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不增收,能怪袁隆平吗
袁隆平领衔研发的超级水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本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当今地球人口爆炸,粮食安全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高产水稻的研发成功,不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国政府的精神压力,也让饥饿的非洲人民看到了希望。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世界舆论一致赞美袁隆平的时候,在他的祖国——中国——超级水稻诞生的故乡,却传来一阵责难的声音,指责他害惨了农民。理由是,因为袁隆平研发的超级水稻特别高产,产出太多,结果粮价反被压低,农民卖粮吃了大亏。
粗看,这个观点还有点道理,生产过剩嘛,资本主义最怕生产过剩了。却经不起推敲,去年联合国粮农署的一份报告说,未来十年,人类如果不能发明更好的技术使谷物有大幅度的增产,全球将有五分之一的人面临饥饿威胁,尤其是非洲,将有数亿人被饥荒夺去生命。这份报告说明,粮食生产非但不过剩,而且严重不足。
中国所面对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国国土面积虽大,适合种粮的却不多,再考虑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谷物增产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从古到今,最好的时候,中国也仅仅是用有限的土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像美国、加拿大那样能够大量出口谷物的事情,中国想不敢想。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了,既然中国的粮食并不过剩,可为什么又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呢。要把这个问题沥清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看一看粮食收购价和市场零售价之间的价差就会茅塞顿开。以2010年为例,某一时间段的行情是,晚籼稻收购价113元/百斤,零售价210元/百斤。中间价差高达97元,种粮的远不如捣腾粮食的赚钱,农民种粮为何增不增收的原因还有细说吗?
不久前,针对猪肉涨价的问题,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应该鼓励农民直接与市场对接。一语说破了肉价高涨的奥秘,利润都被中间环节截留了,而事实上养猪户并没有得到多少肉价上涨的好处。水稻增产不增收的原因与此同理,农民没得到水稻高产的实惠,国家也没得到,得到的是中间环节的期货商。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国家对粮食施行统购统销,农民把粮食直接卖给国家,国家把以前送给期货商的好处转移给农民,农民种粮的收入旋即翻一翻,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岂不是迎刃而解了吗。客观的看,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而人均耕地又很少的国家,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对待农业和粮食生产,不能把粮食当做一般商品对待。
行文至此,其实也没有必要在继续说下去了,因为大家早就看明白了,袁隆平是替别人背黑锅,真正的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不是水稻高产,而是中间的期货商,是他们把本来应该属于农民的那一部分利润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最近几年,我们一直讲让利于民,可事实上我们只是把好处给了经商的人民,而真正该得到这些好处的农民却啥也没捞着。
所谓的“让利于民”很是耐人寻味啊。
201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