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刘宇辉:【诗评】黄河高唱好官赋——评杨桂章《七律.“焦桐”颂》   宇辉评杨桂章《七律.“焦桐”颂》

火烧 2016-03-14 00:00:00 文艺新生 1028
刘宇辉对杨桂章《七律.“焦桐”颂》进行深度诗评,赞颂焦裕禄精神,结合桐花意象,展现焦桐治理沙丘的奉献与奋斗,体现诗歌艺术与历史情怀。

  宇辉评杨桂章《七律.“焦桐”颂》

  广东珠海  刘宇辉

  《七律 .“焦桐”颂》

  桐花簇簇味清纯,根扎中州自有神。

  身挺巍巍旗一杆,情流细细雨三春。

  黄河高唱好官赋,青史常鞭祸国人。

  回望当年盐碱地,风翻麦浪绿无垠。

  地区:江苏省-徐州市   作者:杨桂章(女士)   作品编号:20015428

  链接地址:百诗百联网

  焦桐,是优秀干部焦裕禄生前用来治理沙丘的一种泡桐。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他带头植树造林,他生前所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诗以桐花起兴,“桐花簇簇味清纯,根扎中州自有神。身挺巍巍旗一杆,情流细细雨三春。”描写形象生动,不由让人联想到白居易“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之繁华,还有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之气势,杨万里“春雨如毛又似埃,云开还合合还开”之柔情。“簇簇”形容一丛丛、一堆堆桐花覆盖树冠而怒放的情形,“巍巍”形容泡桐树干高峻挺拔的样子。“清纯”展示桐花在高大乔木的枝头,即使让人仰视,给人的感觉却是清正、纯洁、亲和,并无傲视群花的骄傲,与“簇簇”一起呈现元气淋漓、朴实酣畅之美。“旗”,把泡桐来一个比拟,便突出焦桐高大而让人自觉肃然起敬的形象。“细细”与“流”、“三春”相结合,不只写春雨绵绵不绝的滋润,更强调旁观者对革命者满腔柔情奉献的细腻感受。河南省古称“中州”,“根扎中州”不仅指焦裕禄亲手在兰考栽种过泡桐,还指在其带领下种植的桐树分布广泛,深深扎根于河南具有普遍性,更指泡桐的种植让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扎根下来。

  紧接着“身挺巍巍旗一杆,情流细细雨三春”的对仗,自然喷发出“黄河高唱好官赋,青史常鞭祸国人”的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凝练集中所有感情。“黄河”被拟人化,与“情流细细雨”照应,细水长流则成河,奔腾不尽的黄河来了一个情绪激昂的“高唱好官赋”,还有几千年历史一直鞭鞑祸国殃民者的议论。谁不因焦桐之后的奉献柔情而感动?是他!就是他!掏出心,掏出胸中的缕缕柔情,只要人民的生活环境能好起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病痛折磨,也要坚持工作、奋斗到底。这是一种大爱,这是一种豪迈。感动天!感动地!感动黄河!人民的历史永远铭记这些可歌可泣之人。

  最后是“回望当年盐碱地,风翻麦浪绿无垠”,一个“回望”,与篇首呼应,回想当年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同全县干群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而种植泡桐,现在焦桐生长茂盛,绿油油一片无边无际,风一吹过就如翻滚的麦浪滔天。焦裕禄临终遗言,我活着时没有把沙丘治理好,死后要埋在沙丘里,要看着兰考人民继续斗争。这种前后的对比,加强“焦桐”的梦想,那就是用顽强的焦裕禄精神治理好兰考三害,还要继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这首七律语言铿锵清新,遵循格律的音乐美,首句平起入韵、用平水韵十一真部创作、平仄交替,个别字出律,已进行拗救。文中三对叠词的使用琅琅上口、声声悦耳,描绘的焦桐更加形象,而焦桐背后的故事及其表达的意象更让人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历史上众多文人写过桐花,多着重于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的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不过是抒发“独善其身”的道德退守与勖勉之情、或友情、爱情等思念之情。而在诗人杨桂章这,桐花哪里只是清明“节日”之花,更是革命好干部的“焦裕禄”精神之花。本诗最大特点在运用比兴手法,不是单句用比兴,而是用焦桐整个形象比,没有直接写焦裕禄是如何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没有描述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描述他在风沙作乱时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没有描述他在大雨倾盆时带头趟着齐腰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没有描述他在风雪铺天盖地之时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为群众送救济粮款,只是以焦桐清纯、坚韧、挺拔、多情的形象感染读者,只是以焦桐最终美化兰考、治理好兰考的结果来说事,夹叙夹议,从而在深婉的意蕴中热烈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精神。

  2015年10月2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