老是对泰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原来人家是一伙的。
"反他信”运动高举的旗号是“反腐败”,但事实却是他信执政期间,泰国的清廉指数还上升了。他信被反是因为他在主政期间将能得罪的和不能得罪的,都得罪了。他信动了几大群体的奶酪,包括军方、政府官僚、各政党,城市中产阶级。但这还不是最核心的。最主要也是最致命的是,他信被认为也动了国王的奶酪,他信抢了国王的风头,使国王的领导权第一次受到了直接挑战。他信想要让泰国变为“共和国”的传闻,是被政变的真实原因。
“反他信”运动高举的旗号是“反腐败”,虽然他信内阁丑闻不断,他本人也与土地招标丑闻、彩票基金丑闻等有牵连,但据透明国际统计,在他信执政期间,泰国清廉指数已从2001年的3.2升至2005年的3.8,“反腐败”至多是表象原因。
实际的原因是,在他信执政期间,他将能得罪的和不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他信动了军人的奶酪。2001年他信上台后,打破“文人不干涉军务”惯例:大力缩减军费开支,到2006年,军费占GDP的比重降至1.1%,而在他上台的1997年,这一比重为1.96%;他信还强行干预军方人事,提拔任用亲信,将自己的堂兄扶上陆军司令的宝座,还将同学安插进各要害部门。
他信也动了官僚集团的奶酪。泰国军人掌权期间,行政和司法官僚逐渐发展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90年代民选政府更迭频繁期间,行政和司法权力不断扩张,但他信的上台,其生存空间却是不断受挫,他信2002年的行政机构改革,使官僚普遍受到冲击,曾号称“小内阁”的内政部,更是被肢解削弱 。
他信还动了议会各政党的奶酪。随着他信的泰爱泰党崛起,泰国小党生存空间迅速萎缩。 2005年泰爱泰党横扫下议院75.4%的议席,实现泰国历史上首次“一党执政”后,更是摆出“顺者昌,逆者亡”的强硬态势,正是生存危机的压力,迫泰国小党放下恩怨联手抵制他信 。
他信的改革动了泰国中产阶级的奶酪。他信追求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贸易,不少举措削弱了泰国国内部分产业的竞争力, 危及了不少泰国中产阶级的生存空间。
但最核心也是最致命的,他信被风言也动了国王的奶酪,他信抢了国王的风头,使国王的领导权第一次受到了直接挑战,想要让泰国变为“共和国”的传闻,是他信被政变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国王的奶酷动不得?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泰国的国王从来都不干政吗?都错了。泰国国王有极大的权力,政变军人讲:“军队是马儿,政府只是骑手,真正的主人是国王”。当他信的声望危及到国王,自然就得下台了。一切都源于那个至高无上的国王皇权及王室?
泰国的动荡表象上看是两个派别的矛盾不可调和,但也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他信因为挑战了王权而败下阵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去年12月1日的文章称,他信要以民主选举为手段,将泰国变成共和国,从而以其本人代替国王的权威。这成为国王最大的威胁,自然不能容忍,于是爆发了驱逐他信及其“代理人”的旷日持久的斗争。印尼《雅加达邮报》的文章讲,他信使国王的领导权第一次受到了直接挑战,以前的军人或政客,只要失去国王的支持就很难掌权,但他信却在国王明显不喜欢他的情况下一再控制政权。
普密蓬国王在位已62年,是当今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权威最高的君主。他已经历过20次军事政变、27任总理和50多届内阁。在泰国的历史上,每当时局动荡甚至血雨腥风的时候,人们就会将目光投向国王。我们所看到的新闻者讲泰国国王普密蓬从不主动干政,是历来泰国政治的“减压阀”,国王一言九鼎,拥有绝对权威。泰国国王屡次凭借自身的崇高威望,在紧要关头化解危机,迫使各方让步。
曾担任军队司令的炳上将2006年政变前在给军方高级将领训话时说:军队是马儿,政府只是骑手,真正的主人是国王。泰国有枢密院,成员是退休总理和退役将军。现任枢密院主席炳上将曾任军队司令并担任总理8年,在军队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他被认为是与他信斗争的核心人物。正是炳提拔了素拉育,而素拉育选择颂提接任陆军司令,颂提在2006年领导军队发动政变,将他信逐出泰国。
泰国国王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权力?泰国有一条你所不知的禁忌:《欺君法》。该法规定禁止公众对王室那怕是最温和的议论都不能,冒犯君主者最高可被判处15年监禁。国王如神一样在泰国被崇拜。
在泰国,国王享受着神一样的膜拜。 在电影院,正式放映前观众要集体起立,跟着银幕吟唱歌颂国王的歌曲。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每天两遍播放颂圣曲,人们都要立正站好,驻足聆听。政府、学校和公司每年都出版大量歌颂国王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泰国不仅在宪法里禁止对国王的批评,而且有君主国家里最严厉的lese-majeste法,也就是《欺君法》,该法禁止公众对王室最温和的议论,警察要对任何最琐碎的对国王抱怨采取严厉措施。并将不得保释,不得请律师,不得见媒体。所以,皇上在位的60年里,泰国本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反面的声音,国王已近乎神话。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这部《欺君法》变成了一件对政客和其他寻求打击自己敌人方法的人的有利工具。新闻界被禁止对被冠名“欺君”之过错的性质进行解释 。《欺君法》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不应是强制性的,但在泰国式民主中却一直存在着,还不能议论。像苏拉克(Sulak Srivalaksa)这样的NGO领袖由于批评国王被15次被定罪。
去年年底《经济学人》的一篇封面文章似乎透露一些过去我们有所不知的秘密,这篇文章在泰国被封杀。泰国人不是已民主选举了吗,怎么一篇文章还这么上纲上线的森严壁垒?还到处封杀网络?英国《经济学人》都讲了什么?
