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的纸币(2)
造孽的纸币(2)
——对纸币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人民币是纸币,对此人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人民币有没有价值?人民币是否按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人民币能否发生通货膨胀?
第一, 人民币有没有价值?
我拿金铸币和纸币比较说明。在金块上铸上一元价值记号,投入流通就是金铸币。在纸上印上一元价值记号,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就是纸币。金块有价值,金块作为铸币自然就有价值,金货币的价值是由金块本身的价值决定的,金货币和商品交换是以各自包含的价值相等为原则,这就是等价交换。小块纸没有价值,在小块纸上印上一元、十元价值记号,就变成了纸币,现在问纸币有没有价值?和金铸币比较,国家在金块上铸造一元或十元的价值记号,这里一元、十元就是金块本身包含的价值数量。商品价值是劳动时间的表现,因而是不会变化的,由此决定着商品的价格。金货币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铸造的价值符号计算商品的价值,并进行等价交换。纸币的情况就不同了。纸币的价值既然是国家任意印在纸上的数量即价值符号,那么和商品的价值进行比较就不像铸币那样由本身的价值计算,而是由国家印制的价值符号来计算。国家印制价值符号有随意性,可以印一元、十元也可以印1000元、10000元。由此可见,纸币有价值,这个价值是虚拟的价值。纸币的价值有两种可能:首先,纸币如果不投入流通,或者退出流通,或者储藏起来,那么这个纸币,就没有价值就是一张废纸。而金铸币不进入流通或退出流通,它本身还有价值。其次,纸币一经进入流通就有价值,因为纸本身没有价值,纸币的价值是国家任意印制的,所以纸币的价值是可变的。金铸币的价值不论进入不进入流通,它的价值是不变的。所以,说纸币没有价值说的是不进入流通的纸币,说纸币有价值说的是进入流通的纸币。这种区别很简单明了,但是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经济学家们,社会精英们,主流媒体,口头上说纸币没有价值(这是马克思的论断)但是实际上承认纸币有价值,因为他们所论断的纸币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就是经济规律。所以当他们为中国政府设计或论证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时就坚持的是纸币有价值。这种看法实实在在是错误的!
第二,人民币是否按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金铸币有价值,金铸币的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从而表现商品的价格,和商品进行等价交换。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我们说纸币投入流通就有价值,那么纸币的价值是怎样确定的呢?我们说纸币的价值是国家印在上面的价值符号,纸币是否按照标注的价值符号的量和商品进行等价交换呢?不是的!例如,一件衣服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今天我用十元钱买一件衣服,明天就可能用100元买同一件衣服。衣服的价值没有变化,但是衣服的价格却发生了变化,由十元变成100元。这个事实证明纸币和衣服(商品)的交换,并不是相等价值的交换,这样纸币就破坏了著名的价值规律!消灭了价值规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纸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衣服的价值不变(事实是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商品衣服的价值还减少了)而纸币的价值却由十元变成了100元!纸币的价值为什么会由十元变成100元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纸币的数量增加了或者说增加了十倍!或者说国家把超过原来十倍数量的纸币投入流通。这个事实也就说明在流通中纸币的数量决定纸币的价值,这就是著名的纸币流通规律!这种纸币的流通规律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时候,也就不服从价值规律不服从经济规律,而仅仅服从纸币的流通规律!所以在当前纸币脱离金本位的条件下,在纸币成为全世界各国唯一流通手段的时候,把纸币的规律说成是价值规律,是完全错误的。全世界就是在这种名为价值规律实为纸币规律的作用下发展世界经济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在这种名为价值规律实为纸币规律的作用下发展中国经济的!这种发展不可能不出现问题!这种发展不可能不出现经济危机!所以人民作为纸币绝不是像主流媒体说的那样是价值规律起作用,而实实在在地是纸币的规律起作用!
第三,人民币能否发生通货膨胀?
人民币是纸币,恐怕没有人反对!既然是这样,那么在人民币作为纸币成为流通唯一手段的时候,就会出现随着人民币发行数量的增加,减少纸币的价值。人民币发行的数量越多,人民币的价值就减少的越少。因为商品的价值是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地减少,我们现在假定不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民币的价值不断地减少,那么要和不变的商品价值交换,就会出现商品的价格随着人民币的价值不断减少而发生人民币的数量的增加,人民币数量的增加就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涨。由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人民币作为纸币的规律:“商品的价格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个规律就是法则,就是纸币的宪法,这个纸币规律、法则、定律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是任何政府任何个人任何法律都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按照量变的规律,当纸币发行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这个发展过程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自然和准时!所以人民币作为纸币,一定会发生通货膨胀!
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望网民们批评指正!
劳动者
2009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