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看不见的战争——中美俄(苏)的“后朝鲜战争”

火烧 2016-11-03 00:00:00 国际纵横 1038
文章分析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未结束,中美俄在朝鲜半岛持续博弈,通过代理人战争展现制度较量。三八线对峙、地雷密集区及生态变化,揭示冷战背景下大国隐秘战争形态。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点噱头,不过,按照板门店协议,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那个协议只是一个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

  也就是说,朝鲜半岛的各方,完全可以不宣而战,因为上一次的战争,严格来说,并没有结束,想动手随时可以撸袖子上。

  当然,王毅外长说过,“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乱生事。”在中国的家门口,这句话还是有效的,当年有人前面不听38线警告,后来17线警告就听话得很。

  1953年在板门店签署的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文本在板门店由双方代表签字,北方的文本送到开城,由金日成元帅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美方的签字人,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美军将领)签字。

  而南朝鲜一方,李承晚当局坚决反对停战,所以韩国方面,没有签署停战协定。再说一次,板门店是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而且韩国人没有签字生效。

  当然,李承晚当局作为狗腿子,是美国人扶植的傀儡政权,并没有什么的军事政治自主权,所谓的坚决反对停战,也是和美国佬唱的一出黑红脸大戏。

  万一美国想挑什么事情,让韩国往前冲就是了。反正这货拒绝签订停战协议,咬人或者挨打,都是名正言顺。

  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以后,战争转入了另外一种形势,那就是备战和较劲。备战我们可以理解,没有和平协议,这哥俩时刻准备打仗呗,于是南北棒子兄弟,在38线互不相让——在38线的区域,双方部署了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地雷。

  说点有意思的事,知道三八线一带,现在是什么情形吗?“三八线”附近长250公里、宽4公里的非军事区,经过数十年的隔离对峙后,这片世界上重兵密布的地区,意外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双方士兵平民都不轻易靠近,于是荒草疯狂生长,树木茂盛,各种动物,找到远离人类的地方,不再担心猎人之枪,此地也没有想下手的开发商,一切重归原始社会的蛮荒。

  话扯远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的烈度太大,中国、美国、苏联(后来的俄罗斯),都认识到大国兵戎相见的惨烈后果。于是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大国不直接交手,要玩就玩别的战术,或者搞代理人战争。

  既然不想真的动刀动枪,只想玩代理人战争,那怎么办呢?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较量的最前线,一为柏林墙,二为三八线,东西阵营都拿出了劲头,都想让对方看看,到底是共产主义制度优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厉害。

  在三八线的两边,围绕着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较量。双方背后的三个大国,各擅胜场,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较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朝鲜曾经风光过的时代,1991年以前】

  在苏联解体之前,朝鲜是苏联老大哥组织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重要成员。

  1953年朝鲜半岛实现停战后不久,朝鲜就开始经济重建。当时,战后的北方一片废墟,军人和平民遭受大量伤亡,劳动力也面临短缺。

  朝鲜后来的经济发展,是在苏联老大哥,还有中国兄弟的援助下起步的,当然,苏联老大哥援助的力度最大,那个时代,老大哥既有能力,也有社会主义情怀,援助社会主义兄弟,还真的是不遗余力。

  有统计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0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5%。1960年,东德媒体赞扬朝鲜是“远东经济发展奇迹”。60年代的朝鲜,和日本并称为战后经济奇迹。

  看看几个指标:

  60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

  70年代末,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积的70%实现灌溉,1984年,朝鲜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实现粮食自给还有部分出口。

  朝鲜是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的观察员国家,与苏联东欧集团有工业分工和贸易。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当时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很高,有全面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制度,而且朝鲜社会的财富分配也相当平均。甚至有人认为,1979年的朝鲜,已是一个准现代化国家。

