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谁有利?(6)——工业自由化对谁有利?
文章分析工业自由化对社会的影响,指出其导致无政府状态生产,加剧无产阶级贫困,仅对大资产阶级有利。
对谁有利?(6)
——工业自由化对谁有利?
改革开放的工业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基础上建立的。毛泽东时代的工业按照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的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模式,创造了1979年的农轻重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就是在1979年的工业基础上开始发展的。毛泽东时代全部工业都处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状况,每一个工业企业都有它的上游企业,也有它的下游企业。每个企业与它的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是计划的关系。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发展,减少中间环节,毛泽东把生产资料当做产品来生产。产品交换采取按计划调拨的分配方式。正是因为这一点,毛泽东时代没有出现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出现经济危机。由此可见毛泽东时代的工业是由无产阶级国家统筹兼顾统一生产统一分配,不仅对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了物质保证。
改革开放的工业实行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特别是私人业主越来越多地投入工业后,工业自由化就出现了。因为国家、集体、私人都是按照自己赚取利润目标组织生产。这样,就把本来是社会化生产分割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所有企业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购买生产资料,招聘劳动力,有组织的生产,有组织的销售。所以在每个企业中都是按照计划生产,按照质量组织生产(不合格就卖不出去)。所有企业家都在市场中争夺设备,争夺原料,争夺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中国社会生产就表现为无政府状态的生产。
工业自由化在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第一,把每一个企业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直接的需求关系,变成了交换关系,把直接调拨分配制度,变成了通过市场调节制度。产品调拨制度根本不需要市场,商品调剂却离不开市场。第二,各个企业独立进行商品生产,谁也不考虑自己的下游企业,或社会需要多少产品,为了赚钱就盲目生产,这种无计划的生产必然形成过剩,过剩就是危机的根源。第三,工业自由生产无论从产品过剩,无论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影响,自然就产生无政府状态。
所以在在工业自由化的条件下,在每个企业中的有组织有计划生产和在市场中无政府状态的生产就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毫无疑问这种生产对资产阶级有利,对无产阶级有害。
在工业自由化的条件下,由于各个产业之间的竞争,迫使各个企业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地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的的巨大扩张力就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各种商品的消费、销路和市场就表现为这样的阻力。但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经济危机自然就发生了。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缺,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资产阶级苦恼的是他的死钱财,无产阶级苦恼的是他的生存本身。无产阶级一旦失业就断绝了生路。
由此可见工业自由化就是无政府主义,既破坏了社会化大生产,又造成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因此仅对大资产阶级有利,而对中小资产阶级不利,对无产阶级有害。
劳动者
2009年11月1日
——工业自由化对谁有利?
改革开放的工业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基础上建立的。毛泽东时代的工业按照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的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模式,创造了1979年的农轻重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就是在1979年的工业基础上开始发展的。毛泽东时代全部工业都处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状况,每一个工业企业都有它的上游企业,也有它的下游企业。每个企业与它的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是计划的关系。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发展,减少中间环节,毛泽东把生产资料当做产品来生产。产品交换采取按计划调拨的分配方式。正是因为这一点,毛泽东时代没有出现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出现经济危机。由此可见毛泽东时代的工业是由无产阶级国家统筹兼顾统一生产统一分配,不仅对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了物质保证。
改革开放的工业实行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特别是私人业主越来越多地投入工业后,工业自由化就出现了。因为国家、集体、私人都是按照自己赚取利润目标组织生产。这样,就把本来是社会化生产分割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所有企业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购买生产资料,招聘劳动力,有组织的生产,有组织的销售。所以在每个企业中都是按照计划生产,按照质量组织生产(不合格就卖不出去)。所有企业家都在市场中争夺设备,争夺原料,争夺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中国社会生产就表现为无政府状态的生产。
工业自由化在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第一,把每一个企业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直接的需求关系,变成了交换关系,把直接调拨分配制度,变成了通过市场调节制度。产品调拨制度根本不需要市场,商品调剂却离不开市场。第二,各个企业独立进行商品生产,谁也不考虑自己的下游企业,或社会需要多少产品,为了赚钱就盲目生产,这种无计划的生产必然形成过剩,过剩就是危机的根源。第三,工业自由生产无论从产品过剩,无论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影响,自然就产生无政府状态。
所以在在工业自由化的条件下,在每个企业中的有组织有计划生产和在市场中无政府状态的生产就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毫无疑问这种生产对资产阶级有利,对无产阶级有害。
在工业自由化的条件下,由于各个产业之间的竞争,迫使各个企业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地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的的巨大扩张力就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各种商品的消费、销路和市场就表现为这样的阻力。但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经济危机自然就发生了。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缺,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资产阶级苦恼的是他的死钱财,无产阶级苦恼的是他的生存本身。无产阶级一旦失业就断绝了生路。
由此可见工业自由化就是无政府主义,既破坏了社会化大生产,又造成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因此仅对大资产阶级有利,而对中小资产阶级不利,对无产阶级有害。
劳动者
2009年11月1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