去年《经济学人》的一篇封面文章似乎透露一些过去我们有所不知的秘密,正是这些秘密引起泰国全国查封《经济学人》,并且进行网络戒严。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泰国不是已是选举了吗?不是已经实行民主了吗? 怎么还这样?
去年12月4日出刊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谈及泰国国王在数次政权更迭所起的作用,并将泰国的政局混乱的责任直指泰国国王,因此在泰国遭到禁售。 早在2002年,同样是因为文章内容涉嫌“对君主不敬 ,经济学人已经被封杀过一次,再早一些,两位《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被驱逐出境。
《经济学人》认为最近这两年的泰国政局动荡把皇室带到了前台,之前皇室一直在幕后,但这次,自上次史无前例的,皇后亲自出席反他信的PAD的一位抗议者的葬礼(PAD在与警察的冲突中,此人不幸身亡),普通人开始相信原来皇室参与了目前的政治混乱。皇后的出面使人们的普遍反映是“震惊”和“失望”。《经济学人》认为在一些反皇主义的专家眼里,皇室与泰国政治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是这一次表现的更加明显。在人们普遍怀疑,为什么PAD能够占据总理府长达一百多天?也能够轻松占据曼谷两个国际机场,而政府和警察却无能为力,军队对于政府的命令也无动于衷?在人们猜测他信所说的“看不见的黑手”到底是谁的时候,皇后出席葬礼一举解开了很多的疑问。
《经济学人》认为国王已经在位60多年了,今年已经81岁,做为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在这么高年龄基础上,而且近年频频住院,谁来继位就是自然而然的问题,但就是这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在泰国也同样无人敢提。很多泰国人认为,没有普密蓬国王,泰国社会可能会乱。问题的要害之一是王室的接班人,不论是男王储还是女王储,都不太可能像现在的国王这样,拥有空前强大的权威。按照法律以及习俗,王子继位是顺利成章的,但泰王迟迟没有让位是什么原因?其中之一的原因或许是,王子有着很不好的声誉,尤其是年轻时的荒唐和风流对他的继位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民众不喜欢他。所以让王子继位,对王室是个问题。同时,他信和王子的关系似乎也很好,据报道,他信对王子一直很“慷慨”。
《经济学人》所戳到的也许是泰国国王心中的最痛之处。主政六十余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精通西方政治学的国王,担心的是王朝在自己百年之后是否还能延续下去。王储的风流和嗜赌、王朝只传九代的古老预言、以及他信民粹政策对国王民意基础的腐蚀,都使这个已经老迈的国王不得不频频出手。
这才是泰国反复动荡的主因吗?鬼知道,也许是《经济学人》的又一次胡说八道,就当又是一个传言吧。国王已八十多岁了,且龙体欠安。也许要不了多少,就有结果了。泰国是有救了还是更动荡了,还真是难说清楚。
闹哄哄的街头民主只是表面原因,其实在国王那里只是对付他信的一颗重要棋子,在表面上是美式民主,但是一种另类的民主,对老百姓对国家来说这都是一种瞎折腾.可以这样说,在泰国今后谁都可以执政,包括军政府,只要不合国王的意,随时就可以推翻深.国王高高在上,拥有有绝对的权力.普密蓬阻碍了泰国从王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随着王朝继承前景的不确定性,这个80岁的君王一旦不在其位,将会有把自己国家投入混乱状态的危险,这就是这位年迈国王留下的遗产,因为他总是把王朝的利益置于他的人民的利益之上。民主核心在于规则,要求所有人都支持这个规则.问题是泰国王,枢密院和军政法三权讲究的不是规则,而是目的.而规则则是手段之一.如果需要则拿来,不需要则丢去. 对支持他信的势力来说,军事政变不成,就搞宪法政变.他信的人马在军事政变的两年后再度赢得大选后.泰国宪法法院就先后以沙马,颂差违宪把他们赶下总理宝座,其中赶沙马下台的理由最为可笑,其理由是沙马在一个电台里拍了怎样做菜的广告,因此把他赶下了台?!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宪法法院能做出这样的裁决,也是在打着民主旗号的乱糟糟的街头暴乱造成乱象的大环境有关.
还有一个现象更能说明问题,当红衫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样掀起街头民主,让整个政府处于无序状态时,军队一反中立的常态,使用大范围武力将红衫军这弹压,表面上反他信力量占了上风,但实际上,这种完全偏袒黄衫军的作法更不得人心.不但造成了社会的分裂,而且酝酿着这个国家将有更大的动乱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