  在朝鲜经济腾飞的日子里,韩国却一直过得很苦逼。

  《江南1970》是由韩国导演柳河执导和编剧,李敏镐、金来沅等主演的动作剧情片。这部电影,除了暴力和恩怨情仇,还真实反映韩国1970年代经济腾飞的情形。

  在这部电影里,孤儿出身的金钟大(李敏镐饰)拳脚凶猛(相当YY),因意外卷入黑帮争斗,逐渐从一个底层男人成长为一代黑帮传奇,不过最终还是一个幻灭的结果。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留意到了很多的生活细节。从这部电影的写实角度看,韩国在1970年代,基本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而且底层非常贫困,整个社会也非常腐败,贫富极度悬殊。

  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概是其毫不遮掩的写实风格。

  韩国朝鲜的两相对比,也就是说,在1980年代以前,韩国经济是远比不上朝鲜,人们生活水准也更不用提了。

  一直到1988年,汉城(现在的首尔)奥运会召开,韩国经济才算正式起飞。

  朝鲜的好日子,在1990年代结束,随着老大哥苏联的解体,又遭遇了全世界的孤立,自己本国又规模太小,资源特别是能源,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于是经济一落千丈,粮食也无法自给。

  现在的媒体人,动不动嘲讽朝鲜的落后,以此否定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顺便指桑骂槐。实际上,在当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朝鲜也曾有过傲视韩国兄弟的实力。

  1992年至2008年,韩国的经济腾飞时代】

  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中韩建交。中韩建交以后,中朝关系一度变得非常尴尬。

  中韩建交的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西方国家加大了对韩国支持的力度,一方面制衡日本,另一方面,在中国眼皮底下,树立一个样板工程,为继续和平演变中国,提供宣传的实际例子。

  韩国的财阀们,利用这一段时间的国际机会窗口,通过迅速的资产扩张,很快就做得很大。

  韩国经济膨胀最快的时期,就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

  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确在90年代给中国制造了很大的思想困扰。我们很多智囊团,包括国企,都纷纷向韩国取经学习。希望中国能够通过巨大投资,能够象韩国那样,涌现一大批跨国企业。

  在同样的时代,朝鲜的经济走入衰退,被孤立在外没有国际市场,国内资源特别是能源又极其匮乏,没有了老大哥的援助,化肥生产也跟不上,土地的出产,根本无法养活全体国民。

  当然,韩国人的好日子,并非一帆风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的经济遭遇重创。西方人趁着韩国倒下,准备彻底收割。

  后来韩国走出金融危机,并不是西方人发了善心,也并不是韩国人有多坚强给力。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给摇摇欲坠的韩国经济续命的,不是西方国家,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当然,中国也有别的盘算,技术引进,还有制衡台湾)。

  2002年,北京现代汽车成立,为了支持韩国现代汽车,北京的出租车后来几乎换成清一色的伊兰特。

  韩国最重要的企业三星集团,高峰期一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接近4000亿人民币。现在即使滑落,每年的中国三星营业额,还保持了一个很高的数字。

  韩国人的好日子,其实在2008年就该结束了,那一年的金融海啸,美国人要嫁祸给全世界,幸好中国顶住了,亚洲地区影响反倒没有欧美厉害。而在前些年,韩国手里积累了相当多的技术产品(特别是三星手机),撑到今天,已属非常顽强。

  在这个阶段,可以总结如下:西方国家大力扶植韩国,韩国人又比较争气,一下子把北边的兄弟甩得老远。让很多不知道历史的人,都以为韩国的资本主义,强于北朝鲜的社会主义。

  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隔十年,算起来南棒虽然经济还在迅速发展,三星集团一度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前面20位。但是这种大国缝隙间的空间,终究会被历史巨轮碾压。

  西方的金融危机洗劫新兴国家,韩国当然是重点对象。原因很简单,韩国当初是他们扶植起来的,当人饿得狠又没有食物充饥的时候,自己养的狗,很容易被斩杀了吃肉。——虽然西方人对此狗肉各种看着不爽,但是西方人对手下走狗,下手起来,却毫无犹豫理直气壮。

