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压房价,结构调不动,方式转不了
工信部长李毅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通过六项部署调结构、转方式。这六项部署是:把投资结构做好;消费来拉动经济,如家电下乡等;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归根到底还要靠企业自己(http://2010lianghui.people.com.cn/GB/11131018.html)。这六项措施没有一个字提到房价,更不用说打压房价了。依此看来,2010年调结构、转方式能否成功,恐怕又要依赖统计部门的年终统计数字了。换言之,除了统计部门的数字比较可靠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是可靠的了。
房地产评论人士牛刀日前撰文,称2010年初猪肉价格出现小幅下降。2009年甲型流感发作,猪死了不少。过年回家,邻居家养猪,据他说这次猪瘟的特点是母猪易死,全村共养九头老母猪,无一幸免。周围其他村庄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其中有一邻村养猪专业户所养近200头猪几乎死光。其他地方的疫情怎样,不清楚。虽然春节期间猪肉供应未见短缺,但猪肉供应总量下降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即使如此,在原来正常年份所见的春节猪肉价格上涨现象依然没有见到。牛刀对年初猪肉价格上涨的评价是:老百姓已经吃不起肉了。这绝非凭空猜测。拿本人的感觉来讲,如果房价再降三分之一,本人看到买得起房的希望的话,那么本人现在吃的方便面,将改为面条,以便节约一点钱买房。之所以现在随心所欲地吃方便面,仅仅是因为已经看不到买得起房的希望而破罐子破摔了。
消费拉动经济,怎么拉动?真正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并使经济企稳向好的消费是老百姓的消费,而连吃肉也颇感为难的老百姓,哪来的其他消费能力?不打击房地产领域的畸形收入,不打压房价,就说改变分配方式,基本上是意淫。蛋糕就房地产商、政府、不法官吏那几块最大,不打压房价,你怎么分?经济增长有限,分配方式又改变不了,凭什么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莫非依靠优惠的家电下乡政策?这个政策不过是将目前积压的家电卖给老百姓而已,老百姓得到了暂时的实惠不假,但家电的使用寿命一般有十年。这些积压的家电产品卖出去了,企业开工生产了,再积压了咋办?继续下乡,那也得再等十年。不打压房价,又怎能遏制钢铁、建材、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只要房价高,这些行业还得有新资本加入啊?就凭你们审批把关?那些污染企业把农民的庄稼都害死了,你们几时又把得了关?依靠企业?企业投资就是为了赚钱,哪里有钱赚,他们就到哪里去,难道还会事先来问问你工信部这个行业是否产能过剩?既然没有决心遏制房地产这一带动一个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链的行业,那么节能降耗从何谈起?无法阻止资金转向这个又老又旧、严重缺乏技术含量、仅凭权力与金钱勾结的垄断发大财的行业,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不是痴人说梦吗?房地产不仅已经吸干了社会富余资金,就连发展其他关键行业,如机械制造业的必须资金也吸引过来了,难道你们工信部就不清楚?除房地产业之外的行业,多数连维持正常生产的资金都短缺,又哪来的钱去搞研发?
不仅如此,房地产还催生了一个畸形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造成这个畸形财富占有状态的罪魁祸首就是房地产。畸形的社会财富占有状态必然产生畸形的消费结构,奢侈品消费高昂,居民日常消费低迷。畸形消费结构反过来又推高畸形生产结构。不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结构,不调节消费结构,妄谈调整生产结构,这是想忽悠别人还是想安慰自己?
本人再次呼吁,结构必须调,方式必须转,但转方式、调结构必然从打压高房价起步。同时提醒统计局,如果工信部不先行调整思路,到年终还有你们的麻烦!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