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行走途中读“七十年代”

火烧 2014-12-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行走途中阅读七十年代文学作品,分享徐冰、徐浩渊、高默波的文字感悟,探讨农村记忆与历史,结合巴金回忆录引发思考。

  行走途中读“七十年代”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热衷于到此一游的行走者,从不混迹于旅游团队、满足于在旅行图上标明到过什么地方。并不一定要去旅游热点,关键是看是否有可看之处,也就偶尔有意外之喜,停下来,随意走走,看看。没有急于赶路的意思。而真正值得停留的地方不是太多,有时也就停下来,不看,休息,看看书。 这次看的书是《七十年代》,喜欢的文字有这几位的:徐冰、徐浩渊、高默波。喜欢的理由各有不同。徐浩渊的文字不长,以前在别处看过一点她的文字,就喜欢。高默波是因为他的曾经引起不大不小争议的书《高家村》,这里的文字,对于文革的看法,我以为是恰当的。高默波谈到巴金之于样板戏,也是我曾涉及过的,“巴金在《随想录》中曾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可是我的记忆恰恰相反,它是我在农村最好的记忆之一。”“巴金的回忆不但写了,而且有很多人读,包括外国人;而农村人一般不写回忆录,不会写,写了也没有人看。于是巴金的回忆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还成了历史;而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没有记忆,也没有历史。” 徐冰的文字是这里才读到。“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明察秋毫的人。”还针对当年的木刻画说,“这些小画与‘伤痕美术’不同,它们不控诉,而是珍惜过去了的生活中留下的,那些平淡美好的东西。” 徐冰文字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一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段真正全神贯注的时期。我的这一时期被提前用掉了,用在这不问内容只管倾心创作的油印刊物上了。”想想,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但是当时并不知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