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没钱了,就回国写反动文章

火烧 2010-11-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44
文章围绕‘没钱了就回国写反动文章’展开,讨论安替在美国的写作现状及回国可能性,同时提及卫慧的文字风格与海外华人写作困境,反映中美文化差异与海外华人生活状态。

没钱了,就回国写反动文章

安庆仁

在美国,已经没有几个人关心安替这个名字了,他发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在美国读者眼中,就跟中国读者阅读驻外记者发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的心态完全相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总之对政府更有用。可能安替偶尔也会觉得这很无聊,可他改变不了,一个政治记者,是没有写作自由的,政府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

但你得承认,安替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大把大把赚到美元稿费的华人,据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说,在安替他们这一拨子玩意里,啊丹的文章是最好的,文笔细腻、内涵丰富,常常是旁征博引高屋建瓴。但现在吗,滚滚长江东逝水,啊丹已经死在了沙滩上,美国人从上到下,更关心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收入。

啊丹如果不跑去美国,凭一枝神笔和满腹学问,其成就会远远高于张维迎,在他最近几年来的一些列文章中(包括博文),对张维迎、厉以宁等人批判的调门是越来越高,虽然很公正,但还是能让人感觉到一丝微妙的醋意。据法媒披露,啊丹私底下曾跟中国有关机构接触,希望在做出某种妥协的前提下,能在中美之间自由走动。但后继不详。

下定这样的决心,啊丹肯定不会是出自经济原因,尽管落配的凤凰不如鸡,但啊丹还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吃的地步,至少,美国政府、中情局以及一些反华组织,每年还是会给他一些资助的。据说,阿扁当年也给了他20万美元,这件事无论对阿扁还是阿丹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阿丹去台湾的时候格外神秘,惊鸿一闪就不见了。

比之安替官方记者和啊丹流亡者的身份,有些人在美国就尴尬了,这些人虽然精通英语,但学的毕竟不是理工、IT、医学等热门专业,靠文字吃饭未免凄凄惨惨切切。有个在美国经商的朋友回来后对我说,美国文化市场人才济济,就连在小报开专栏的,都是世界级的笔杆子,中国60后知识浅陋、视野狭窄,想在美国赚稿费,填饱肚皮怕是都难。

他的话顿时启发了我,难怪卫慧说,“没钱了,就回国写本书”,敢情她的文字在美国连地摊水平都算不上,所以只能回国打自己同胞的主意了。不过,我到挺欣赏卫慧的,真实、坦率,既然是那么回事,就大声说出来,其中既没有任何欺骗的成分,也没有任何“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

坦白的说,卫慧的文字好不好都不重要,网络时代,重要的不是小说的意境,而是故事情节有多少看点,喜欢呢,您就当一黄片看;不喜欢呢,您远离就是了。总之,卫慧就像她自我描述的那样,只用两性小说赚钱,内容既无关政治,也无关民主,换句话说,人家是从不打诳语。

比之卫慧的率真,有些人就不那么君子,在美国没赚到稿费,写小说的功夫又不到家,只好打起写反共反华文章的主意。但令人鄙视的是,他不像人家安替那样,在中国写了反动文章发在美国的报刊上,而是在中国写了反动文章发在中国的报刊上,从而把自己包装成中国社会的持不同政见者、自由、民主人士。

我那位从美国回来的商人朋友说,像他这样的文章,在美国无异于浪费纸墨,但在中国就有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果,不到三年,就成了美国大使馆的座上宾,名利双收,难怪他至今还赖在中国不走。否则他要是在美国的话,就他那二把刷子,只怕这会儿正混在领取救济金者的队伍里呢。

细说起来,我当初其实也看走了眼,一直以为他真的是什么自由民主人士,直到听了那位从美国回来的商人朋友的介绍,才茅塞顿开,却原来,自由也罢、民主也罢,都是假说而已,真实的动机,是借着自由民主的话题给自己赚钱、铺路。不过,这样做人做事,是不是有点下三滥的味道?

2009-12-0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