  韩国的悲剧就在于此:想抱土豪的大腿,却最终在两个土豪的大腿之间,被夹挤得欲仙欲死。

  同一时期,北棒兄弟的日子,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朝鲜战争以后,朝鲜半岛的较量,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在苏联兴旺的日子里,朝鲜沾光不少,很早就实现了国家的发展,一度接近现代准发达国家。

  美国扶植韩国的发展,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一方面,要利用韩国的发展,制衡日本的电子产业、造船产业、电器产业,这些都是日本人的强项产业,曾经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另一方面,让韩国的这些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随时可以引爆,然后抄底。

  当年韩国的大宇汽车,就是在金融危机中,被美国人廉价拿下的,然后这款汽车,挂上别克的标志,就拿到中国通用来销售——所谓的凯越,一直是国内极靠前的热销车。

  对比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作为,苏联虽然行事霸道,但是对待小伙伴,还真的没有太多套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应了那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美国人在朝鲜半岛,就是一个超级心机婊,不仅狗链拴得紧,而且利益好处什么都拿在手上。回过头做势要走,那帮子人还跪求让美国人保留战时指挥权。——有狗如此,夫复何求?

  那么,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朝鲜半岛会迎来怎样的变化呢?

  【回顾历史岁月,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恩仇】

  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恩仇。

  在隋朝时代,隋炀帝曾经多次征战朝鲜,前面两次征战,第一次大败而归,第二次尚未开战就退兵回国平叛,在公元613年,隋炀帝终于大胜而归。

  在唐朝,唐太宗曾经亲征朝鲜,《资治通鉴》有唐太宗跨海东征的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跨海御驾亲征高丽,但是大败而归。二十三年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由李继,薛仁贵再次跨海东征,凯旋而归。

  唐高宗时灭了高丽百济,设了地方政府,所以说,朝鲜半岛也算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朝鲜这样的地区,物产既不丰富,山地也多,气候又不适合大规模的农耕,远离中原也不好统治。后来的王朝,就把朝鲜当做外藩处理。——相当于附属国。

  朝鲜半岛也明白中原王朝的巨大力量,后来也就老老实实甘心当附属臣国。这就是朝贡体系的关系。

  实际上,朝鲜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享受了很多的好时光。

  在作为中国附属国的岁月里,中国不会去朝鲜半岛剪羊毛。所谓的纳贡,每次都拿回去更多东西。

  中国为朝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汉字是朝鲜历史重要的载体。

  中国为朝鲜半岛提供了和平。1592日本名将丰臣秀吉派遣军队征战朝鲜,一度攻陷朝鲜京城。明朝廷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丰臣秀吉屡战屡败,终于郁郁而终。此后三百年,日本不敢再犯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的厄运,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开始,甲午战争后,朝鲜被割让给日本(注意,是割让),自此不再是中国属国。

  在甲午战争战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文明陷入近代史的黑暗之中,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外敌入侵河山沦丧,自顾尚且不暇,自然更没有能力去管这些周围的传统附属国。

  毛泽东熟读历史,自然知道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屏障作用,他曾经在抗战前夕写到“琉球不守三韩为墟”这样的词句,表达对失去朝鲜半岛影响力的痛心。

  正是基于对朝鲜半岛重要性的认识,当联合国军打入朝鲜的时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不得不派遣志愿军入朝。按照毛主席的想法,一定是想把美国人赶下大海,收回整个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只是志愿军装备实在太差,打到三八线已经是国力极限。

  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朝鲜半岛彻底变成了大国的博弈场。

  后来的朝鲜半岛的变化,真实反映了博弈各方的实力此消彼长。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朝鲜半岛】

  1992年以前,中韩并没有建交。韩国称为南朝鲜,首尔之前一直叫作汉城。

  1991年的苏联解体,全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漫长的低谷期。

  要知道,中国在1995年,世界五百强只有2家大陆的企业,当时韩国已经有十多家世界五百强了。在这样的低谷期,中国的国策就是“韬光养晦”,同时埋头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定要硬抗西方,一定会死的很惨。要知道,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恨之入骨,无论是活着,还是倒下,都不会放过。

  这个时候,除了装孙子,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了。有时候,人的面子真的只能拿来喂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生存和面子哪一个更重要?

