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新文章说起
文章指出中国历史研究院反驳闭关锁国论存在偏差,未聚焦外资侵略中国经济主权问题,强调毛主席拒绝引进外资,43方案为贸易非外资,呼吁正确认识新中国对外政策。
中国历史研究院最近发表关于反驳中国“闭关锁国”的文章,是有重大意义的,打破了一个把中国的所谓落后归咎于中国清朝、新中国前三十年“闭关锁国”,但却对清朝、新中国前三十年并不存在什么“闭关锁国”的事实,避而不谈,甚至压制这方面的争论。但是,我看到包括历史历史研究院在内的文章,在谈到“闭关锁国”时,有些隔靴搔痒、文不对题,没有搞清楚所谓闭关锁国,指的是新中国禁止外资侵略中国经济主权、市场主权、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并不包括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那些反驳“闭关锁国”论的同志,显然没有看到这一点,总是列举新中国努力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外交关系、军事交流,来反驳“闭关锁国”论,结果,就错失了反击国际垄断资本对中国经济、金融主权、市场主权的侵略这个关键问题。
另外,有同志写文章,强调1956年10月毛主席视察广东时和时任中南局书记陶铸的一段对话,认为毛主席是赞成今天的引进外资的。这是不对的。毛主席这段对话的重点是,港澳华侨可以把其外汇储存在中国银行的账户上,但是,这些钱怎么花,他们不能管。这就是明确拒绝了外来投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毛主席并不引进外资。至于43方案,那是贸易,并不是引进外资。请相关同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重发我在前年写的这篇文章,请网友批评。
正文: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