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毛遂自荐要“补天”的女生产队长刘志华

火烧 2009-04-07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讲述女生产队长刘志华毛遂自荐,带领村民补天般奋斗,为农村、农民和妇女争气的故事,展现女性力量与农村发展。

   毛遂自荐要“补天”的女生产队长刘志华[注]

         ——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之四

                  妇女抬头的机会已到。

             ——毛泽东

                      我这一辈子争三口气,为农村争口气,

为农民争口气,为妇女争口气。

                                        ——刘志华

          

                                  贺普霄

妇女撑起“整个天”,

不信去到小冀观。

五队当年叮当响,

穷得没人当队长。

帼国英雄刘志华,

毛遂自荐要 “补天”。

自信团结力无穷,

赢得世人举拇指。

一走进河南新乡小冀镇,你一眼就可看到那形彩多样的西班牙式、英国式、俄罗斯式的农民公寓,加拿大式的办公楼,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等组成了一块童话般的缤纷天地。村民们享受住房、医疗、吃粮、孩子入托上学、供水、取暖、矿泉水洗浴、外出旅游等几十项福利。村上拥有食品加工、化工、商贸、房地产、旅游、疗养院、养生园等11个经济实体的“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岂知这就是当年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连队长都没有人当的穷得叮当响的小冀镇东街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毛遂自荐要“补天”天的女生产队长刘志华——今日的京华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带领下,在公有共富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团结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建成的,连经济发达的日本、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羡慕的、帼国英雄向阳花的伟大创举。

在无人当生产队长的紧要关头刘志华站出来要“补天”了

1972年冬,在公社干部的主持下,小冀镇东街大队第五生产队,连开五个晚上社员大会都选不出生产队长。因为这个城镇人思想复杂,人懒队穷,有的人当队长“阎王不嫌鬼瘦”地盘剥。社员屈指一算,男社员基本都当过队上的干部,对队上的家底了如指掌。在谁都不愿意当这个连一点油腥味都没有的生产队长的第六天晚上,一位三十出头的女社员毫不犹豫地站起来铿锵有力地说:“男人没人干,俺女人干!”这人就是不愿意跟丈夫“农转非”进北京享清福,而要在生她养她的故乡“为农民争口气,为农村争口气,为妇女争气”的向阳花刘志华。她这一石激起男社员中一些玩世不恭的浊浪,哄笑声、嘲弄声,使沉默的会场炸了窝,说什么的都有。但这位女社员却是当真的并非儿戏,她胸有成竹地接着说,我当队长一年让大家吃饱肚子。刚刚撂下挑子的队长被她这话激得面红耳赤,带着不服气的讽刺味顺水推舟地熊道:“队长又没卖给我,她想干就让她干吧!”就在这样沸沸扬扬中,这位女生产队长和由她组成的妇女班子走马上任要“补天”了。

第一补,要让人吃饱肚子,先得让地 “吃饱肚子”  人常说:“庄稼一枝花,要靠肥当家”,小冀镇东街五队其所以穷得饿肚子,主要是城镇人脑子的弯弯多,人懒地薄,地也在饿“肚子”,当然人就要饿肚子了。要想让人吃饱饭,首先得给地里施肥,让地 “吃饱肚子”才能多打粮食。刘志华接任队长时,队上只有4头瘦牛、三间草房、一辆旧马车的家底和8 000元外债、两三百口人要吃饭。但由于队穷,无钱买化肥。然而不远处有一化肥厂流出的废水中有氨水,只要把它拉来往地里施就行了。她上任的第一天打铃上工,冒着风雪拉着大油桶的架子车,声音宏亮地向社员宣布:“既然我当了队长,大家就得听我指挥。从今天起,到化肥厂拉废氨水上地,想吃饱饭的跟我走!”说罢,和她丈夫拉着车,踩着嘎吱响的雪路就走了。这一下,要给新队长难堪让她“领教”队长不好当的人脖子下边塞了块砖,就没戏唱了;想看热闹的人看不成了;揑了一把汗的好心社员拉着车跟自己的新队长拉废氨水去了。她不但未被存心不善的人所吓倒,却赢得了多数好心社员的支持。就这样将小麦地用废氨水全施一遍肥的同时,带头在城镇的厕所挑肥,并让社员将家里的旱茅房掘地三尺,让有一点肥力的都往地里施。终于让地吃饱了“肚子”,夏季小麦增产了88%,几乎翻番。终于实现了让社员吃饱肚子的诺言。

