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旗帜鲜明地宣示抗日战争的革命意义
文章围绕习近平主席纪念抗战胜利讲话,强调抗日战争的革命性质与民族意义,分析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突出民族统一战线与民族战争的双重内涵。
要旗帜鲜明地宣示抗日战争的革命意义
——读习主席“9.3”重要讲话有感
马 志 远
昨天,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电视直播整个大会实况的时候,我坐在电视机前逐字逐句地聆听习主席的讲话。下午,讲话的文字稿发布出来后,又下载、打印出来,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听过、读过,总觉得“不过瘾”,总觉得习主席的讲话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觉得,是缺少了对抗日战争的革命意义的阐发与宣示。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
首先,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众所周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这109年间进行的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标志,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两个时期。“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革命之所以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新,新就新在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就新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就新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否则,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就谈不上“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促成了以打到军阀、打倒列强为目标的北伐战争。中共党史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惨遭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或者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这场土地革命战争还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进行。
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标志,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开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华民族逼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的尖锐程度,超过了国内工农群众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才暂时放下土地革命的旗帜,取消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号,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虽然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但是,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看,它是一场中华民族争取自身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的民族战争。对于抗日战争的革命性质,毛主席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斯大林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对于北伐战争来说,对于土地革命战争来说,对于今天的抗日战争来说,都是正确的。这些战争都是革命战争,战争所反对的对象都是反革命,参加战争的主要成分都是革命的人民;不同的只在或者是国内战争,或者是民族战争;或者是共产党单独进行的战争,或者是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战争。”
其次,抗日战争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一部分;而世界法西斯战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同样众所周知,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危机的蔓延,而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国家政权则逐步法西斯化,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策源地。毛主席在他的名著《论持久战》中指出:“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这次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者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毛主席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战争是人类社会阶级分化的结果,而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则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结果。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瓜分世界进行的一场相互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同样也是这样一场战争,但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次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溃。”(见毛主席《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74—47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上同。)这就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之处,恰恰是因为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的提高,当然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而具有了无产阶级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反抗资本主义压迫和侵略的革命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国际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力量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力量以及被压迫人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正因为如此,英、法、美在遭到法西斯战争的侵略和打击之后,才转过头来与苏联、中国等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结成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战线。可以想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没有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空前浩劫,仍然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厮杀;战争的结果也不会是资本主义的走向崩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力量,其性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人民,是革命的力量;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不是革命的力量。
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不能不阐发和宣示这次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革命意义。
二
习主席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样说当然是对的。但是,有所不足。“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究其实质而言,首先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空前浩大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力量以及一切被压迫人民和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革命战争,它不仅仅是一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习主席说:“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样说当然也是对的。但是,仍有不足。如果没有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无产阶级以及组织起来的人民大众,如果没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如果只是依靠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和片面抗战,如果任由蒋介石推行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中华儿女虽然“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要“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则是不可能的。这正如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同上,第449页。)
习主席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段话的前两句是对的,后两句是不对的。真正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的,恐怕还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迅即突出起来,蒋介石又举起了反共反人民的屠刀,挑起了内战,中国人民并没有迎来一个某些人所幻想的“和平民主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才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只有这时,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至于“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
三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理论,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论述战争与和平。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理论,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论述战争,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论述和平。
习主席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战争当然是一面镜子,从战争中走过来的那些幸存的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还不敢说“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因为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而且,二战结束70年来,地区性的局部战争就没有停息过;而且针对中国的战争的因素和危险在日益增长。中国要发展,要“和平崛起”,国际资本主义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千方百计地阻挠和遏制吗?如果讲“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为什么又讲“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呢?
就在我们举行阅兵、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克里分别就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结束70周年发表声明。奥巴马说:“战争的结束标志着美国与日本关系新时代的开始。就如安倍首相在今年4月访问时和我提到的那样,过去70年间的美日关系是和解力量的典范:昔日的敌人成为坚定的盟友,为了推进在亚洲和全球的共同利益和普世价值协同合作。70年前,这样的伙伴关系是难以想象的。今天,它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共同利益、能力和价值观。我相信,这样的伙伴关系将在未来的几十年继续深化。”克里说:“今天,我们还要回忆美日两国从战时敌人成为强大盟友的巨大转变。我们持久的伙伴关系证明了和解的力量,这一关系的力量源于两国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共同承诺。”看了奥巴马和克里这番耐人寻味的声明谈话,联想到美国、日本拒绝中国政府出席纪念大会的邀请,进而想到近年来围绕南中国海和钓鱼岛上发生的争端,我们到底是认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呢,还是认为“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呢?
习主席说:“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阶级对立就意味着战争,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只要世界上还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就会存在“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就会出现法西斯和战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很难树立起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就很难走得通。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究要把他们消灭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肺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人类的战争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结束,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毫无意义地是属于最后战争的一部分。……人类的大多数和中国人的大多数所举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正义的战争,是拯救人类拯救中国的至高无上的的荣誉的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74页,同上。)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战争与和平理论,只有这一理论才从根本上科学地阐述了战争的根源、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和消灭战争、争取和平的途径。
四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的胜利成果。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与“底色”,讲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都必须围绕革命这个主题展开。我们今天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必须围绕着革命这个主题展开。只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论述战争,才能团结起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们反对战争、消灭战争,争取和实现永久的和平。
毛主席还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主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我们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要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就需要这种战斗的风格。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在讲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讲述和宣示其革命意义。把这场战争的革命意义旗帜鲜明地讲述清楚、宣示出来,就是对诋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反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最为有力的回击,就是在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反对世界资产阶级剥削压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人们面前树立起一面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辉旗帜。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