  这里是两则令人唏嘘的往事:

  1995年,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因工人们工休期间在工作台上打盹,要求120多名来自河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的打工者跪下,河南小伙子孙天帅一个人坚定地站在了那里。在女老板的辱骂声中离开了月薪1300元的工作岗位。

  而在前几日的三星订货会上,为了让经销商订货,挽回Note7的负面影响,三星迫使中国区高管集体下跪。

  对于韩国,由于在1990年代和世纪初的这些年,韩国的技术和产品(主要是民用产品),对于中国作用很大,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就业,同时也能够平衡日本和台湾。

  在很长一段时间,韩国的产品在中国大行其道,从韩剧到汽车,从化妆品到电器电子产品,韩国人在中国市场,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与美国不同,对于周边的国家,中国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善意。对朝鲜半岛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支撑,韩国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会死得很惨;而2008年的那一次金融危机,也足够韩国再死一次。

  中国提供的大市场,让LG、三星、现代等韩国的产业巨头,获得了发展的空间,甚至在金融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壮大。

  中国出让了一部分市场,但是收获了就业,也学到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技不如人的时代,中国人只能忍耐再忍耐。一直熬到2008年,这一年的金融海啸,掀掉了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底裤,从此中国对西方社会的态势,终于从忍耐坚守,进入了战略反击。

  对于朝鲜半岛,中国其实并不想激化矛盾,维持现状还是不错的。北棒子不要太闹事,南棒子不要太作死,天下太平,大家赚钱,中日韩也可以搞自贸区,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得更大,岂不是好?

  如果说,朝鲜半岛有一个捣乱者,那就是美国。

  为什么美国要捣乱,道理很简单,美国孤悬海外,其他地区经济联系越紧密,美国就越孤立。

  美国期望的世界,那就是一战二战时候的情形:全世界都打成一团,只有美国是一方乐土,全世界的财富、人才、技术,统统都投奔美国而去。

  中日韩的经济联系越紧密,美国在亚太的驻军,就象青楼门口的保安——爽是别人的事,自己只是把门望风的。

  不爽了怎么办?美国要使劲制造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

  朝鲜的发展需要能源,也需要资源,美国发动全世界制裁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发展经济,美国就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在钓鱼岛挑起事端。

  亚太地区每一件引发紧张的事件,背后都是美国在操纵。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一定会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往前发展,并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点滴变化,就动摇自己的方向。——所谓大国定力,就在于此。

  无论美国怎么样上蹿下跳,舆论上怎么配合炒作,中国对于朝鲜的态度,始终会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处理,不会受到外界左右。

  但是在产业界,中国开始了全面向高端领域进军。这必然也对韩国的产业会造成影响,以往凭借一点技术领先,在中国吃香喝辣的好日子,终究是会过去的。

  至于韩企在中国的败退,属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并没有太多的阴谋论。在中国手机厂商没有起来之前,诺基亚、moto、爱立信都曾经很成功,三星也曾经风光无限。在中国本土企业起来以后,手机行业才迎来高性价比时代。

  至于韩国刚刚爆出来的政坛丑闻,背景太复杂,不想说太多。

  不管未来怎么样,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还是“与邻为善”。既不会受到美国人挑拨的影响,更不会给邻居倒脏水,毕竟这是在中国家门口,不到万不得已,不必撕破脸对抗,那样只会让外人捡了便宜。

  要知道,“厚德载物”的中国,可比厚脸皮使劲吹的美国,国格要高得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