第二补,手戴银戒子,打草绳挣钱还债  刘队长算过一笔账,在每人只有七分地的五队亩产顿斤粮、200斤皮棉,一个劳动日也只有4角钱,一个男劳力一年就是一百多块钱。光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不要说有钱花,就连8 000元的债在短期内也难以偿还。她根据当时包装用草绳和当地有稻草的优势,一斤草绳比稻草价钱高四五倍的信息,决定贷款买手摇打草绳机打草绳来赚钱。然而社员对贷款有顾虑。但她当场给社员表态:贷款买草绳机,赚了钱是集体的,赔了钱是我自己的。这时社员对她的承诺是相信的,就放心了。冬天冒着剌骨的北风,男女社员用贴满胶布的双手抓着浸湿冰冻的稻草,在其乐无穷地与天奋斗着在打草绳。姑娘们风趣地说:队长给我们手上戴满了银戒子。她看看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们的手,既心痛也没办法,却也风趣地说:等将来有了钱一定给你们戴上金戒子。如今,她们不仅戴上金戒子,而且也住上了欧式别墅,什么花色款式的时装、首饰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还往全国各地去旅游,连城里人和洋人也刮目相看。就这样打了一年草绳,赚了几万元,不仅还清了8 000元的债,还分了钱,这一下尝到了搞副业的甜头。

第三补,办腐竹厂,变农产品就地加工  一次,在一位朋友请刘志华吃饭时,吃到腐竹这道菜,她感觉味道很好。便问这种菜的来历后得知,它是用黄豆加工的且工艺并不复杂。于是她就利用当地产黄豆的原料办腐竹厂。由于质量好,一下子就销到北京并进了中南海。这一下她的“胃口”就大了,紧接着就办豆晶厂、罐头厂,将五队变成京华公司。

第四补,办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大企业  京华公司的企业,由单一的作坊到多业的工厂化,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除农产品加工外,还有化工、集市贸易而办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河南京省华实业公司。终于实现了刘志华说的:我们京华公司所做的,就是把农产品的加工权从城市夺回来,变城市加工为农村直接加工。从而使农村实现三个转化。

其一,农民由原料生产型转化为成品生产型,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多次增值;既减轻了城市的压力,也节约了往返运输。

其二,从农家院走出了“离土不离乡”的工人,使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不受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外出打工之苦。

其三,从过去的所谓“副业”转化为名正言顺的“主业”。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已达99%,农业产值在1%内。农村要富裕必须因地制宜搞多种经营,这就是史来贺说的“无工不富”的道理。

这样三大差别缩小了,“三农”问题解决了,新农村建成了,公有共富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出来了。

第五补,搞旅游、房地产、集贸市场  今日的京华公司拥有旅游、服务、商贸房地产、有色金属深加工等十几个经济实体。京华园景区是一部简明的、立体的、形象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史的精品长卷。她构思奇特、设景自然;叠山理水、宛自天成;亭台楼榭、曲直通幽;长廊相接、石柱相连;水露迷蒙、渔帆点点;松竹苍翠、生机盎然。“天地宫”、“历代名君殿”、“名臣名将府”、“中原名人馆”、“梦幻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民情……应有尽有,扑朔迷离,让游客乐而忘返。称得上旅游王国。京华人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第六补,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刘志华当队长到办公司始终坚持公有共富的道路,特别关心大多数无特殊致富能力的弱势群体和老弱病残、五保户。当给社员宣读有关包产到户的文件时,这些人就提出:“没门路,没成色的人咋办?”她斩钉截铁并爽朗地笑着说:“只要大家信得过我,我不会扔下乡亲们不管的。咱们一起办工厂、搞副业同心协力地奔富裕好不好?”这话迎来了一片哗然的掌声。实践已给她这话得出了结论。这就给大家一开始就播种下了集体富、富脑袋的思想基础。当其他地方也想办腐竹厂来赚钱,怕刘志华不教给技术时,她不但帮助办厂,还将自己厂占领的新乡市场也让给他们;当北京销售点来电说有人以劣质产品冒充她们厂产品而准备起诉时,她却回电让别这样。然后派自己厂技术干部去这家企业说明来意并给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因为他们的技术问题解决了就不会干这些不名誉的事了……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对村民职工进行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因而,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2月去京华公司考查时,兴奋地题字称赞“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信团结力无穷,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刘志华为什么不随丈夫“农转非”进北京享清福而硬要自讨苦吃当这个没人当的生产队长呢?这就是“我这一辈子争三口气,为农村争口气,为农民争口气,为妇女争口气”;“我要让乡下人赶上城里人!并要超过城里人!城里有的乡下有,城里没有的乡下也要有”的自信团结力无穷,定叫日月换新天。

