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资本主义,永无宁日
悲剧过后可能还是悲剧
——复辟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罪恶的(之六)
李甲才
2011年8月14日
复辟资本主义是罪恶的,是由无数的事实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私有化,少数人富有,多数人贫困。至于贫困到什么程度,有人们可以想象出来的,也有无法想像的。有句常说的话是“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是各不相同”。
(一)
《华商报》8月4日A9版《西安新闻》栏目报道蓝田县华胥镇:“砖车坠崖夫妻不幸亡”, “7年至少拉砖2600趟”,“几乎没歇过一天”,“供三个大学生”上学“花费13万元”。“为省钱只穿儿女穿破的旧袜子”,“方便面是啥味道都不知道”。而社会的另一极是一顿饭几千上万几十万;富豪几百万买条狗,几十辆汽车到机场迎接;穷奢极欲屡见不鲜。
7月31日下午,拉砖的三轮车在离家200米的地方,坠下40米深的悬崖,夫妻双亡。事发地道路七拐八弯,“到处是陡坡,非常险峻,行人都要格外小心”,“在三轮车摔下去的拐弯处,有轮胎压出的一块很深的痕迹,悬崖底下严重变形的车头上,还扎着平安的红丝带”,“车买了不到一个月”。“夫妻俩走了,留下一个残疾哥哥和三个子女”。大儿研究生毕业,大女去年毕业已有工作,二女读大二。
这是个惨痛的悲剧,亡者年龄50、49岁,应为1961~1962年出生,1980年前已经19~18岁了。当时还处于农业社时期,接受的教育和现在也截然不同。面对目前自己的处境,不知是否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标准去思考过?三个受高等教育的子女知不知道1976年前的教育革命?有什么认识?如若以后发生“社与资”的矛盾斗争,能不能站到支持社会主义的队伍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要是只救人民群众。中国谁也灭不了,封建社会的地域比现在960万平方公里还大300万左右,《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一目了然。统治阶级也很富有。
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是否有幸福可言,各人按各人的情况自己衡量。三个子女能否从惨痛的家庭环境中,得出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力所能及的奉献不得而知。这不是给人提过高的要求,而是要杜绝此类悲剧到处发生,舍此别无他途。几十年来多少人在黑暗中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生命,多少人成为残疾人?还有多少人成了应该死去的罪、恶人?
工人农民也应提高觉悟,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硬要人家灌输社会主义的意识。更不要有人说社会主义时讲风凉话、讥笑或无动于衷。
(二)
同一版报纸上,一篇“遥控锁车遭干扰器同步‘秒杀’”,“三男子一天四次盗窃车内财物”。另一篇“拆迁房坍塌致一死两伤”。又一篇还附有一个青年背挎包的全身照片,所配的文字说明是小崔站在两张招聘信息海报中间,看着招聘公司名单,仿佛在寻找出路。走进招聘会现场,但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小崔今年7月毕业,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经常在假日参加招聘会,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没写现在是什么工作,不会是杨元元的标准吧?文章标题是“路在何方”?路在社会主义。千方百计找工作,也应千方百计找社会主义制度。学生负担很重,学科太多,里边却没有“毕业即失业”的课题。
无事生非,“非”里包括盗窃。资本家惟利是图,大小死伤事故频繁。教育有偿化、产业化,无数家庭因子女上学疲于奔命。应试教育又把“合格材料”加工成废品,误人子弟。
(三)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相对过剩(失业)人口,工人“相对贫困化”是资本运行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只要资本主义不被消灭,失业将随资本主义存在而存在。美英法搞资本主义几百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失业、贫困人口还有上升趋势。革命导师在《资本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中论证,资本积累最初只表现为量的增加,随着积累的扩大,资本构成也不断提高。这种提高是通过减少可变资本来增加不变资本实现的。从价值增值过程分析:土地、厂房、原材料、设备为不变资本,工资和销售、财务等管理性费用为可变资本。
按商品生产分析:“不变资本”主要部分构成不变生产费用,可变资本则主要构成可变生产费用。制造一辆符合质量标准的汽车,资本家紧抠细卡、精打细算到一定程度,一切消耗性的费用再也无法降低了。只能在工人身上做文章,延长劳动时间,减少工资付出。既形成大量失业,又酿成经济危机。道理很简单,资本家一方面要尽快使商品卖空,转化为货币实现利润,使资本达到循环增值;一方面为了利益最大化减少人头费用,使“两部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第二部类:消费资料)购买市场不断缩小,发展到一定阶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便爆发了。美国“两房债券”引起的金融(经济)危机是典型例证,也是过去常讲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一资本主义不能克服的矛盾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生产是为了私利,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快于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变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由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与此相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必然是相对减少。资本简单的说就是能赚钱的钱。有机构成指厂房、设备和流动资金(资本)等。资本家为了取得超额利润,必然是尽量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最大限度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减少工资等费用。建筑工程采用机械就远远快于人工,所以资本积累的规律,就是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加速积累的杠杆。因为过剩人口形成了可供支配的后备大军。过剩人口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值需要创造出更多可供剥削的雇佣劳动者。一方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会对就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改开中经常可以听见说“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迫使在业工人不得不过度劳动而忍受资本家的压迫。另一方面一部分工人过度的劳动会使另一部分人员无事可做,无事可做的又迫使在业工人更加过度劳动。富士康的工人跳楼就是这种恶性循环的产物。因此,失业过剩人口的存在成了资本家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又加速了产业后备军(失业人员)的生产。通常情况下相对过剩人口有流动、潜在和停滞三种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容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变为反动腐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更加剧了过剩人口(失业人员)的增加。英国伦敦青年人上街革命,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抗。只有打倒资本主义的革命才能彻底解放生产力。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人长期无事可干,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美英法几百年解决不了失业,难道不该打倒?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论怎样挣扎,相对贫困化是绝对的,一部分人失业是绝对的,长期生计维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失业对劳苦大众的迫害、摧残。说复辟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罪恶的,不是一时情绪激愤的说法,而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符合实际的理性结论。
不搞社会主义无数人悲剧过后还是悲剧,甚至还会更加悲惨!中国除去一段真正的社会主义前后,人民还不是悲剧再悲剧,悲惨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