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寄情思 伟人耀心间——进步文化网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活动纪实
12月22日,进步文化网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网友一行十余人冒着潇潇冬雨,驱车数十里,来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锦绣山庄的毛泽东铜像园参观瞻仰,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园内共有12尊毛主席各个时期的青铜塑像,如开国大典上致辞的形象,在延安时期的形象,以及万里长江横渡的形象等,这些铜像由著名雕塑艺术家、湖北美院教授孙绍群制作,每一尊都栩栩如生、风采绝伦,令人油然产生敬仰之情。大家纷纷拍照、交谈,合影,拜谒,寄托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爱戴。
虽冬雨凄寒,但大家内心对毛主席的热爱和缅怀之情却愈燃愈烈。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纷纷发言,畅谈所思所感。著名作家刘继明首先作主旨发言。刘老师是当今中国少有的站在底层劳动人民立场写作的作家,继承了自鲁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批判精神和斗争精神,因此受到体制内外某些右派公知文人的疯狂诋毁和攻击,但他毫不妥协,宁愿同主流文学体制决裂,也不背弃自己的初心和理想。在座谈会上,刘老师一针见血指出,在当今这个严重撕裂的社会,毛泽东不仅是解读和认识中国的钥匙,而且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基本良知和操守的试金石。他指出,如果说改革初期自由派知识分子对改变当时日趋僵硬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这四十年来,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已经将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堕落成一群极端利己主义者和资本权贵集团的鹰犬,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一股压抑乃至反动的力量。古语云“礼失求诸野”,既然国家道统已被主流精英们所颠覆和绑架,我们就只有像五四以后的的许多进步知识分子那样,走向民间,走向普罗大众,从人民中吸取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建社会共识。最后,刘老师激情讲道:“在今天,毛泽东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人类进步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历史和现实证明,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典范。走向毛泽东就是走向人民大众。列宁曾经说过,无产阶级通过《国际歌》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现在对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们来说,则可以通过‘毛泽东’找到自己的同志。”
主持座谈会的著名学者老田接着发言,对右派“公知”即所谓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对毛主席的妖魔化和造谣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鞭鞑。他引用毛主席“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名言,指出人民群众在现实的教育面前必定会觉悟起来,而那些靠编造谎言以维持合法性的别有用心之徒必然不能持久。从老百姓与理性座标对照的角度讲,人民永远与毛主席在一起。怀念毛主席就是向理性、价值和意义回归。这一趋势,通过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信仰从80年代的最低谷,到新世纪以来不断攀升,直至毛主席越来越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自觉信仰这一历史过程,已经十分清晰了。
毛泽东文化研究学者李克勤老师提出了纪念毛主席,如何介入现实、提倡新风尚的命题。他介绍了自己从事毛泽东文化研究的体会,指出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文化的不同之处,他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向毛泽东学习,特别是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文化,毛泽东文化可以作为培养教育新一代青年的工具,谁争取到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
三位老师主旨发言后,引起大家积极反响,畅所欲言。有的同志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说明社会上反毛、非毛的现象特别是在高校和文艺圈比较普遍,需要我们这些信仰毛泽东和共产主义的同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同社会上的反毛现象作斗争。有的同志还联系自己的家世,谈到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天壤之别,有的同志家庭虽然成份不好,受到过打击,但不像某些人出于个人私利,否定和仇视毛泽东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对毛主席的热爱更加坚定,从而有力驳斥了右派精英长期以来污蔑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无耻谎言。
总之,正如刘继明老师所言,正是通过毛主席,使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朋友。我们纪念和缅怀毛主席,是为了学习他忠贞不渝的人民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是为了不忘初心,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相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建设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进步文化网主编、独立学者滠水农夫参加活动并发言。