第一,身先士卒,严于律已  刘志华在生产队是位遵纪守法,主持公道,好打抱不平的社员。因而挨过不少整,就在她当了队长后因坚持原则,还被打过。但她并不以原则做交易。为了给地里弄肥料,城镇人不愿挑大粪,她自己带头挑,甚至因劳累过度而晕倒在路上;在拉废氨水的数九寒天,累得脚肿后和胶鞋里的雨雪冻在一起而脱不下来,不得不用剪刀剪破雨鞋。但她仍坚持带领社员为让地先“吃饱肚子”而劳累着。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的言行一致不仅让广大社员心服口服,也让反对她的人、打过她的人心服口服地后悔了。

第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三顾茅庐”化解矛盾  东街五队比较复杂,称得上“队小人穷‘诸侯’多”。然而刘队长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反对她的人,就是打过她的人当他家没粮食吃时,还将自家的粮食借给他。当别人不理解时,她说打架是为公事,借给粮食是私事,应公私分明。最难缠的是那又臭又硬的放下挑子不干的前任队长茅坑沿这块石头。然而刘志华和她丈夫“三顾茅庐”去他家,请他出山给妇女班子当顾问却两次吃了闭门羹,第三次他终于软下来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第三,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办企业时刘志华狠不得将一分钱掰开当两分钱用,甚至将刚过门儿媳妇结婚时亲戚朋友送的点礼金都用了,但当腐竹技术上遇到困难,有一位外地来的师傅说他能解决。当考查确认后,他开口月工资千元。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可比教授的工资还高呀。她当机立断,“一千就一千吧!”终于解决了腐竹厂的技术难关,腐竹不仅占据了北京市场,还进了中南海,出口欧洲。公司上豆浆晶厂时,一次试产她指挥不当,生产受到损失,这本是难免的事。但她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在黑板上写了一条公告:“经理刘志华指挥不当,生产受到损失,罚款100元,以示警戒!”……

                     世人评说京华公司

刘志华这位毛遂自荐要“补天”的女生产队长,她这三口气争得好,争得了公有共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不仅自己村出嫁的十几名姑娘们舍不得离开地将她的新家搬回来,而且外村和所有参观者都非常羡慕地说京华人“你们真有神气”;城里人喟叹道:“我们也想迁到你们这里来”;日本的妇女代表团称赞道:“这里的住宅比我们的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4国专家,在这个村兴趣盎然地参观后,一位南斯拉夫的专家说:“在世界上,我们和你们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伙伴。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没有集体经济了。可在你们这片村子里,不仅搞社会主义,而且还具备了这么丰富的共产主义因素。”这就是失去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才觉得可惜。然而,这却引不起我们一些领导的反思。俄罗斯专家则说,看到了你们的办公楼,就象看到了沙皇的宫殿。1990年岁末的一天,加拿大一家电视广播公司在这里采访攝片。结尾时,女主持人站在京华公司大门前,迎着凛冽的寒风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想离开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而在这里,却有不少人想进来享受集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不仅在搞社会主义,而且还具备了那么丰富的共产主义因素。”这话多么意味深长呀!对那些在共产党人外衣下化公为私、以权谋私,喊着社会主义口号而搞资本主义的掌权者们听了这番话有何感想?!然而京华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希望的是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而累坏了身体的刘志华经理身体健康,害怕的是将她调走。人们也相信刘经理的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健康,她永远不会被上级调走,会和大家永远地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注]本文摘自作者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共富村之路》书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