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涅|评武汉的两场战役
自从元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来,这座历来是兵家必争的九省通衢之地,实际上打了两仗。
第一仗,就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武汉保卫战。
最近几天,大家都在为“武汉连续三天6个0”而高兴,即,从4月28日0—24时,湖北、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为0,新增死亡病例为0,现有确诊病例为0,重症病例为0。新增疑似病例为0,现有疑似病例为0。
这意味着,抗击新冠疫情武汉保卫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一仗,打得艰苦,打得漂亮,前期慷慨悲歌,后期势如破竹,曾经不可一世的新冠病毒,已经不敢继续在武汉肆虐,遁走美利坚、欧罗巴了。
这场战役的胜利,证明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光荣的城市。
第二仗,就是反击方方女士及其拥趸以所谓“日记”的形式,对武汉的抗疫斗争进行的诋毁与抹黑。
这一仗,坦率地说,武汉打得很不好。
迄今为止,只有来自民间的草根网民,在对方方“日记”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但最应该站出来说话的武汉主流媒体、武汉当地名流、乃至负有澄清谣言责任的武汉有关部门,都还在保持沉默。
这意味着,在舆论战线,武汉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可谓藩篱尽撤,门户洞开。
现在,武汉沉浸在“武汉连续三天6个0”的兴奋中,并没有意识到后一场战役的失败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最新的消息是,方方女士的《武汉日记》,将继英文版、德文版、西班牙语版、意大利语和葡语版之后,还将出日语版。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各语种“日记”相继出版,随着“日记”的相关的章节(如殡葬馆的满地无主手机)被西方媒体、政客反复引用、随着日记在各种研讨会上、大学课堂上被反复推介,“日记中的武汉”将取代“真实的武汉”,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
这意味,武汉的光荣将黯然失色,武汉的胜利将会因此蒙尘,武汉甚至会因此背上“原罪”,以混乱、虚伪和冷血的印象留在很多外国人的记忆里。
武汉人是善良的,总是相信事实胜于雄辩,相信事久自然明。
从哲学的和本体论的意义上,这当然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历史阶段内,却经常不是这样,谎言有可能遮蔽事实,并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比如,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都在炒作“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美国就以此为借口摧毁了伊拉克。
战争结束两年后,美国终于为伊拉克“平反”——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真实最终战胜了谎言,可这对伊拉克有什么用呢?
伊拉克已经山河巨变,四分五裂,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苦难的日子根本看不到尽头。
在媒体极度发达,西方又掌握着国际话语权的今天,“事实”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武汉战胜了新冠疫情,就是这样一种“事实本身”。
第二种,是直接作用于人们主观世界的“媒体事实”。
“媒体事实”可以与“事实本身”相符合,也可以与“事实本身”相背离。
西方的反华媒体制造的“武汉是病毒源头”、“武汉隐瞒了疫情”等等,就是这样一种与“事实本身”相背离的“媒体事实”。
“媒体事实”是虚假的,但却能够被大部分受众所接受,这是因为,一般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到武汉进行实地调查。
方方“日记”所以在西方大受欢迎,就是因为“日记”有助于建构这种虚假的“媒体事实”。
武汉对方方“日记”一直保持沉默,在西方的语境中,这会被解读成“默认”。
事实上,不用等到了未来,就在当下,西方媒体在方方“日记”的帮助下所建构的“媒体事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代替了武汉抗疫胜利的“事实本身”。
余涅认为,武汉也好,中国也罢,再也不能忽视第二条战线,即舆论战线的战斗了,一定要把舆论战线的战斗看得和抗疫战线的战斗一样重要——这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关系到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正当性,也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