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的基本格局及其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
文章探讨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三股主要思潮,包括马列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的基本格局及其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
陈寒鸣
一、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表面看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但实际上各有一定之见,未必都是在真的信奉着那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固然被严重边缘化了,毛泽东思想也被丢得差不多了。虽说在高喊邓小平理论旗帜,但邓小平郑重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已受到质疑和挑战了吗?新近见到的徐景安先生的一本名为《中国走向》的文集就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状况;对之当另文展开分析。况且,被写入党章的那个指导思想系列,是否都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否构成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谱系?这至少在学术上是很值得研究的。
二、乍看起来,处于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普通民众现在似乎对政治缺乏热情,亦不喜于谈论什么理想信念了。但这是由于其被严重边缘化、贫困化、弱势化而不得不首先为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造成的。究实论之,他们还是有着强烈的精神生活需求,并渴望能有一个使其看到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理想信念来作为内在精神生命安顿之所的。这些年尽管非毛化趋化日重,但在民间不断升温的“毛泽东热”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我们的思想理论界又为民众提供了些什么呢?只是一片混乱景像而已。
三、思想理论界的混乱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中当然有不少学者做了许多有价值意义的工作,但以反思为名,进而否定中国文化传统,并只是将反思与否定传统作为一种借用语而实际要全面否定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这确是当时不容否认的一个具有主流性的现象。这一点,境外的学者(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劳乃光教授等)早就观察到了。90年代又有“国学热”的出现并不断升温。研讨国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期在全球化浪潮冲击的背景下保持我中华民族的自主性,这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人明确宣言要“全面复兴儒学”,要让海外的现代新儒学“反哺大陆”,要使儒学重登廟堂即再度成为取代马列主义的中国社会指导思想。两次“文化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主流性倾向似乎有别,即一个表现为民族虚无主义,另一个则表现为文化保守主义,但在政治价值取向上都想达到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目的。而这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则无疑是试图改变社会主义的走向,即企图使中国走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或者企图在中国推展所谓“儒家资本主义”。
四、更有信奉新自由主义者,在“不争论”即不问姓马姓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名义下,肆意推展了一整套实质以市场资本主义为终极取向的“改革”举措。他们并以所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其行径来辩护,而实际造就了权贵资本阶层,同时使普通民众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供养不起子女上学。社会生活中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贪渎盛行,与此实有重大关系。
五、因此,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实际存在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自由主义的西化论,新文化保守主义这样三股思潮鼎足而立的基本格局(由“郎旋风”和“刘旋风”引发的“反思改革”以及2006年与“新西山会议派”的争论等实际都是在这格局下展开的)。这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延续,只是内在情形及其可能会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更为复杂罢了。
六、当代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要勇于直面这种基本格局,并努力拿出能够确保中国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路向不断前进的建设性方案来。
陈寒鸣
一、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表面看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但实际上各有一定之见,未必都是在真的信奉着那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固然被严重边缘化了,毛泽东思想也被丢得差不多了。虽说在高喊邓小平理论旗帜,但邓小平郑重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已受到质疑和挑战了吗?新近见到的徐景安先生的一本名为《中国走向》的文集就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状况;对之当另文展开分析。况且,被写入党章的那个指导思想系列,是否都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否构成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谱系?这至少在学术上是很值得研究的。
二、乍看起来,处于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普通民众现在似乎对政治缺乏热情,亦不喜于谈论什么理想信念了。但这是由于其被严重边缘化、贫困化、弱势化而不得不首先为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造成的。究实论之,他们还是有着强烈的精神生活需求,并渴望能有一个使其看到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理想信念来作为内在精神生命安顿之所的。这些年尽管非毛化趋化日重,但在民间不断升温的“毛泽东热”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我们的思想理论界又为民众提供了些什么呢?只是一片混乱景像而已。
三、思想理论界的混乱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中当然有不少学者做了许多有价值意义的工作,但以反思为名,进而否定中国文化传统,并只是将反思与否定传统作为一种借用语而实际要全面否定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这确是当时不容否认的一个具有主流性的现象。这一点,境外的学者(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劳乃光教授等)早就观察到了。90年代又有“国学热”的出现并不断升温。研讨国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期在全球化浪潮冲击的背景下保持我中华民族的自主性,这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人明确宣言要“全面复兴儒学”,要让海外的现代新儒学“反哺大陆”,要使儒学重登廟堂即再度成为取代马列主义的中国社会指导思想。两次“文化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主流性倾向似乎有别,即一个表现为民族虚无主义,另一个则表现为文化保守主义,但在政治价值取向上都想达到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目的。而这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则无疑是试图改变社会主义的走向,即企图使中国走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或者企图在中国推展所谓“儒家资本主义”。
四、更有信奉新自由主义者,在“不争论”即不问姓马姓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名义下,肆意推展了一整套实质以市场资本主义为终极取向的“改革”举措。他们并以所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其行径来辩护,而实际造就了权贵资本阶层,同时使普通民众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供养不起子女上学。社会生活中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贪渎盛行,与此实有重大关系。
五、因此,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实际存在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自由主义的西化论,新文化保守主义这样三股思潮鼎足而立的基本格局(由“郎旋风”和“刘旋风”引发的“反思改革”以及2006年与“新西山会议派”的争论等实际都是在这格局下展开的)。这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延续,只是内在情形及其可能会对中国社会走向的影响更为复杂罢了。
六、当代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要勇于直面这种基本格局,并努力拿出能够确保中国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路向不断前进的建设性方案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