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的纸币(7)
造孽的纸币(7)
——真实价值与虚假价值
我现在假定:打工挣钱的劳动者对政治经济学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谈价值,并区分真实的价值和虚假的价值。
工人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花费了一定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时间就是价值!例如,一个缝衣匠用四个小时缝了一件衣服,那么这件衣服的价值就是:四个劳动小时。劳动小时作为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是抽象的概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抽象的概念呢?是为了交换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一件衣服和多少粮食交换合适呢?这就用到价值的概念。人们用衣服和粮食中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算交换的数量。因此,把产品中的劳动时间抽象为价值仅仅是为了计算两种不同产品的交换数量。价值是交换数量(交换关系)的尺度。这就是价值尺度的来历。因为劳动时间是抽象的,所以,人们就把劳动时间这个价值用一种物,一种等价物,作为计算交换数量的东西。这种等价物就是货币。所以,货币就是劳动时间的必然的表现形式。货币开始用贝壳、牛等东西做代表,后来就用金来代替,货币不是金,但金生来就是货币。因为金也是劳动产品,包含着劳动时间,也就是包含着价值。所以,当金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的时候,就是用它本身的价值和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计算,才决定了金货币和商品交换的数量。这里所说的价值,就是一切商品中包含的工人的劳动时间,就是金货币中包含的工人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一切劳动产品(包括金银这些产品)中,所以,这里说的价值是真实的价值!劳动时间就是工人的劳动的时间,因此劳动就是价值,价值就是劳动。因此打工挣钱的劳动就是价值的源泉,就是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真实的价值。
当货币发展到金铸币的时候。金铸币就是用它本身包含的价值(由国家把金铸币的含金量铸造在金铸币上边)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按照价值相等的规律,国家发行的金铸币价值的总量(还要考虑流通次数)和全部商品的价值的总量 是相等的。所以金铸币是按照价值规律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真实的价值是按照价值的规律起作用的。
当货币发展到金铸币的代表——纸币的时候,纸币开始背离价值规律。当纸币完全脱离金铸币的时候或者说脱离金本位的时候,纸币由国家任意发行。因为纸币就它本身来说没有价值,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进入流通。虽然纸币由国家任意印上价值的数量,这个价值和一切商品交换的时候,是不断地变化的,这个纸币价值的变化是随着货币的数量的增加不断地减少,因而和商品交换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就不断地上涨。例如,国家第一次发行的纸币的价值的总和等于全部商品价值的总和,这时候纸币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是等价交换。一件衣服値10元钱。在劳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国家第二次发行的纸币的价值的总和(由纸币的数量决定)超过了全部商品价值的总和一倍,这时纸币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就不是等价交换。这时一件衣服値20元。还假定劳动生产力不变,国家第三次发行的纸币的价值的总和超过了全部商品价值的十倍,这时纸币和商品价值更不是等价交换。这时一件衣服値100元。实际上,劳动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表示商品的价值不断地下降。所以我们假定劳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纸币的数量不断地成倍的增加,纸币的价值也就成倍的减少,随着纸币数量不断地成十倍的增加,纸币的价值也就成十倍的减少。所以,市场上的纸币的总价值是一种变化的虚假的价值。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从来就不承认劳动价值这个真理,他们仅仅承认商品的价格就是生产的费用。但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学家们、主流媒体,他们接受劳动价值理论。所以,他们就把人民币作为纸币表述为按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否定了纸币的流通规律。他们把国民生产总值、把利润、把税收、把工资都看作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结果,漏洞百出矛盾百出,他们解释不了这种现象,所以就以改革开放不彻底作为理由掩盖事实真相。
事实的真相就是,人民币是纸币,是按照纸币的规律发生作用,所以,在纸币的条件下价值只能是虚假的价值,不是真实的价值。因为虚假的的价值,完全是由纸币的发行数量决定的,所以利用虚假的价值发展经济可以说纯粹是玩弄文字游戏!当人们说工资增长多少倍的时候,当人们说利润增长多少倍的时候,当人们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多少倍的时候,说的就是纸币的虚假的价值数量增长多少倍。这种虚假的价值与一切商品的真实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的国家,我们要真实的价值不要虚假的价值!
劳动者
200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