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来自民间的智慧
尊重来自人民的智慧,建立民间智库是中国前进的发动机
空相妙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将庙堂之忧和江湖之忧表达出来,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建立民间智库,促进全民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过去人民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但现在社会心态是“天下兴亡,关我鸟事”。因为民间的声音得不到尊重和采纳,人的社会责任心一失,中国还能有希望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不是物,而是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
从各国情况看,社会变化较大的时期,都是民间智库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它们在社会的稳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非营利性的民间智库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对推进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化、增强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推进各国公民社会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代社会的多元与复杂性,决定一个政府的科学决策必须依赖于广泛的咨询。决策部门要想得到准确的民情民意,需要建立制度化、多元化的智库。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前景来看,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的建设性作用,值得我们好好考量。
中国当前应将给文化人一个像样的家---中国智库,把体制内、体制外的文化人集合起来,让他们更好地为中国发展建言,庙堂之忧和江湖之忧变成庙堂之智和江湖之智,中国能不强盛吗?
当前,中国智库大都官方或半官方一律统吃,即只有庙堂之忧,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以官方或者半官方身份,到基层一线调查想了解到实际情况,是存在很大困难和阻力的;其二,由于他们研究大多受官方委托,且经费开支来源于政府,因而,公共政策建议往往会从政府角度和部门利益出发,从而使其往往偏离“公共性”的轨道。譬如说,广为公众所诟病的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等,现在被否定的一些改革路径,不就是官方智库里的一些专家当初“导演”的吗?此外,尤为重要的一点,这些机构的研究者由于与权力直接联姻,总揣测“圣意”,从而使政策研究存在单一性、粗糙性与低效性,而缺乏创新性。
相反,建立一个民间智库将把江湖之忧变成江湖之智,因为没有体制上的约束,能更多采取公众立场,从大众福祉出发思考问题,眼界更宽泛,目光更长远。通过民间智库,政府决策体系将会发生重大改变,草根声音和民间声音将成为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将有机会聆听来自民间智库的建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十三亿人口,如果变成四亿的诸葛亮,我们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全民的创新,中国的发展就可以一日千里。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是指鹿为马式的宽松
- 李炳炎:建立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化解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 毛时代载人航天被下马的真相--读《曙光号全解密》的杂感(修改稿)
- 时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个更应‘当广不当狭’
- 发改委内外有别 惹民怨引火烧身—2011-4-21至22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
- 毛主席立啥大义凛然斩头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刘仰:被美化的程序正义
- 黄尔文:文字严谨的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阳:关于“救党保国”口号的讨论
- 地藏王菩萨:亡党移民,是汉奸国贼的天堂还是坟场?
- 郎咸平:谁在制造经济恐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